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玉石市場會淘汰誰,又會留下誰?

玲瓏佛玉 發佈 2020-01-01T10:51:55+00:00

記得前些年和朋友去玉石市場逛,經常會發現一些雕工極差,料子肉質卻非常好的料子,這些料賣的也不貴。在這個變化的時代,傳統的和田玉市場的壁壘已經被打開,之後會有更多的變化,默守陳規的人,無論雕刻師、還是商家、抑或是玩玉人,不學習進步都有可能被淘汰。

記得前些年和朋友去玉石市場逛,經常會發現一些雕工極差,料子肉質卻非常好的料子,這些料賣的也不貴。每每看到這些料子,朋友就會咬牙切齒、憤憤不平的說「這麼好的料子被糟蹋了」,然後很心疼的把料子仔仔細細看幾遍,最後嘆口氣放下,那種表情仿佛是自己的一件珍愛的寶貝被糟蹋了一樣。

好料差工,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那個時代只要是一個和田玉雕件就能賣出去,我們可以叫那個時代是和田玉市場的紅利期。

紅利期的出現離不開玉友的追捧,也離不開國家的宣傳推廣。

08年奧運會,讓和田玉走入了全國人的視線,各種鑒寶節目的出現,讓更多人懂得了收藏,並加入到收藏大軍裡面。供不應求的市場,催生了粗放型的和田玉加工產業。

而如今和田玉市場已發生了很大變化。

變化之一:雕刻工藝提升。

早年的雕刻,曾出現過去皮雕肉的情況,為了尋求乾淨的肉質,甚至會把靚麗的皮色去掉。而隨著和田玉優質料子變得珍貴,玉雕作品已力求以浪費最少的料子,達到好的效果,就如籽料而言,如今的雕刻多是雕皮留肉,雕礓留肉。

題材創新方面,雕刻師也在做著新的突破,融入西方寫實文化,深層次的挖掘中國寫意文化,悟道作品和青花山水作品,便是一種新的風格。相信以後的雕刻會更加精細化,更加有創意。

變化二:對和田玉品種進行細分。

隨著玩玉人群的增多,和田玉子料資源的稀缺,玉友對和田的顏色品種又進行細分,以碧玉為例,前些年提到碧玉顏色,聽得最多的就是菠菜綠,而現在描述碧玉顏色有鴨蛋青、蘋果綠、陽綠、粉綠等。再拿青白玉來說,早些年很多青白玉被歸到青玉裡面,而如今青白玉有著偏青、偏黃、偏灰、偏藍、偏白等細分。對和田玉品種的細分,會讓玩玉更加精細化,也是市場繁榮的一種徵兆。

變化三、玩玉人的變化。

如今玉友看玉購玉已經從憑感覺消費,向著更加理性化和專業化轉變。突出表現就是欣賞雕品的審美層次在逐漸提升。

記得曾經一個關係好的玉友交流時曾坦言,以前買玉石看的是花哨,哪個雕品雕的複雜,就會覺得含金量高,就會優先考慮。而如今再看和田玉雕件,要看看雕刻工藝,線條流暢度,人物表情神態,還要在看看材質優劣,是否油潤,細膩,有無瑕疵等。

玩玉人審美的提升對市場有著直接的反映,很多玉商反映玉石難賣,或許是出售的玉石已不能滿足玉友如今的審美。

變化四、玉石市場銷售變化。

曾經的玉石市場有著「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說法,並且現在依舊有很多玉友認可此種說法。但真實的情況是,和田玉銷售的利潤已在逐漸趨於正常,和田玉的暴利時代已慢慢過去。

除了這些變化,中國市場經濟的完善發展,網絡自媒體的出現,對和田玉市場也有著巨大的衝擊。在這個變化的時代,傳統的和田玉市場的壁壘已經被打開,之後會有更多的變化,默守陳規的人,無論雕刻師、還是商家、抑或是玩玉人,不學習進步都有可能被淘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