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後的北伐,可惜被曹魏此人看出全盤計劃失去最後的機會

江湖小百科 發佈 2020-01-02T03:13:21+00:00

諸葛亮四次北伐都是戰果寥寥,但諸葛亮也並無其他選擇,一方面有匡扶漢室報答劉備知遇之恩的期望,另外一方面曹魏也變得日益強大,諸葛亮在劉備託孤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凡事都是親力親為、身體也因為操勞過度每況愈下、諸葛亮也深刻認識到他死了以後,蜀漢就真的沒有能夠去收復中原,和強

江湖小百科在這首先祝福大家在到來的2020年、開心快樂、之前小百科說到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候,諸葛亮在鹵城之戰後取得第四次北伐的初勝利、但因為李嚴延誤糧草而被迫撤退,撤軍途中,雖然反殺了前來追擊的張郃、但第四次北伐依然失敗。


諸葛亮四次北伐都是戰果寥寥,但諸葛亮也並無其他選擇,一方面有匡扶漢室報答劉備知遇之恩的期望,另外一方面曹魏也變得日益強大,諸葛亮在劉備託孤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凡事都是親力親為、身體也因為操勞過度每況愈下、諸葛亮也深刻認識到他死了以後,蜀漢就真的沒有能夠去收復中原,和強大的魏國抗衡的人了。所以不顧眾大臣的反對,力排眾議,進行了最後一次北伐。

最後一次北伐是準備最充分的一次,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並且吸取前幾次北伐,因為運糧不繼,導致功敗垂成的原因、開始在渭、濱的屯田種糧,為了能更好的牽制曹魏、諸葛亮派遣聯絡東吳,同時出兵。



最後一次北伐諸葛亮並沒有選擇與第四次一樣兵出祁山,而是直接走斜谷道,諸葛亮出兵斜谷,司馬懿又領兵抵抗,知道了諸葛亮的部隊沒有逼近渭水,於是率領軍隊渡河,背靠渭水築下營壘。諸葛亮的大軍將要逼近渭水河畔,眾將士因為還沒有從鹵城之戰的陰影中走出來,都有些懼怕諸葛亮。為了安撫軍心,司馬懿對諸將說:「諸葛亮如果從武功出兵,依山而往東,確實可怕;如果向西前往五丈原,將領們就沒事了。」


司馬懿還是了解諸葛亮的,諸葛亮的行軍路線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走斜谷道,兵臨渭水,劍指長安。然而諸葛亮沒有選擇東出武功逼迫司馬懿部與之決戰,而是選擇移軍五丈原據守。其實這不光是諸葛亮性格謹慎的問題所在、也是蜀漢面臨的現實問題決定的。


諸葛亮對伐魏在戰略方向上有兩個選擇:一是出祁山,走秦川大道,取隴右(雍州,涼州),二是以拿下長安,取關中。蜀漢因為國力與地理位置的原因問題、很難一口吃掉關中所有的地盤,即使攻克長安,作為曹魏首都洛陽重要的西部屏障,曹魏必以傾國之兵爭奪。到時曹魏大軍兵臨長安,而關中平原之地,無險可守,必然形成拉鋸戰,雙方兵力懸殊異常,蜀軍兵少,必定不是曹魏的對手。並且因為山路問題糧食運輸也不方便,但隴右就不一樣了,隴右是形勝完固之地,南依秦嶺與蜀漢接壤,西靠河西走廊,北臨黃河,東據隴山。尤其是隴山,南接渭水,北近黃河,綿亘數百里,將隴右與關中隔斷,是抵抗曹魏反撲的天然屏障。因為隴右有此地利,趁虛攻克後即可派兵防守隴山各隘口,阻擋曹魏進攻,如此隴山以西可斷而有之。


並且占據隴右以後。一方面可以在隴右屯田采糧,解決從蜀地跋山涉水的運送糧食的問題、另外一方面隴右盛產駿馬。占領隴右一則可以獲取駿馬,組織訓練騎兵,使漢軍戰場靈活機動性大大提高,再無兵種克制之危。而且曹魏騎兵的駿馬大多數都是從隴右獲取(少數是從幽州、并州獲取),一旦蜀軍占領隴右,那麼曹魏的騎兵數量實力則會大大的削弱!


