滴滴企業版的「產業網際網路」之道

靠譜的阿星 發佈 2020-01-01T09:24:16+00:00

細心的朋友注意到,滴滴出行APP是桔色的logo,滴滴企業版是淺藍色的「D」,與企業微信有似曾相識之感,二者共同點是在C端市場上成為頭部平台之後,進軍更為細分並且專業的企業服務市場。根據艾瑞發布《2019年中國企業出行服務白皮書》顯示,預計2019年企業出行服務市場市場規模達到1



「產業網際網路」是當前移動網際網路巨頭的戰略重點,也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消費網際網路的增長紅利見頂,反倒企業服務市場風景這邊獨好。

早在2015年「滴滴企業版」成立,深耕商務出行領域,如今已五個年頭。細心的朋友注意到,滴滴出行APP是桔色的logo,滴滴企業版是淺藍色的「D」,與企業微信有似曾相識之感,二者共同點是在C端市場上成為頭部平台之後,進軍更為細分並且專業的企業服務市場。

根據艾瑞發布《2019年中國企業出行服務白皮書》顯示,預計2019年企業出行服務市場市場規模達到1934億元,並保持超19%的市場增長率,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477億元。截止2019年12月5日,滴滴企業版已累計服務企業30萬家,覆蓋400個城市、服務1700萬職業人士,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如果我國2018年有1857萬家企業法人來算,目前尚處於移動網際網路賦能企業出行服務市場的開拓階段,是巨大的增量市場。

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相互融合、齊頭並進趨勢愈發明顯,滴滴企業版是網際網路公司「兩線出擊」的典範,滴滴的2C策略大家都很熟悉了,而它在產業網際網路領域是如何拔得頭籌的?值得琢磨。


01

企業出行服務的痛點長存,企業版「滴滴模式」是剛需


相信職場人士都有類似的經歷:異地因公外出出差、加晚班回家打車一般是得自己先墊付車費打車並且必須索要發票、當月貼發票填申請單向財務報銷差旅費;但是由於公司記帳、審批、報銷等流程繁瑣、手續複雜;很多人工作太忙忘記申請或者嫌麻煩選擇自掏腰包。

北京某國企職員張軍對此有深有體會,並接受筆者採訪聊了聊他們公司的用車情況。有回團建集體秋遊,他負責的是活動策劃和宣傳工作,有些物料沒有隨車攜帶,讓公司保安打的送往目的地,從城區到郊區的400多元的打車費,事後保安科領導找到小張費用由他來出,發票也沒有找到,找財務報銷時,財務反覆審核需要多部門簽字說明情況,最終款子沒核銷,還得罪了人。張軍也很鬱悶,「如果公司用上了滴滴企業版的話,當時就直接聯繫人在線上走OA審批,免得事後不認帳了,這筆錢花得清楚,大家心裡都舒服!」

除了員工用車以外,高管出行與商務接待都得用車,有些公司為了適應業務發展需求,甚至不得不配備了車隊,採購奔馳、奧迪、帕薩特等行政級用車,還得僱傭多名司機,為了更好進行車輛行駛安全、保養以及人員調度,有的企業還成立了車隊;但是事務用車一般屬於臨時應急,車輛和司機大多數時候都處於閒置狀態,對於企業而言是巨大的資源浪費。張軍告訴我,「公司也有車隊部門,按照編制上應歸屬於行政辦公室管,但車隊直接服務高層上下班和商務接待的,只聽領導安排,牛氣的很。」

對於財務部門來說,員工以及商務接待的差旅報銷工作也相當繁重,每一筆錢支出必須要非常規範,很多費用明細對不上、票據真實性需要核查以防止瞞報、虛報情況發生,更多的費用報銷的貼票、簽字、審批、劃撥等工作都是他們在跟進,這其中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三一重工相關負責人表示,「以8月份三一重工4768人次出差為例,按常規用車報銷財務人員要審核4768張發票,而跟滴滴企業版合作之後,三一集團在8月只報了62筆單,而且財務已經不需要再審核了,大幅度提高了財務的審核和報帳效率。」

拜耳於2018年開通滴滴企業版,拜耳集團旅程管理主管Joseph Earl Ermita在2019 SSON第八屆中國共享服務與外包峰會上對滴滴企業版的共享出行服務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滴滴企業版帶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財務合規,保證拜耳員工用車費用符合企業政策要求;二是加強用車管控,企業能通過滴滴企業版限制員工的用車時間、地點;三是用車服務覆蓋到所有員工,讓員工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滴滴企業版在2019出行服務峰會公布的數據,2019年一年滴滴企業版累計為服務過的企業和員工節省超283萬小時的貼票報銷時間。

02

讓企業用車既省錢省心,又提升數字化管理效率


滴滴企業版把共享經濟平台節約成本、避免資源閒置浪費的優點延續到了企業用車場景之中。筆者是滴滴白金用戶,每到一個城市出差下高鐵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滴滴,最近年底開發票才花了3000多塊;身邊有很多朋友有私家車,外出時不開車、用滴滴打車省掉了油錢開支、尋找停車位的時間以及繳納停車費的麻煩。

