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海鮮市場,獲獎的照片,讓人深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leo1980街頭攝影 發佈 2020-01-30T20:40:36+00:00

工作原因去過很多國家,其中有幾個,無意中接觸了一些漁民的生活、海鮮市場的場景。 讓我深刻的了解了一下,不同的人生,各種不同的工作環境,不同的手段,都是為了謀生。 由於最近國內海鮮市場爆出了巨大的新聞,於是我也搜了一些國外從事海鮮類工作的人們的生活狀態。雖然這裡並沒有太多種類的野生動物,但也讓人充分領略了社會的複雜、生活的艱辛、自然界的殘酷。 圖1是坦尚尼亞,一船漁民乘船,剛好路過一道彩虹。

圖2,在坦尚尼亞的三蘭港市,有一座中心漁港和魚市場,每天都有人們來這裡打魚、上岸、交易。大群的海鷗在這裡覓食,尋找市場裡魚肉殘渣,人們直接在海里清洗簡單處理的海鮮,海鷗也會湊過來,分一杯羹。

圖3,一個男人努力的拉動漁網,就在漁港的旁邊,爭取捕到魚,而這附近很多人都在拉網,但收穫無幾。為什麼他們不去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嘗試呢?難道只是因為這裡捕上來可以直接交易? 這張照片曾經入圍美國國家地理攝影賽中國賽區地理位置類別,但沒能獲獎。

圖4,這位非洲小哥,衣服上寫著「首付30萬,一步到位住別墅」,除了身上髒兮兮之外,腳上穿著兩隻不同的拖鞋,剛剛從充滿魚腥味的海水中走出來。 但是見到我時一臉興奮,我不太懂他比劃著什麼,也可能是因為一隻胳膊掛著桶,一隻胳膊夾著東西。

圖5,另一位非洲小哥,看到我掛著相機,趕緊拿出一條自己正在賣的魚,叼在嘴裡,讓我拍照。 這幅照片,也因為生動的畫面,深受人們喜歡。

圖6,先換個角度,一條剛剛切片的魚,看起來非常像一張臉譜,給我極深刻的印象。 拍攝於斯里蘭卡漢班托塔小漁村的市場。這裡漁港、魚市場,相隔不到50米。魚獲上岸,即刻切割加工,其實所謂的加工,也只是殺魚、分割而已。

圖7,在印度尼西亞東部,漁港和農貿市場也是一體的,人們打魚之後直接開到漁港,碼頭就是攤位。 人們都用盆裝著魚獲售賣,後面可看到破舊的屋頂,港池裡面的水面,堆滿垃圾雜物。

圖8,走近看,這位頭戴斗笠的大姐賣的是大墨魚。旁邊人們,光著腳,直接泡在海水裡面。 這裡基本沒有加工環節,上岸直接銷售。

圖9,再一次回到非洲,坦尚尼亞,所謂的「加工」環節,由於落後,衛生條件非常堪憂,人們面無表情的處理著魚獲。我感覺拍攝時,生怕他轉頭瞪我一眼。

圖10,更讓人看了難過的場景,其實我總覺得,人們如果有更好的謀生手段,也斷然不會來這裡每天過這樣的生活。 而每天都處於這樣的環境,也讓人們變得習慣,不再去思考更多的問題,因為有這樣思考的時間,還不如去繼續賺錢,雖然賺的也不多。

圖11,但是忽然從魚的角度,則更加讓人沮喪。環境的變化、人類的捕撈、天敵的威脅、疾病和基因的變化,魚類同樣命運多舛。 吉布地的海邊,一條死去的大魚,被海浪衝上沙灘,表情痛苦。 再往後,則是微生物、食腐動物的舞台了。

圖12,肯亞拉姆,小漁港旁邊的一個小賣部,讓我感觸很深的照片,也是曾經獲獎的一張照片。 我給的標題是《這世上,誰不曾為刀俎,誰不曾被魚肉?》,魚在孩子的手裡,是弱者;而孩子在士兵的槍口下生活,同樣是弱者。人類捕食動物,動物有時也會把病毒傳染給人類。

圖13,這也是我的頭條頭像照片,坦尚尼亞,一名非洲小哥,搭救了一隻受傷的海鷗,在放走它的瞬間,被我手機拍到。一種強烈的揮別場景。 人類、自然;人、漁港、飛鳥,讓人可以想像的空間很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