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了,歷史悲劇不能重演

報人劉亞東 發佈 2021-09-19T14:59:19+00:00

這是1949年,日本戰敗4年後,一個札幌人寫的短歌。也就是說,在東京審判結束僅僅1年後,日本輿論就從對戰爭罪行的揭露走向了對戰犯的同情。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

報人劉亞東A

來源:酷玩視界

作者:鞞琫容刀&叨叨姐

「我既贊同也反對

兄長的看法

他小聲地說起

東條畢竟是偉大的。」

這是1949年,日本戰敗4年後,一個札幌人寫的短歌。

也就是說,在東京審判結束僅僅1年後,日本輿論就從對戰爭罪行的揭露走向了對戰犯的同情。

那些被處死戰犯的遺囑、家書等被結集出版,將他們展現為複雜而敏感的個體,卻有意識地忽略他們的戰爭罪行。

最終結果是,大多數日本人已經不再記得那些「蝗軍」曾經犯下的罪行,卻記住了這些最可恥的罪犯。

這樣的惡果至今仍有遺毒。

在九一八事變發生90年後的今天,日本當局以釣魚島為支點煽動民眾對華敵視情緒,鼓吹所謂「中國入侵」,渲染「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針對中國進行擴軍備戰……

東條英機們雖然早已退出歷史舞台,軍國主義幽靈卻以另一種形式仍然活躍在如今的日本社會中。

「生命線」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在美國有線新聞網(CNN)9月16日播出的專訪中稱,「台灣發生的事與日本直接相關。」

他給出的所謂理由是,台灣處在日本的「能源生命線」位置,「日本90%的能源是通過台灣周邊地區進口的」。

類似說辭,岸信夫今年在接受金融時報、彭博社、雪梨先驅晨報等專訪時都曾提到過。

日本《每日經濟》7日也刊發了一篇對岸信夫的專訪。這一次,岸信夫把應對措施擺到了檯面上:「當前日本安保環境愈加嚴峻,日本沒有時間猶豫」「中國軍事實力增強,日本正在探討對敵攻擊能力」。

除了岸信夫,其他政府高層也就台灣問題頻頻發聲。

日本防衛省二把手中山泰秀不僅公然將台灣稱為「國家」,他還聲稱,台灣與日本的距離非常近,就像鼻尖到嘴巴,所以日本會把台灣的和平穩定當作自己的事。

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則宣稱,如果發生「重大問題」,日美將「不得不共同防衛台灣」。

如此這番「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曖昧表述,和90年前將中國東北公然宣揚為「關係日本存亡」「是日本生命線」的論調何其雷同。

日俄戰爭後,日本將中國東北的大部分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但在1930年前後,事情起了變化。

受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波及,東北農產品價格一落千丈,日本在東北經濟上的支配地位受到動搖。同時,中國國內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運動蓬勃高漲,拒絕日本新建鐵道線路。

這一系列日本所謂的「滿蒙問題」,從1930年底開始頻繁出現在日本媒體中,再加上政客刻意渲染的「滿蒙特殊地域論」,日本國民的危機意識被蓄意煽動起來。

策劃九一八事變的石原莞爾當時就鼓吹,日美必將開戰,及早占領中國東北是「日本的唯一活路」。

將別國領土說成是自己的「生命線」,藉機渲染戰爭威脅,這樣荒誕無恥的套路,日本似乎想在今天重演。

「中國入侵」

同樣是在CNN的專訪中,岸信夫還就釣魚島問題做了「非常罕見的表態」。

他竟然妄稱,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和其他國家沒有領土糾紛」;釣魚島「無疑是日本領土」,「也理所應當應該作為領土予以保衛」。

怎麼保衛呢?

岸信夫強調,「針鋒相對」「以艦對艦」。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這是確鑿無疑的。

然而,2012年日本單方面將釣魚島「國有化」之後,釣魚島就成為東京挑動民眾反華情緒的支點,甚至不惜使用極具煽動性的極端詞彙。

「中國入侵」。

這不僅是右翼媒體的宣傳,還出自日本防衛省。

它宣稱,截至8月底,今年中國海警船隻「進入日本領海,或日本陸地12海里」一共88次。而在毗連區,「中國有851次入侵」。

最近十年,日本輿論中頻頻出現「中國入侵」這樣的刺激性字眼。

產經新聞副社長佐佐木類在2019年出版的《日本復活:擊退中國的「悄悄侵略」》一書中,甚至提出一個匪夷所思的疑問:「日本會不會因為不使用武力的『悄悄入侵』而成為中國的『自治區』,從世界地圖上消失?」

九一八事變已經90年,二戰結束也有76年了。

大多數日本人是和1945年以後的歷史對話,他們很少有人會把過去的戰爭和當今的日本聯繫起來。戰爭歷史離他們很遠,而「中國入侵」近在眼前,大多數日本人自然容易被煽動起來敵視中國。

這就不奇怪,為何最近幾年日本民眾的對華好感度僅在10%左右。

90年前,日本國內也出現過一波反華民族情緒。

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後,很多日本人骨子裡認為,「滿蒙地區」是日本人以大量金錢和無數人員犧牲才獲得的「神聖土地」。

因而,媒體不斷渲染所謂「滿蒙危機」,日軍非法間諜事件被歪曲宣傳為「排日」「侮日」,政客、官僚趁機警告日本在「滿蒙」的生存權「將陷於土崩瓦解」,以致民眾紛紛指責政府對華「軟弱外交」。