企業用車各種顯性隱性成本更高,越來越多企業主引入滴滴企業版主要是想一方面解決企業出行中的諸多痛點,另一方面把出行納入企業數字化管理中。

企業引用滴滴企業版作為出行服務外包解決商,是以公司層面與滴滴展開合作,公司OA系統與滴滴企業版開放接口打通,所有部門都可以接入到滴滴企業版之中,實際上是企業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

這樣員工晚點加班回家、出差打車、客戶接待均可直接使用滴滴企業版約車,讓墊資、開發票、走報銷等流程成為了過去式,費用直接通過企業支付劃撥,相應乘車基本數據反映給財務和管理者,後台自動化管理工具能夠可視化獲取,把財務以及高管從繁瑣的審批和簽字流程之中也解放出來。

筆者經常受邀出席媒體會議和論壇,也有注意到,很多企業採用了滴滴企業版進行專車接機或者接站,服務體驗非常好,對於這些企業管理水平也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滴滴對入駐平台司機的駕齡、車輛里程數等有嚴格的准入標準,並按照車輛進行了快車、專車、豪車等服務區分,因而企業版能夠滿足企業各個層面、不同規格的用車需求,甚至可以說,滴滴企業版適應了企業降本增效的剛需。

以企業高層接待及商務用車場景為例,滴滴企業版可以輕鬆駕馭各種碎片化、應急用車,高管或者負責接待人員可以靈活選擇舒適型專車(如帕薩特,凱美瑞等)、商務車(別克GL8等)、豪華車(奧迪A6,寶馬5系等)等車型,滴滴企業版充足的車源可以保證訂單發起後得到及時響應、靈活處理。此外,滴滴企業版還能為企業推薦員工用車保險服務。

目前國內很多大型集團公司包括聯想集團、阿里巴巴、華為、字節跳動等引用了滴滴企業版,給財務、員工以及公司商務都帶來了工作便利。而滴滴企業版不僅能服務大型企業,同樣適用正在高速成長的創業公司和中小微企業。


03

與趨勢同行、與更多企業攜手,產業網際網路增量是服務中小企業


滴滴專注於出行市場的運營,解決的是人們「衣食住行」剛需中的「行」,而「行」更是企業發展的剛需,往往出差、接待次數直接與公司發展是同步的,因此,滴滴企業版不僅僅是出行服務工具,還要成為與企業一起成長的幫手。

所謂「產業網際網路」不僅僅是為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給予企業信息化、數字化工具進行賦能,甚至要陪伴企業完整生命周期一起成長。滴滴企業版除了為員工、高管、客戶出行提供標準化的服務體驗,在針對不同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不同用車場景制定個性化的行業解決方案方面還有巨大潛力可挖,在信息化管理層面甚至還需要兼顧行業屬性的差異給予定製化,據了解,滴滴企業版目前已經開放了API接口,企業能夠根據具體需求自主設計和開發相應的OA功能,以貼合企業經營實際。

除了KA以外,更大數量規模的小微企業用戶才是滴滴企業版未來最大的增量市場,在過去5年服務企業客戶之中,滴滴企業版也見證了很多創業團隊的一路成長。

龍徽1910文化創意產業園常務副總經理楊錦華於2017年創業時就看好葡萄酒市場在國內的前景,而龍徽1910是北京海淀區唯一的百年酒廠,從創業之初他與團隊一起晝夜奮戰,看到有員工加班很晚回家捨不得拿車票到公司報銷,他引入了滴滴企業版,正所謂「近悅遠來」,如今項目發展到20多人規模。北京國際釀酒大師藝術館聯合創始人白杏認為,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之中小公司要與大企業競爭,團隊架構要簡單、隊伍也要年輕有活力,如何才能讓年輕團隊成員有歸宿感,她認為滴滴企業作為公司每個人的隨叫隨到的「公司司機」,是團隊成長很好的輔助,讓大家更能聚焦精力開疆拓土。

這些小微企業構成了滴滴企業版的中長尾企業用戶,並且他們本身也在不斷成長,滴滴企業版是他們的成長道路上的「專屬司機」,還是企業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的力量之一,正如與滴滴企業版合作的CDA數據分析師聯合創始人曹鑫所說,「滴滴企業版與CDA的價值觀一致,能讓更多人擁有數據思維。」

產業網際網路最終目標是讓企業能夠適應數字經濟的浪潮,而平台本身也成為商業社會的基礎設施,筆者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引入滴滴企業版,滴滴在商務用車、員工用車、因公用車等企業用車服務會更精細化,未來與機場、酒店、高鐵站、地鐵站等深度合作構建大出行生態圈,能更好服務企業出行。


【結語】


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二者相互協同、相互融合,展示滴滴在to C和to B兩方面商業模式的可擴展性和巨大創新潛力。滴滴企業版服務於企業「出行」,在企業追求高效發展、快速前進的道路上保駕護航,更能展現出滴滴出行的平台實力。相對於以往企業自行購置車輛、僱傭司機的方式,生動展現了產業網際網路的更高效、更安全、更能管控成本、可信賴的平台優越性。

筆者相信,在出行企業服務的大市場上,依然出現頭部平台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這將是運營車輛規模、服務標準、商務擴展、服務粘性、適應企業信息化管理等諸多因素共同助推的結果,同時也將締造更為繁榮、良性的企業出行市場的服務生態。■

【作者:李星(靠譜的阿星),科技自媒體&媒體專欄作家,靠譜匯創始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