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NASA和SpaceX 到底是什麼關係

慢閱讀 發佈 2020-05-15T05:50:33+00:00

此外,雖然SpaceX手中握有諸如可回收重複利用火箭技術、輕量化箭體、「梅林」火箭發動機等核心技術,但實事求是地說,這些「黑科技」其實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黑」,比如火箭回收技術,其實在20世紀80年代,蘇聯人就已經在開發了。

近來中國載人航天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著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返回艙騰空而起、直指蒼穹。由此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也成為中國目前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就在我們不斷向深空探索的同時,美國商業火箭運載公司也在不斷向太空發起挑戰。曾有傳聞認為SpaceX是NASA的「私生子」,既然NASA已經擁有了全球最強大的火箭運載能力,為何還要扶持SpaceX呢?

兩年前SpaceX別出心裁地將一輛兩噸重的「午夜櫻桃紅」色特斯拉跑車作為首次發射的載荷,這讓它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成了第一個給上帝「刷跑車」的地球人。

嚴格的說「獵鷹重型」並不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火箭,這個頭銜應該屬於「土星5號」運載火箭,後者的研製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首次發射是在1967年,近地軌道載荷可達118噸——這差一點就是「獵鷹重型」的兩倍。

此外,雖然SpaceX手中握有諸如可回收重複利用火箭技術、輕量化箭體、「梅林」火箭發動機等核心技術,但實事求是地說,這些「黑科技」其實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黑」,比如火箭回收技術,其實在20世紀80年代,蘇聯人就已經在開發了。

事實上,SpaceX也從沒把技術作為自己產品的最大賣點,對於他們來說,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其實是廉價。

20世紀60年代,上面提到的「土星5號」共計進行了13次發射,美國政府為此共計撥款65億美元,也就是說,平攤下來,「土星5號」每次發射耗資約為5億美元,假如不算研製費用,那麼每次發射則大約耗資4.3億美元。這筆錢在當時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和「土星5號」差不多在同一時期出現的「企業」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造價約為4.5億美元。換句話說,在整個阿波羅登月計劃期間,美國政府相當於連續把13艘航空母艦扔到了太空里——截止到2017年,美國海軍在役航母一共11艘。

而「獵鷹重型」在2018年的報價則是1億美元,巧的是,在2017年7月22日,美國海軍的「福特」號核動力航母正式服役,它的造價是129億美元……

再進一步對比。由SpaceX的競爭對手美國聯合發射聯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簡稱ULA)開發的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它的載荷能力只能達到「獵鷹重型」的一半,但每次發射的報價一度高達4.35億美元,也就是說「獵鷹重型」的價格只相當於對手的23%。而SpaceX旗下的中型運載火箭「獵鷹9號」,報價通常在5500萬—6200萬美元之間,聯合發射聯盟手中的對應型號「宇宙神5號」的基本報價則是1.09億美元——通常情況下,最終的實際價格都會超過1.5億美元。可以說,在「價格戰」上,SpaceX完勝對手,即便是和我國同級別的商業衛星發射報價比,也依然低了不少(「長征三號」報價通常約為6000萬美元)。

關於這個問題,恐怕還要回過頭從美國聯合發射聯盟說起。ULA成立於2006年12月,是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各出資50%成立的一家企業。

某種程度上說,這其實有點像一個價格壟斷聯盟。在SpaceX真正成氣候之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簡稱NASA)能夠選擇的運載火箭其實只有兩種——洛馬的「宇宙神」和波音的「德爾塔」,而當這兩家聯合到一起以後,後面的事情也就可想而知——2006年之後,ULA的發射報價每年一漲就逐漸形成了慣例,譬如2012財年,一次性漲了30%,僅4次發射就共計花掉納稅人17.4億美元。

ULA的這種做派最終讓NASA忍無可忍。其實早在2002年,SpaceX已經受到了NASA的關注。2008年9月28日,在經歷了連續三次失敗以後,SpaceX的第一型火箭「獵鷹1號」終於宣告發射成功。而在不到兩個月之後,NASA就與SpaceX簽署了第一份價值16億美元的合同,馬斯克和SpaceX就此開始「時來運轉」,一路走到了現在。NASA也終於算是出了一口鳥氣,有了一個可以平衡ULA的抓手。或者也可以這麼說,SpaceX能把價格壓低到看起來喪心病狂的程度,其實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之前ULA價格壟斷搞得太過分反襯出來的。

外界有人認為SpaceX是NASA的「私生子」「白手套」,最初的源頭就在這裡。實際上,雖然NASA的確讓馬斯克「開了張」,但並沒有給他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

更長遠來看,無論SpaceX最終能走到哪一步,都不可能真的「踢翻」ULA。無論是NASA還是美國軍方,雖然之前都被ULA不斷上漲的價格搞得非常不爽,但是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終歸不是很高,而且ULA的技術開發能力,也不是SpaceX現在可以比擬的——畢竟體量在那兒擺著。

就在不久之前,美國空軍表示,SpaceX和ULA分享了一份由空軍提供的價值6.4億美元的合同,其中SpaceX獲得2.9億美元,ULA獲得3.5億美元。這其實也能說明軍方的心思——保持相互制衡,建立商業層面的生態平衡,而ULA也的確如軍方和NASA所預料的那樣,開始不聲不響地降低自己的報價。

其實洛馬與波音之間的這種聯盟關係,在很久以前就已經事實存在,ULA的成立只不過是更進了一步。這種現象在商業領域並不鮮見。在經過一系列「淘汰賽」之後,最後留存的兩家大企業,往往會選擇建立這種事實上的聯盟關係——只不過消費者們會想當然地認為人家是「冤家對頭」,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圖說世界格局》

作者:王偉

出版社:中國致公出版社

幫你看懂已經發生和即將發生的新聞熱點。如果只通過新聞報導或媒體評論來尋找答案,顯然太過膚淺片面,只有結合地理、歷史等知識,從地緣、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多緯度、多平台、多角度的分析,才能更全面地看清問題的本質。事實上,所有這些問題,背後都有著普通人不了解的故事。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