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陳凱歌讓我看到中國導演的未來

浮世觀察 發佈 2020-01-01T13:07:10+00:00

有高度、接地氣畫面切到《海洋天堂》片段的排練教室,當陳凱歌指導著演員把日曆一頁一頁從地上撿起來,一頁一頁慢節奏的張貼在窗戶上,姐弟倆隔著窗戶相視而望,隔著的除了空間還有時間,是生與死,是希望和絕望。


文/二寶

機緣巧合下看了《演員請就位》,讓我停下目光的,無疑是陳凱歌。

有高度、接地氣

畫面切到《海洋天堂》片段的排練教室,當陳凱歌指導著演員把日曆一頁一頁從地上撿起來,一頁一頁慢節奏的張貼在窗戶上,姐弟倆隔著窗戶相視而望,隔著的除了空間還有時間,是生與死,是希望和絕望。那一剎那,我震撼了。

從立意來看,《演員請就位》比《我就是演員》更有高度。

一部好的作品,題材、劇本、導演和演員缺一不可,評判演員演技優劣,除了觀眾直觀的感受,能否正確表達導演的意圖也是極為核心的,因此讓4位導演來做評定,也是相對比較客觀的。

在這一點上,《演員請就位》就比《我就是演員》做的更有深度同時也更接地氣。

郭敬明、趙薇、李少紅、陳凱歌,四位不同年齡、不同風格的知名導演加入,無疑讓整個節目更有看頭。導演導的很投入,演員演的很精彩,觀眾看的也很過癮。

陳凱歌會識人

既然節目名稱叫《演員請就位》,主體是演員,那先來說說我喜歡的其中幾個演員。

《海洋天堂》的彩排中,牛駿峰的表演讓我相信他就是那個角色,相信他就是那個有情感的傻弟弟。雖然只是彩排,劇本也不完善,但是那個表演片段已讓我記憶深刻。

後期經過陳凱歌導演的調整,正式呈現的時候,效果絕佳,當牛駿峰飾演的傻弟弟趴在地上,微笑一頁一頁撿起被姐姐撕掉的日曆時,我的眼淚就控制不住的流。

當導演喊卡的那一瞬間,牛駿峰終於控制不住的捂著嘴痛哭起來。

演員這個行業真的很殘忍,讓你身臨其境的去體驗別人的人生,感受別人的喜怒哀樂,經歷別人的生離死別,在那瞬間你就是那個角色本身,是多強大的內心,才能控制住演員本身的情感。

因此,在這一段的表演上,我感受到了牛駿峰作為一個演員的素質和涵養。

對他的了解是通過《微微一笑很傾城》的於半珊和《夜空中最閃亮的星》的餘子睿這兩部電視劇,特別是於半珊,就算是我這個原著粉也認為演出了那種惟妙惟肖的調皮好兄弟,期待他能有更好的資源和更高的流量。

在《演員請就位》這個舞台上,阿嬌真的是個意外驚喜,刷新了我對她的已有認知。

從twins的風光,至「艷照門」的浮沉,到嫁入人婦的淡然,我還以為她看慣世事無常人情冷暖,已變成那個「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看天上雲捲雲舒」的安於平淡的女子。

沒想還能來到《演員請就位》的舞台,讓自己歸零,彌補當年錯失陳凱歌導演《梅蘭芳》中福芝芳的遺憾。

《阮玲玉》片段,阿嬌應該是用生命在詮釋阮玲玉的無奈與絕望。

同樣經歷過被世人唾罵的無助掙扎,被媒體誤解的無力反駁,她共情於阮玲玉的孤獨和寂寞,最後獨坐鏡前,直面死亡,眼中沒有死寂的絕望,有對命運的不甘,對身世的不願,可是她只有這條路是她自己的希望之路,可悲可嘆。

