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螳螂體內會有鐵線蟲?鐵線蟲對螳螂沒有影響嗎?

周周周樹人 發佈 2020-02-02T08:19:06+00:00

相信看過《鐵線蟲入侵》的夥伴都有點後怕,而實際上鐵線蟲確實能寄生於人體。寄生動物的首要目的自然也是繁衍,只不過它們繁衍的過程比較變態,必須經歷寄生的過程。

相信看過《鐵線蟲入侵》的夥伴都有點後怕,而實際上鐵線蟲確實能寄生於人體。寄生動物的首要目的自然也是繁衍,只不過它們繁衍的過程比較變態,必須經歷寄生的過程。鐵線蟲是一種比較有意思的寄生蟲,通體細長,成蟲長度有效可以達到1米,在很多節肢動物比如螳螂、蝗蟲等體內寄生,待環境適宜時會從這些昆蟲的體內不斷地排出,看上去酸爽無比又有點恐怖。

鐵線蟲如何進入螳螂體內

鐵線蟲幼年階段是在水中度過的,而昆蟲也有攝取水或者從水中捕食的行為,這就可能使鐵線蟲的幼蟲轉移到某些昆蟲體內,不一定造成感染,感染需要特定的宿主,然而昆蟲的生活史中也可能被捕食,而螳螂恰好是昆蟲界的一個霸主,捕食多類昆蟲,那就會造成鐵線蟲的卵或者幼蟲轉移到螳螂體內,由於是鐵線蟲的宿主,因此會造成感染。

被感染的螳螂

被寄生蟲寄生的物種,必然要面臨的情況是自身能量被搶奪,鐵線蟲從螳螂體內奪取營養物質,類似於蛔蟲從人體搶奪能量,這可能會造成螳螂的營養不良等狀況,而鐵線蟲有特殊的能力,那就是控制螳螂的行為,不知道以何種方式,大概和分泌某種能夠影響螳螂肌肉或者神經系統的物質有關。成蟲能夠控制螳螂的行為,最終使螳螂等接近水塘,這使得鐵線蟲有了產卵的機會,它們會從鐵線蟲的排泄口中爬出來,將卵排入水中,然後自己的使命久完成了,卵在水中等待下一段感染歷程。這也是為什麼將螳螂等昆蟲放入水中後鐵線蟲會從昆蟲的排泄口自己跑出來,大概是由於昆蟲腹部用於呼吸的氣孔被水侵染,鐵線蟲能夠感受到這種環境的變化,知道該出來排卵了,於是就爬了出來。

不止只有螳螂,只要是節肢類的動物,都有可能被鐵線蟲寄生,比如說蝗蟲,蟑螂,蟋蟀等,鐵線蟲是一種生活在水邊的蟲子,這種蟲子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能控制節肢動物的行為,例如當一隻螳螂被鐵線蟲寄生之後,會一直在螳螂的身體當中發育到成蟲期。等到成蟲要繁育後代的時候,鐵線蟲就會驅使螳螂跳入河中,然後在水裡繁殖下一代,最後幼蟲再寄生到節肢動物體內,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螳螂會乖乖的聽從鐵線蟲的命令,不顧一切的跳河自殺呢?答案是不清楚,但可能和鐵線蟲能夠控制螳螂的大腦有關係。

科學家們發現螳螂在自殺之後,它的大腦神經當中出現了一種叫做Wnt分子,這種分子只有鐵線蟲身上才有,那麼螳螂之所以會自殺,很有可能和這種分子轉移到螳螂身上有關係,後來科學家們經過仔細研究之後確認,正是因為Wnt分子的介入,導致了螳螂不顧一切的自殺。Wnt分子進入螳螂的大腦神經之後,擾亂了螳螂身體的正常運作,這其中螳螂的大腦當中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和Wnt分子結合之後,會驅使螳螂朝地勢低的地方移動。

另外還有一種研究認為,當Wnt分子和蛋白質結合之後,會讓螳螂感覺到燥熱無比,於是它們會像發瘋了一樣跳入水中,所以節肢動物一旦被鐵線蟲寄生之後,它們基板上處於行屍走肉的狀態,它們最終的結局就是跳河而死........