歷史之上東漢開國平定隗囂割據的戰爭中得到充分驗證。公元30年東漢大軍數萬上隴,隗囂部將王元塞斷隴道,堅守隴坻,漢軍佯攻不利撤回關中,之後隗囂以隴右彈丸之地居然抵抗了東漢大軍四年。因此隴右是北伐的首要戰略目標,在諸葛亮五次北伐用兵當中一直圍繞這一目標進行。


諸葛亮轉進五丈原,司馬懿與魏將皆喜、司馬懿因此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次以持久戰消耗蜀軍糧食,令諸葛亮自行撤退,但與諸葛亮交手四次的郭淮並不這樣認為、他與諸葛亮交手多次看出諸葛亮並不算真正打算與曹魏大軍開戰,相反認為諸葛亮肯定爭奪北原,應當先去占據它,但曹魏諸將都不以為然。就連司馬懿也認為就算諸葛亮奪取了北原,也不能對我軍造成威脅。分兵去駐守北原,反而削弱了我軍的力量。如果諸葛亮是假裝進攻北原,趁我軍分兵去駐守,然後強渡渭水怎麼辦?


然後郭淮說出了他的理由:「如果諸葛亮跨過渭水登上北原,和北山連兵,斷絕長安通往隴西的道路,使百姓和羌人動盪不安,這對國家是不利的。蜀漢國力弱小,兵民國力也就曹魏的十分之一、蜀漢去進攻國力在其數倍的魏國簡直是以卵擊石,魏國可以輸得起,但是諸葛亮輸不起,要想打敗魏國,唯有占據隴西地區、因此諸葛亮西上五丈原的目地就變的很清楚、「斷絕隴道」,然後對步步為營,蠶食雍涼,徐圖進取。


司馬懿在意識到北原的重要性,命郭淮等率兵移屯北原。塹壘尚未成,諸葛亮派人帶領來奪取北原,攻而未克,兩軍遂成對峙狀態。幾天後,諸葛亮率軍西行,諸將皆認為諸葛亮欲攻西圍,唯郭淮認為諸葛亮欲攻西圍是假,攻陽遂是真。當晚,蜀軍果然攻陽遂,魏軍因早有防備,這才擊退了蜀軍。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諸葛亮憑著高超軍事指揮才能率領蜀軍以少打多正面擊敗司馬懿統帥的魏軍。但李嚴怕糧運不濟,就派馬忠、成藩傳喻旨要諸葛亮撤軍。導致諸葛亮失敗、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從司馬懿與諸葛亮這次交鋒來說,雖然說諸葛亮最終沒有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但是這是因為郭淮識破了諸葛亮的計劃,並非盛司馬懿的功勞,司馬懿的錯誤分析,差點導致魏國隴西地區陷入敵手,但是幸好他能夠從善如流,接納郭淮的建議,這才阻止了諸葛亮。



雖然司馬懿在戰略與戰術之上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但司馬懿也深刻認識到蜀漢與諸葛亮的不足、蜀漢兵馬與司馬懿數量相差甚多、蜀漢主動進攻曹魏城池犧牲巨大。司馬懿明白,諸葛亮千里來攻,卻不去攻伐魏國的城池、部隊,需要激將引誘魏軍去主動進攻他,以最少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利。蜀漢軍糧與武器都是重蜀地千里運來,兵並不能打持久戰、其三諸葛亮凡是親力親為、早已積勞成疾,命不久矣、因此司馬懿面對諸葛亮的挑戰一律採用,「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的指示,即使諸葛亮送女人的衣服。司馬懿依然不會主動去攻打諸葛亮的軍隊,最終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而逝,終年54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