那一剎那,她就是阮玲玉。讓人物的悲劇性更加具有感染力和信服力。

我想,阿嬌比阮玲玉幸運,比阮玲玉勇敢,走過了暗無天日的歲月,雖還是20歲的美麗容顏,卻寫著40歲堅定和義無反顧,那一刻,她的美值得去追逐。

牛人匯聚,各顯風華

節目的驚喜來源莫過於四位導演,風格迥異,年齡層次不同,審美角度也是各有千秋,但對於藝術的態度卻是一致的。

很多人斥責,這樣的導演團隊中,郭敬明的存在是格格不入且不夠格的,這樣的言論有失偏頗,正如郭敬明所說,很多東西你不喜歡,請允許它存在。

很多人覺得他在狡辯,說他心虛,但藝術本就沒有統一的標準,誰能保證自己的審美高度不是別人眼中的俗世塵埃,難道時代在進步,咱們對於藝術的包容心卻越來越狹隘?

連陳凱歌都會誇讚郭敬明作為導演事必躬親,至少這個對於藝術的態度還是值得去肯定的。

郭敬明自出道以來,他的青春文學感動了一代人,而後抄襲風波、性取向、差口碑電影等一系列的標籤和不友好言論讓他活在風口浪尖上。

這樣的小四一直想要找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所以他能來到這個舞台,跟陳凱歌去比肩,至少這份勇氣還是值得為他鼓掌。

當然,郭敬明在節目中對於演員的點評,有時候會顯得過於用力,什麼「演員的虛榮心」「抉擇之前」「對表演的審美」等,拿出專業的詞彙試圖表達自己的專業性,這一點還是有點急功近利。

希望小四踏踏實實拿出學習的心態,表達真實的一面,不需要去譁眾取寵,無論這個知名度是話題度還是流量度,畢竟《小時代》系列在某種意義上還算是成功的。

趙薇,無論是作為演員還是導演,她都是一個幸運的存在,她的起點可能都是很多人的終點所不能達。《還珠格格》作為一部長盛不衰的經典劇目,國民度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境界。

爆紅也經歷過「米字旗」的沉浮,但趙薇能夠重新找准自己的方向,邁嚮導演之路,不得不說,這個女人的智商和情商都是普通人難以比擬的。

趙薇的第一部導演作品《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也算是前幾年青春題材電影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無論是對於新人演員的大膽採用(不排除是經費的限制),還是對於劇情的小幅度調整,是大眾包括原著粉能夠接受的範圍。

王菲的獻唱讓這部片子上升到更高的高度,在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基礎上,也給趙薇的導演之路開了一個好彩頭。

可能是作為演員和導演的雙重身份,讓她能夠更好的實現演員和導演的交融,更有效的呈現藝術的共鳴。因此,在這個舞台上,趙薇還是很有資格去做評定的。

李少紅的作品比較知名的應該當屬《橘子紅了》和《大明宮詞》。

這個導演的獨到之處在於善於運用色彩和戲劇的節奏營造一種特殊的氣氛,這一點跟張愛玲的小說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為那個時代導演團隊中難得的知名女性導演,李少紅有她的獨到之處。

被凱歌圈粉了

最後來說說,通過《演員請就位》這個節目是我圈粉的陳凱歌導演。

中國電影有兩座高峰,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和張藝謀的《活著》,可見,陳凱歌在中國整個電影史的地位還是舉足輕重的。

但是近年來,陳導演似乎真的沒有出過什麼好口碑高票房的作品。

《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雖是陳凱歌,但是7個片段最看不明白的就是《白晝流星》。

陳凱歌似乎喜歡用一種很藝術的方式含蓄表達很深刻的東西,所以大眾的感受度相對較低,每個人的藝術修養文化層次高低不同,認知不一樣。

但是在《演員請就位》節目中,陳凱歌對於演員的調度,對戲劇張力的表達真的是很高級,對演員作品的評價,總是能用最簡短的語言道出其中的核心要點。

不得不說,陳凱歌在藝術上的高度是其他三位導演所不能媲美的。

不知道他和張藝謀相比,誰人更勝一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