對人體的感染

任何寄生都有一個共同的途徑,那就是「接觸」。人類再水中游泳的時候,也可能接觸到受鐵線蟲卵感染的水體,人體有數個通道,尿道、肛門、眼睛等地方,鐵線蟲的幼蟲可能沿著尿道等途徑進入人體造成感染。人體感染中,以女性居多,因為女性的尿道相對比較短,均有明顯下腹部劇烈疼痛、尿頻、尿急、尿痛、血尿、放射性腰痛等尿道感染症狀;也能夠沿著肛門感染腸道,腸道感染會有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沿著眼睛、耳朵等通道感染也有較小的可能,並非沒有。相對來看,鐵線蟲在昆蟲體內較多,因為它們能夠控制昆蟲的行為,在人體內的感染更多的是導致某類疾病,在人類的醫療科技下它們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鐵線蟲的生活史分為4個階段——卵;由卵孵化出的寄生前幼蟲;寄生在無脊椎動物如昆蟲宿主體內的寄生幼蟲;自由生活的水生成蟲。

鐵線蟲在春天交配後,雌蟲會在水中產下大量的卵。鐵線蟲的卵只有40微米寬,50微米長,每隻雌性鐵線蟲可以產下巨大數目的卵量,據估計有2700萬,產卵的地方主要在淺水中,包括沼澤、池塘和小溪。約三至四周後,幼蟲孵化,幼蟲必須寄生在無脊椎動物身上才能發育,鐵線蟲無法從外部穿透宿主,而是以三種方式感染宿主,包括蟋蟀、蟑螂、甲蟲、螳螂和蚱蜢,也會感染蜘蛛和土虱。

鐵線蟲的幼蟲很小,在昆蟲飲水時被吞食,幼蟲一旦進入寄主昆蟲體內,就會穿透昆蟲的腸道,進入昆蟲的體腔發育。對於一些鐵線蟲,水棲昆蟲如蜉蝣、蚊子幼蟲或蝌蚪會吃鐵線蟲幼蟲,當鐵線蟲幼蟲被這些生物吞食時,它們會在寄主體腔內形成囊狀並等待時機,如果別的昆蟲如螳螂或蟋蟀吃掉了一個處於囊狀狀態的鐵線蟲,鐵線蟲才會從囊中出來,並在第二宿主中完成發育。

在某些情況下如水源乾涸時,一些鐵線蟲幼蟲會在樹葉或其他碎屑上形成囊狀,如果一個合適的寄主,如螳螂,在食用植物時吃掉了這個囊腫,鐵線蟲幼蟲就可以進入寄生階段。鐵線蟲在宿主體內變成了成蟲。一般認為,寄生狀態的鐵線蟲通過體表吸收身體所需的營養,從宿主的體液中獲取營養。鐵線蟲在昆蟲體內經常被緊緊地摺疊起來,以適應昆蟲的身體,但即使這樣,它也能填滿動物的大部分體腔。鐵線蟲感染會破壞未成熟昆蟲的生長和成熟昆蟲的繁殖,受感染的昆蟲也容易過早死亡。

幼蟲於宿主體內在兩到三個月內最終成熟並從宿主體內逃逸,此時鐵線蟲會對宿主的行為施加控制,它以某種方式觸發昆蟲尋找水源。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受感染的昆蟲被放置在水附近時,它們會直接進入水中,而未受感染的昆蟲在靠近水時就會離開。一些科學家認為,在昆蟲的影響下,昆蟲可能會變得非常口渴,導致它沖向水源,這種行為控制的機制還不清楚,可能是由昆蟲體內產生的特殊化學物質控制的。一旦被感染的昆蟲進入水中,成熟的鐵線蟲就會從它在動物體內形成的洞中鑽出來。這可能會殺死宿主,但有時會存活下來,有時可以看到多個鐵線蟲離開昆蟲的身體。鐵線蟲成蟲形似線蟲,但很長,通常30-40厘米,有時長達120厘米,直徑很細,通常只有1毫米,顏色通常是紫褐色到黑色。鐵線蟲成蟲在水裡自由生活,不進食,但可以活好幾個月,它們在水裡或泥里越冬,在第二年春天重複這樣的循環。

當被動物污染的水或食物被吞下時,鐵線蟲偶爾會進入人體。如果人類食用了這些鐵線蟲,可能會遇到一些輕微的腸道不適,但不會發生感染。在人類中,鐵線蟲只能通過消化道而無法進入體內,通過糞便或嘔吐從消化道排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