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英遇上納蘭性德,葉赫家族兩代人跨越三百年的血脈共鳴

潛龍在淵gjz 發佈 2020-01-31T08:53:52+00:00

《長相思》清·納蘭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納蘭性德於雪虐風饕的時節出生生於豪門貴府的他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在仕途上也順風順水但他從內心深處不喜人情世故只愛流連於詩詞間的和諧詞文寄託了他深邃細膩的情感有「山一程,水一程」的依依惜別也有「夜深千帳燈」的悠悠孤獨這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

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大雪紛飛 寒風凜冽

她富有磁性的嗓音

將這寥寥幾句詞

唱出了千迴百轉的細膩情感

《經典詠流傳》三季以來

那英一直在等待那首能擊中她內心的詩詞

如今這首《長相思》出現了

不僅是因為詞中的「真性情」讓她一見傾心

更因為她與納蘭性德跨越300年的血脈淵源


清朝詞人納蘭性德出生貴族

而納蘭家族在入關之前屬於葉赫部

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葉赫那拉氏

隨著滿族與漢族的慢慢融合

葉赫那拉這個姓氏就變成了後來的「那」姓

如此說來

那英與納蘭性德確實算是

同根同源的「一家人」了

說到這位「祖上本家」

那英的「驕傲」之情溢於言表

康震評價道:

「他天生就是一個純潔的,

有赤子之心的詩人。」

納蘭性德於雪虐風饕的時節出生

生於豪門貴府的他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

在仕途上也順風順水

但他從內心深處不喜人情世故

只愛流連於詩詞間的和諧

詞文寄託了他深邃細膩的情感

有「山一程,水一程」的依依惜別

也有「夜深千帳燈」的悠悠孤獨

這種才華和才情

成就了他在文壇上的地位

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王國維稱頌他「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然而天妒英才

納蘭性德30歲便離開人世

而他自由的靈魂留於詩詞間

一直被後人吟誦至今

作為經典傳唱人

那英唱出了這首詩詞的真摯情感

也唱出了自己的生命力量

同納蘭性德一樣,那英也極具天賦

21歲那年,她赴北京參加歌唱比賽

就以沉穩且亮眼的表現奪取桂冠

4年後,她首次登上央視春晚舞台

從此在歌壇占據了一席之地

但這如潮水般的榮譽

並沒有讓她失去心中的「真」

歲月從未讓性情中人沾染世俗塵埃

如若生在同一個時代

那英與納蘭性德應是相見恨晚

對那英來說,唱歌必須要真實感受

「如果用歌聲表達的話,

應該層層地遞進、一層層地剝離,

你要深深地被感動,(才能)直擊人心。」

她將「真」變為生命的表達

她的歌唱就像詩人用文字發出的吶喊

這種歌我合一的境界,讓康震感慨:

「從演唱的角度來講,也可與納蘭比肩。」

雖然那英沒有像納蘭性德那樣

跋山涉水、風雪兼程的經歷

但她將自己數十年的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在契合納蘭性德悲愁的情感之上

釋放出一種超脫的浩然之氣

時隔30年,當她哼唱起老歌《山不轉水轉》

心境已然完全不同了

21歲時

那些山水是拼盡全力

也要「闖」過的艱難險阻

而現在是恬淡靜然的人生風景

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到後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再到現在又回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真正的人生想必就是這樣

不是為了走向複雜

而是為了抵達天真

如今那英在唱到「山一程,水一程」時

少了一份憂愁,多了一份從容

既傾注了她自己的人生感悟

更帶著對納蘭性德的敬畏與理解

由此成就了廖昌永口中所說的

「經典加經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