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練好字?書法名師給出這些乾貨

水墨蘭亭 發佈 2020-01-03T23:24:26+00:00

這是我在十餘年書法教學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下面簡要給大家分享幾點乾貨。文徵明小楷《琴賦》鍾繇《宣示表》王羲之《樂毅論字帖》鍾紹京《靈飛經》鋼筆字帖趙孟頫《道德經》鋼筆字帖我本人特別不推薦使用描摹字帖或者凹槽字帖進行練習,我認為那是在做無用功,收效微乎其微。

怎樣才能練好字?

這是我在十餘年書法教學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下面簡要給大家分享幾點乾貨。

要想寫好鋼筆字,無外乎三個要素:一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優秀的范帖,二是正確的方法,三是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首先,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優秀的范帖?一本字帖,就是一位無聲的老師,選擇正確了,堅持才能有價值。我認為選擇范帖,一定要古今結合,先專後博。

古今結合就是把古代名家的小楷字帖和現代人的字帖進行結合學習,這樣寫出來的字,才能既有傳統文化韻味,又有現代氣息。

古人的優秀小楷字帖,我推薦以下幾本: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王獻之《洛神賦玉版13行》;趙孟頫《汲黯傳》;鍾紹京《靈飛經》;文徵明《琴賦》;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等。現代人的字帖可以選擇田英章,盧中南,吳玉生等老師的。






我本人特別不推薦使用描摹字帖或者凹槽字帖進行練習,我認為那是在做無用功,收效微乎其微。

先專後博就是先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字帖進行反覆的對比練習,以達到極度相似,形神兼備,在此基礎上,再去涉獵其他字帖,廣泛地吸收各家之長。

其次再說練字的方法,臨帖是書法學習最有效的方法,對於初學者來說,臨帖必須堅持以下三個原則:

一是寧少勿多,先局部再整體。有人喜歡一拿到字帖就從頭到尾一遍一遍的去練習,乍一看覺得挺像,一離開字帖便沒有了記憶。以至於我們經常聽到許多練習者說:我練了這麼長時間,怎麼就不入門不進步呢?怎麼看著字帖還可以?一離開字帖就不會寫了呢?其實這就是方法不對的原因,臨帖是不能急於求成的。我的經驗告訴你,其實你可以先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字開始練習,每天根據自身的時間精力來決定練習的字數,千萬不能太多,要堅持「既要吃得下,又能化得了」的原則,天天要總結記憶,使所臨習的每個字熟記於心。單字練習一段時間後,可以去嘗試一行或兩行連接起來練習,這時候就不光要注意單個字的寫法,還需兼顧一行字的整體變化,要和字帖上保持高度相似。按照這樣的方法逐漸加大每天的數量,直到最後去通篇整體背臨。


二是善於思考,不能抄字帖。練字臨帖其實屬於高級的腦力勞動,是聰明人幹的活,需要認真仔細的觀察字的結構造型、思考用筆方法,耐心踏實地去堅持,靈活大膽地去探索。而許多練習者盲目的認為臨帖其實就是照著字帖上的字去一遍一遍的抄寫,只在乎自己每天抄了多少遍,感覺自己沒有抄錯,就心滿意足了,這樣臨帖是完全錯誤的,必須有一個「讀帖—臨帖—校對—再臨帖—再校對」這樣一個循環反覆的過程。

第三,臨習古人的字帖時,要學會大膽地做減法,因為古人用毛筆書寫,用筆非常的精到,起筆收筆提按使轉變化很豐富,硬筆臨寫就可以大膽地去做一些減法,讓它更適合硬筆去表現,也更加實用。


最後說一下如何才能長期堅持?我個人的一點經驗。第一,每天給自己固定的時間去練習,雷打不動。第二,經常寫一些作品,檢驗自己的練習效果。第三,可以加入一些練字的圈子,比如微信群,頭條圈子等,可以相互監督,互發作品,互相鼓勵,這樣有利於克服惰性,長期堅持。

以上是我一點拙見,不妥之處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