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手藝人,在耒陽彈棉花,一彈就是二十年

耒陽生活圈 發佈 2020-01-09T21:56:02+00:00

一開始,陳師傅還沒有固定店面,就遊走在長坪的各個鄉鎮,他也不像其他匠人那樣吆喝,就走街串巷的聊聊天。


「彈棉花嘍」

「彈棉花嘍」

彈棉花工匠們走街串巷,

聲聲弦響、片片花飛,

一堆堆棉花壓成一條條整齊的被褥。

但轉眼之間,

「彈棉花」卻已經成為人們的記憶。


彈棉花,又稱「彈棉」、「彈棉絮」、「彈花」,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歷史悠久。

據考證,我國自元代起已經有「彈花」的從業者:一彎彈弓,一張磨盤,一個彈花槌,一條牽紗篾就是「彈棉郎」最初謀生的全部行頭,手工製作的棉絮,保暖性較好,蓄熱能力強,而且不容易產生靜電。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棉絮被更是家家必備之物,女兒的嫁妝里必然都是新棉所彈的棉被。


陳師傅的老家是長坪的,他初中一畢業就跟著父親學了這門手藝。


當時的他覺得「彈棉花」並不是一門很難的手藝,然而,看似簡單的幾樣工具,需要的耐心與技巧超出了他的想像。年輕時候的陳師傅只有一股韌勁,覺得自己一定要做好。


一開始,陳師傅還沒有固定店面,就遊走在長坪的各個鄉鎮,他也不像其他匠人那樣吆喝,就走街串巷的聊聊天。



大概真正想讓陳師傅安定下來的,是因為他遇見了現在的妻子,陳嫂,一個說話特別溫柔的女人。


後來,陳師傅和陳嫂一起在耒陽這邊租了個鋪子。


他和陳嫂一起經營著這家店鋪。如今他們經營之下,店鋪生意還是不錯的。


今年,距離陳師傅第一次彈棉花已經快有20年了。


「我總覺得,自己好像才剛開始彈,不過對比以前,我彈棉花的速度已經快了很多」陳師傅想了想告訴我。



雖然現在彈棉花有了生產機器可以代力,但是陳師傅還是堅持使用著手工。


一層層的棉花都是靠著他的手工彈出來的。



當我問道為何不使用機器時,陳師傅頭也不抬的告訴了我:


「雖然很累,但是覺得很滿足,覺得自己繼承了自己父親那一輩的手藝,覺得自己堅持下來了,也是值得的。」


我看著他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著同樣的動作。


在將棉花全部軋成型之後,陳嫂和他一起用紅網線以及棉線固定。



他們之間配合的很默契,不用多說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絲線。一分鐘左右,一床兩米長的棉被就已經用棉線和紅線固定好了。



之後,陳嫂和陳師傅輪番上陣,用輪盤壓實棉被。



最後一步,給已經成型壓實了的棉被套上網紗。




至此,松鬆軟軟的棉花被就算完成了。


現在年輕人大多數都用羽絲絨被、羽絨被等等,鮮少接觸棉被,所以來這兒的也基本上都是四五十歲的人。


大多是為孩子做新被子。搬新家要做新被子,孩子上大學也要帶新被子,或者嫁女兒的囍被。


陳師傅說他來城裡生活二十多年了,很喜歡這裡。現在他的孩子們都已長大,還有了孫子。



但是並沒有打算退休,做了一輩子的手藝不捨得丟下。


生產力的提升,一些老手藝也在逐漸消失,這是社會進步使然,但手藝人為那個時代的人們生活帶來的實惠與溫暖,是難以磨滅的。

轉自:耒陽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