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最有意思一個字是什麼?諸葛亮、曹操、劉備都用過它

青衫李探花 發佈 2020-01-14T16:19:52+00:00

《三國演義》最有意思一個字是什麼?回答曰:借!一部《三國演義》權謀機變、勾心鬥角,不明白「借」字內涵,很難說完全讀懂了《三國演義》。這個「借」字仿佛人性的觀象台,把人性最深層的智慧、險惡、卑劣、無奈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三國演義》最有意思一個字是什麼?回答曰:借!

一部《三國演義》權謀機變、勾心鬥角,不明白「借」字內涵,很難說完全讀懂了《三國演義》。這個「借」字仿佛人性的觀象台,把人性最深層的智慧、險惡、卑劣、無奈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諸葛亮「借東風」、「草船借箭」,仿佛神仙附體,所以魯迅先生說諸葛亮「近似於妖」。其實,諸葛亮的「借東風」玩的是一種障眼法,騙騙周瑜、魯肅而已。

諸葛亮生於長江岸邊,此人是一個有心人,善於觀察,識得天氣,因此能夠預測幾天之後有風也屬於正常水平。

「草船借箭」的故事不過是作者「移花接木」的產物。借箭的主人公本來是孫權,羅貫中比較偏愛諸葛亮,因此把一件集中體現東吳主帥智慧的好事送給了諸葛亮。

曹操其實非常佩服孫權,兵發江東時,遙指虎踞龍盤的金陵,曾經發出過感慨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曹操可沒說「生子當如孔明」!陳壽在《三國志》里評價諸葛亮也是「長於政而短於軍事」哦。

當然,《三國演義》之中「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足以說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鬼神莫測。

《三國演義》里寫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還是圍繞荊州展開來的勾心鬥角的描寫,其實也就是關於劉備「借」的故事。

曹操赤壁之戰失敗,退回北方,正在周瑜打掃戰場歡慶勝利的時候,諸葛亮搶先摘取了勝利果實,用各種計策把荊湘九郡據為己有。

東漢末年,劉表占據荊州。荊州一主要有七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加上北面的南陽、襄陽兩郡,一共9個郡。

赤壁之戰後,

「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

這樣劉備占據了荊州大部分州郡。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荊州居東吳的上游,劉備對東吳是一個大的威脅。如果把劉備的勢力趕出荊州,那麼東吳不僅鞏固了長江中游,還能向巴蜀發展;然後以整個南方與曹操的北方對抗,進而統一中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軍主力在漢中和劉備作戰,駐守荊州的關羽積極配合劉備的行動,親率荊州主力進攻魏軍占據的樊城和襄陽,擊敗曹魏大將曹仁並乘機圍困襄陽、樊城。

關羽巧妙利用漢水暴漲的時機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中原地區遙相呼應關羽北伐,關羽威震華夏。

在司馬懿等人的建議之下,曹操聯合東吳孫權,讓孫權乘機偷襲關羽的大後方荊州,關羽的荊州後方空虛,給了東吳呂蒙以可乘之機。

關羽在219年年底,敗走麥城,失去荊州這個戰略要地。一代名將就此殞身。

內容見於《資治通鑑卷六十六》。

曹操之「借」就比劉備高明多了,但是也更殘忍,更顯得狡詐。在《三國志·武帝紀》里記述曹操一共發生過三次「借人頭」的事情。

第一次借的是王垕的人頭。

曹操征討袁術時,在壽春與袁術交戰,曹操缺糧,又遇大旱。當時管糧的是任峻部下倉官王垕,請示曹操怎麼辦。

曹操叫他以小斛發給士兵。王垕說:「這樣做,軍隊會怨。」

曹操說:「你就這樣辦,我自有良策。」

王垕按曹操意圖辦,果然部隊怨聲載道。此時,曹操密召王垕,借王垕頭以安定軍心,讓王垕做了替罪羊。

第二次是在官渡之戰後借一逃亡百姓之頭

曹操打敗袁紹之後,北方殘餘勢並未肅清,曹操乘勝追擊,當時寒冬臘月,天氣奇寒。曹操命令百姓敲碎河中厚冰以便通船。曹操命令凡是逃亡者:斬!

有一個壯丁本已逃走了,又鬼使神差地回來自首,曹操嘆息著說:

「原諒你,違背了我自己頒布的命令,殺了你,你又是自首的,還是回去吧,躲起來吧,不要讓官吏逮著。」

等到那名壯士剛走出帳,曹操就示意官吏把他抓了,並且殺了他,嚇得那些奉命椎冰的壯丁再也不敢逃走了。

第三則就是曹操的夢中殺人。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曹操殺楊修時,書中附帶講了一個小故事: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復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

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聞而愈惡之。

「借」字也是《三國演義》藝術手法一個巧妙的體現,通過這一個「借」字也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所以說,名著就是名著,它提供的不僅是精神砥礪,智慧的啟迪,還有就是藝術的薰陶。

參考文獻:陳壽《三國志》、司馬光《資治通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