日本國內屢屢掀起反華風潮。

當時的新聞報導,以及逐漸普及的廣播,都有了不少美化軍國主義的敘事,對華動武氛圍漸濃。有極端的右翼分子割破皮膚,用鮮血塗成太陽旗,掛在神社前叫囂戰爭。

就這樣,通過單方面信息灌輸和洗腦,並用極端詞彙妖魔化中國,以此動員日本民意對抗中國,成為日本屢試不爽的國內輿論鋪墊手段。

「戰爭準備」

還是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侵略中國、征服世界」的「大陸政策」正式形成。其內容尤其強調,如果動盪蔓延到「滿蒙」地區,日本的特殊地位與權益就有受到侵害的危險,屆時日本必須斷然採取自衛措施。

這就預示著,九一八事變或早或晚必然發生。1931年前後日本面臨的國內外經濟危機成為了導火索。

1927年3月,剛剛邁入昭和時代的日本國內發生金融危機。

與關東大地震受災者密切相關的震災票據出現沒有結算的不良票據,它們積壓在民間銀行,導致銀行經營狀況惡化。這一問題公之於眾後,擠兌風潮迅速蔓延全國。最後,政府出手暫時平息了這場風波。

兩年後,一場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爆發,歐美各國自顧不暇,蘇聯正致力於第一個五年計劃,日本就想趁機在中國東北發起更大規模的侵略戰爭,進而實現由「征服滿蒙」到「征服支那」,再到「征服世界」的帝國夢。

日本關東軍在中國東北頻繁製造事端,策劃皇姑屯事件、製造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進行連續的軍事演習,以至於到了9月18日日本真正發動攻勢時,不少中國人誤以為關東軍還在搞演習。

如今的日本社會,正陷於第五波疫情之中,經濟活動受限、就業環境惡化、收入不斷下降、民間消費很難強勢增長,經濟復甦前景不容樂觀。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的擴軍備戰衝動十分露骨,雖然沒有像90年前走得那麼遠,但這種傾向是相當危險的。

日本政府正在修訂最新的2019至2023年度五年期「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

這一計劃負責確定日本未來五年內的防衛支出總額與必需的防務裝備數量。預計將會增加防衛預算總額,加快整備進度,以應對「漸趨緊迫的台海形勢」和中國的「海洋擴張」行動。

防衛省已經提出,2022年國防預算高達約500億美元,這有可能突破在日本國內被視為標準的GDP1%上限。

就在兩天前,日本陸上自衛隊動員10萬兵力,開始舉行28年以來的首次大規模演習,時間持續至11月下旬。誰都看得明白,日本此次軍演是「針對中國」的。

此外,日美印澳、日英、日法美、日菲等聯合軍演也在今年陸續舉行。

2021年版《防衛白皮書》「戰意濃厚」的封面圖,形象描繪了當下日本對華徹頭徹尾的「挑釁」姿態。

罔顧歷史

實際上,以上種種舉動,都有日本掩蓋歷史上對華侵略醜陋行徑的圖謀。

在中國的歷史教育中,九一八事變揭開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序幕,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但是,日本文部科學省頒布的初高中課綱《學習指導要領》並沒有明確要求學生掌握和反思日本侵略責任,因此按照《學習指導要領》組織編纂歷史教科書的各家出版社也對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前因後果描述曖昧。

在日本使用範圍最廣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中,九一八事變發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中國收回國權運動威脅日本在華利益」,加之日本國內經濟危機,軍人和右翼人士干政,日本最終在國際社會的批判之下,以武力占領中國東北並建立「偽滿洲國」。

右翼人士參與編輯的初中歷史教科書中,更是無恥地將九一八事變發生原因歸結為中國「排日運動」損害日本在華權益,軍方迎合國內期待,為保護日本在「滿洲」的權益而占領中國東北。

普遍而言,日本中學教科書對20世紀二三十年代那次全球經濟大蕭條、日本國內經濟動盪社會不安的著墨頗多,而九一八事變作為軍部和法西斯勢力抬頭的標誌之一,在日本侵華戰爭中的象徵性意義被大大弱化,甚至存在合理化日本侵略行徑的傾向。

近年來,日本自民黨長期執政的格局大致保持了穩定。

在這一大環境下,自民黨內保守政客正在通過干預《學習指導要領》修訂過程,操縱文部科學省的教科書審查標準,逐步改變日本歷史教科書書寫方式。

最新一例即是,有5家教科書出版社將「隨軍慰安婦」的表述改為「慰安婦」,「強擄」「強制性帶走」的表述改為「強制性動員」或「徵用」。

中國外交部已經正告日方,「這是企圖模糊歷史,淡化和逃避歷史罪責,漸進式否認和歪曲侵略歷史。」

當然,日本國內也有許多有識之士和社會組織,不斷喚起日本國民對侵略戰爭的反思。但是,他們正受到來自日本政府和右翼勢力的攻擊和不公正對待。

2020年,日本首相菅義偉不提名6名學者進入日本內閤府諮詢機構「日本學術會議」。這幾位學者多次公開發聲反對自民黨和政府的右傾化政策。其中,東京大學教授加藤陽子是研究九一八事變等日本近代侵略戰爭史的知名專家,多年來利用各方資料反思日本侵略罪行,公開批評政府鼓勵社會右傾化的舉動。

日本右翼勢力還通過自媒體和社交網絡,進一步向年輕人宣揚右翼思想,企圖讓更多日本國民認為長期以來日本社會對戰爭的反思是「自虐史觀」,抨擊客觀反思戰爭罪行的學者是「賣國學者」。

日本社會在右傾化的道路上正在越走越遠。

9月18日,是中國的國恥日。

如今,中日兩國的實力對比早已不是90年前的樣子。我們有意願,也有能力捍衛國家的正當權益。奉勸日本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尊重法理,尊重規矩,不使用武力威脅解決彼此間任何爭端。

以史為鑑,歷史悲劇不能重演。

(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