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外情,到底值不值得原諒?兩個真實的故事告訴你答案,值得一看

情感空白記 發佈 2020-01-01T12:39:07+00:00

01不論是愛情或者是婚姻,有些人一向都會堅持住自己的底線,一旦觸碰到愛情忠誠問題,那麼不論有多愛,都不會忍耐與寬恕。

01

不論是愛情或者是婚姻,有些人一向都會堅持住自己的底線,一旦觸碰到愛情忠誠問題,那麼不論有多愛,都不會忍耐與寬恕。

身邊總是會看到一些成婚的女性,為了家庭付出很多,可終究卻未必能在婚姻里的得到她們想要的守護。有時連老公都背叛了自己,可仍是不捨得甩手,一次又一次地寬恕對方,終究只會讓自己接受更多的傷害。

而男人只需誠心愛過,其實也不盡然,總是簡單失掉該有的準則。愛情和其他東西不一樣,不是全部投入就可以得到對方的珍惜,所以需求守住自己的底線。

有一種離婚,終身都不會再回頭。

張曉和老公從前是大學同學,他們戀愛了4年,經常在朋友們面前秀恩愛。

張曉的性情和外形不太類似,看起來溫順清新的樣子,可內心是一個很堅定的女生。不論是戀愛仍是成婚,她都一向有自己的方式,不會由於愛情而丟失自己。

講準則的女生,進入婚姻後愈加不會為了家庭就拋棄全部。張曉和老公都有各自的工作要繁忙。而從前就算再恩愛的兩個人,也很難防止共處中會呈現對立。

尤其是張曉生了孩子之後,心情也會變得比曾經愈加急躁一些,有時對老公說的話或許不再像曾經那樣尊重。

但一切的問題,都不能成為對方有婚外情的藉口。

張曉的婚姻維持了6年就結束了,當她知道老公對婚姻不忠的那一刻,她就預料到或許互相的緣分現已走到止境了。張曉永久都記得老公把自己推出門外的模樣,那麼冷漠和自私。

離婚後的張曉,用了許久的時間才緩解了傷痛。但後來有一天,前夫卻懊悔當初自己的決議,想要找張曉複合。

有些女性離婚後過得並不好,而這時前夫又願意來求複合,很輕易的就和對方復婚了,但張曉不一樣。即使失掉一段愛情讓她很難過,可離婚後的自己比任何時候都要過得愈加盡力。

由於對與張曉來說,忠誠是僅有的底線,男人只需一次不忠就很難再改變了,哪怕他現在確保永久不會,但只需互相復婚了,未來的事誰都無法確保。

一切,不論前夫的心有多真誠,張曉不都不會再回頭了。

婚外情,真的值得寬恕嗎?對於張曉來說,不值得,且永久不會寬恕。

02

在婚姻里,不只是男人會背叛婚姻,有時,女人也會。

陳超成婚那年他現已31歲了,他的性情比較安靜內向,加上他是鄉村出生的孩子,從小家境不是很好,所以總感覺有點自卑。

他通過相親的方式認識現在的妻子,對方比陳超小了7歲,兩個人見面之後互相感覺都不錯,而性情內向的陳超就算喜愛對方,但也不敢那麼主動表白,約會期間一開始都是女方先主動。

他們交往半年後,陳超想要表現出自己的真心,鼓起勇氣和對方求婚了,兩邊的家長也希望他們能趕忙定下來。

有些人會走到一起,真的是緣分的安排。

陳超的性格那麼內向,他一向想要娶一個性情開朗生動的妻子,以後共處起來才不會那麼單調無聊。

可成婚後陳超才發現,妻子太年輕了對家庭沒有什麼責任心,婚後她仍是習慣和異性朋友吃飯歌唱,每次出去玩都會到凌晨三點多才回家。

陳超不太喜愛交際,雖然那些朋友他也都知道,可妻子總是跟異性走得那麼接近,心裡很擔心老婆會愛上別人,而脫離他。

為了能感動妻子,陳超每天都會早起做愛心早餐,下班還會主動接送妻子,成婚5年妻下廚的次數寥寥無幾,根本都是陳超搞定。

但不論自己給了妻子多少愛,她終究仍是觸及了自己的婚姻底線。

老婆厭棄陳超太厚道,不能夠給她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而她在一次聚會中遇到了經濟財富更好的男人,就當機立斷的選擇扔掉陳超,離婚成了這段愛情最終的結局。

03

對於男人來說,當他發現你不再值得自己去付出的時候,就會收起全部的愛,由於他覺得不值得。

離婚後的陳超並沒有讓自己難過太久,而是拋棄曩昔,把更多的時刻都花在工作上,很快他也遇到了更適合的另一半。

而前妻脫離他後,新男友並沒有誠心的想要給她一個溫馨的家,沒過多久她就懊悔主動找陳超復婚。

可再厚道的男人,面對婚姻都不會拋棄自己的準則和底線。

有一種離婚,終身都不會再回頭了,那就是當另一半背叛自己的時候。對於陳超來說,「婚外情」永久不值得寬恕。一旦背叛,就再也沒有回頭路可走。

身處在婚姻里,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不苛求互相之間不會有任何的爭吵。有時男人會不懂得關心妻子,女人心情總是失控等等,但不是準則問題的過錯,只需道歉了,而且誠心想要改正,都可以被寬恕,婚姻也能繼續繼續下去。

但夫妻共處最重要的一點是,忠實絕對是底線。不論男女,只需一方觸及而且因此而離婚,那這終身都不會再回頭。

婚外情歷來都不是一次和零次,而是一次和無數次。

曾今的誠心現已被你傷害過,互相之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任和愛情,也在背叛中全部消失。所以,即使復婚後兩個人也許也不會再回到最初的時候了,與其將就著過日子,不如英勇一點選擇放下,重新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才是最正確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