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只有芸知道》票房撲街,這部電影到底輸在哪裡?

乘夢 發佈 2019-12-29T05:37:14+00:00

近期上映的新片《只有芸知道》,是根據馮小剛的摯友張述和羅洋的愛情故事改編的。本來這種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愛情和婚姻範本,最能引起大家的共鳴。但可惜的是,這部電影不僅票房慘澹,口碑也不怎麼樣。說好的感動,並沒有隨著情節的推進如期而至。旁邊的一位男觀眾呼呼大睡,還打起了鼾。

近期上映的新片《只有芸知道》,是根據馮小剛的摯友張述和羅洋的愛情故事改編的。本來這種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愛情和婚姻範本,最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但可惜的是,這部電影不僅票房慘澹,口碑也不怎麼樣。說好的感動,並沒有隨著情節的推進如期而至。旁邊的一位男觀眾呼呼大睡,還打起了鼾。

《芳華》之後,為什麼觀眾不再買馮小剛的情懷帳?

有人說,是因為導演和主演楊采鈺的人設,跟這部純愛片相左,難以讓觀眾產生共鳴。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電影的敘事很乏力。或許正是因為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才會顧及到當事人的感受,盡力去呈現那些美好的情節,但美好得不接地氣,難以讓觀眾產生共鳴。另外,細節呈現得不夠,只靠演員在說,給觀眾一種置身事外的疏離感。

1. 幸運得不真實

電影是通過倒敘的手法,通過男主隋東風的回憶,來展開他和死去的妻子羅芸之間的愛情經歷。

兩個人年輕的時候都在紐西蘭打工,都是華裔寡婦林太太的房客,第一次見面便產生了火花。

但他們決定結婚,卻是因為一場賭博。羅芸說自己不幸,怕連累別人。隋東風說自己不怕,他運氣好。為了讓隋東風證明自己運氣好,羅芸帶他卻賭場。

那一賭,隋東風用兩千塊錢,贏了五十萬,當然也贏得了羅芸。用這筆錢,他們買了一棟房子,盤下了一家中餐廳。羅芸不再到海鮮市場打工,隋東風不再送外賣,一下子什麼都有了。

這樣的幸運令人羨慕,當然還遠遠不夠。中餐廳缺一個服務員,於是一個美麗大方的當地妹子自動找上門求職。他們想要養一隻狗,於是一位小男孩帶著一隻流浪狗來了。

想什麼有什麼,請問這真的不是白日做夢嗎?

這樣的好事本來就離普通觀眾很遙遠,讓人覺得不真實,沒有代入感,但電影又說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無論這樣的情節是否經過藝術處理,但就最後呈現的結果來說,處理得太不藝術了,整個故事情節就像被架空的童話,缺乏邏輯性和真實性。

2.自我滿足式的追憶,竭力渲染美好,觀眾卻看不到美好在哪

整部電影,就像男主自己一個人沉浸在回憶里,所有的往事都加上了時光的濾鏡,分外美好,卻始終跟觀眾保持距離。

兩個人感情很深,怎麼表達這種感情呢?

就是男主拚命經營中餐廳,賺很多錢,讓羅芸覺得有安全感。但這其中又沒有表現經營餐廳遇到的困難,也沒有兩人在一起努力克服過難關。僅有一個小插曲是吃霸王餐的人,跟羅芸起了衝突,而且那傢伙有槍。但這對於情感的表達和人物的塑造沒有任何幫助。

此外,就是幾個毫無情感衝擊力的鏡頭一閃而過,真的不能觸及觀眾的內心,也不是婚姻真實的樣子。

再美滿順遂的婚姻,也一定有相互扶持、艱難前行的經歷,而這些才是最能打動人心,才最值得被銘記的東西。

還有一點,就是隋東風知道羅芸一直喜歡鯨魚,很想去看看鯨魚。但這樣強烈的願望,隋東風竟然沒有幫羅芸實現,只是在臥室里弄了一面有鯨魚的背景牆。深愛是如此表現的嗎?

羅芸死後,隋東風才帶著她的骨灰去看鯨魚。當鯨魚躍出水面的那一刻,的確很美,但美的只是鯨魚和大海,無關愛情。

羅芸深愛隋東風又是如何表現的呢?就是臨死前,在他們曾經呆過的老樹下,留下一張藍色的長椅,告訴隋東風,當他坐在那張長椅的上的時候,就像躺進了她的懷抱。

在兩個多小時的敘事裡,羅芸最後的告別竟是那麼倉促和潦草。他們家的狗臨死的時候都敘述了五段,而羅芸的死只寥寥幾個鏡頭就交代了,愛人的離世所帶來的悲傷,竟然沒有一隻狗的死亡來得悲愴。

他們深厚而美好的感情,沒有強有力的細節表現,只是在通過「說」來表達。比如:有你的日子就是我想過的日子。你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但這個時代的觀眾,都過了「耳聽愛情」的年紀。

3.林太太這個人物的設置,很突兀

林太太在整部電影中就是天使一般的存在。讓隋東風免費住她的房子,為他們做媒,張羅婚事,甚至為他們籌謀未來,建議他們買房,做生意。隋東風說想開餐廳,恰巧她就有熟人要轉讓餐廳。

她可謂是電影情節的助推器。但又推得那麼生硬和刻意。

另外,在兩個年輕人的婚宴上,隋東風正在深情地對羅芸說著自己的承諾,林太太突然就大聲說一句,夢囈一般質問死去的丈夫,當年為什麼要在那裡寫生,不然她就不會看上他,也不會受這孤獨之苦。

這段來得尤為突兀,人家小兩口正沉浸在甜蜜里,林太太這麼一出不是大煞風景嗎?如果是為了表現「半路上留下來的那個人,苦啊」,也要給觀眾反應的時間,突然說了這麼一段,然後迅速消失,才調動起觀眾的感情,轉瞬就撂挑子不管了。

這部電影太任性了。就算是很私人的電影,僅僅為了致敬摯友的愛情,也應該稍微照顧一下觀眾的觀影體驗吧!

電影想表達的,或許真的《只有芸知道》。觀眾看到的,是馮小剛打著情懷的名義,枉顧敘事的乏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