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男人的發明

青眼有加 發佈 2020-01-07T12:10:29+00:00

文/鹿馬 圖/廖博◐關於「男女誰更好色?」的問題,上面從生理體驗的角度談,下邊則從歷史文化的角度談。赫西奧德的《工作時日與神譜》中有男人的嘆息,說女人是禍根,男人一旦被女人的美色所迷惑,並娶女人為妻的話,那他愁雲慘澹的日子就開始了。辛苦勞累、養家餬口、至死方休。


文/鹿馬 圖/廖博



關於「男女誰更好色?」的問題,上面從生理體驗的角度談,下邊則從歷史文化的角度談。

赫西奧德的《工作時日與神譜》中有男人的嘆息,說女人是禍根,男人一旦被女人的美色所迷惑,並娶女人為妻的話,那他愁雲慘澹的日子就開始了。辛苦勞累、養家餬口、至死方休。

赫西奧德的說辭並非多麼高深,女人在婚姻中也同樣為家庭付出了很多辛勞。

我想說的是,即便是尋常的過來人,當他看到年輕人沉迷在愛情中的時候,也會告誡他們,單憑兩性之間的激情是難以長期維繫世俗的幸福的。

要想長期地幸福生活,必須要進行算計、謀劃,這種謀劃包括忍受當前的不如意、放棄當前慾望的滿足,以便能夠將來獲得更大的利益。

簡言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用現實原則來壓制追求慾望滿足的快樂原則。為了快樂,先得不快樂;用不快樂的方法,實現快樂的目的。

但是,在歷史的發展中,人們常常忘記了當初的目的,不知不覺中將自己的人生變成了水火煎熬的苦海,尚且不自知。

如果自己是一介草民便罷,雖則煎熬一生,一蹬腿就劇終落幕了,這悲慘的人生也沒啥可留戀的。

可是,如果你是皇帝呢?哪怕你是康師傅方便麵呢?

你辛辛苦苦、甚至出生入死,終於打下了一片江山,積累了不少財富,但你一死,你所擁有的一切該歸誰呢?

當然是給兒子。

在DNA親子鑑定出現之前的漫長的人類社會中,如何保證女人生的兒子一定是你的兒子呢?


尤其是在母系氏族中,女人完全沒有必要把自己束縛到某個特定的男人身上,成為他的妻子。事實上,即便跟多個男人保持性愛關係,也不妨礙他作為親生母親的地位。

相反,在母系氏族中,男人卻完全不知道誰是自己的親生兒女。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女人娶過來,保證你對他的獨占,從而也保證了兒子不至於是冒牌貨。

只有當私有財產的繼承成為問題的時候,才需要判定誰是自己的兒女。除了財產的繼承,還有權勢、頭銜和爵位等的繼承,可以說,繼承權的要求不會出現在母系氏族中,只可能出現在父權社會中。

所以,一夫一妻制很有可能是男人的發明,是男人首倡的婚姻關係,也是男人更為重視男女關係中的貞節義務。在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過渡過程中,私有財產的出現起著決定性作用,這似乎證明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唯物史觀。

這種父權社會的文化長期占據統治地位之後,男人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心態,即比女人更為重視自己的血脈。

在表現形式上:女人是否愛自己關係不大,但自己的女人決不能同別的男人發生性關係,這是男人無法容忍的。這種無法容忍有著漫長的歷史文化的積澱作為基礎。

相對應,女人則恰好相反:男人即便肉體上出軌,也可以容忍,但自己的男人在精神上絕對不能愛別的女人。

對於男人而言,無論是倡導穩固的婚姻關係,還是好色地同多個女人保持性愛關係,都有著同樣的文化基礎,即竭力保持自己的血統傳承。換言之,男人的做法出於一種不自信,出於一種安全感的缺乏。

而女人卻完全沒有這樣的顧慮,她能生孩子,她更接近自然和生命,她泰然自若地保有著無可動搖、毋庸置疑的母親的地位。這種安全感和自信是男人永遠無法獲得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