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二手校服,成了非洲人民的搶手貨

每天學點經濟學v 發佈 2020-01-09T19:17:11+00:00

1.崛起的非洲二手服裝市場英國一家海外發展研究所統計,早在2010年,肯亞、加納和坦尚尼亞三個國家,從歐美進口的二手衣物就已經達到了30萬噸,總價值1.32億美元。


進口二手服裝,雖然滿足了本國消費者的服飾需求,卻與發展本土紡織工業背道而馳,甚至扼殺了本土紡織業。


當你把舊衣服扔進小區回收箱的時候,可能不會想到,這些衣服很可能會遠渡重洋,穿在黑皮膚的非洲人民身上,儘管他們並不認識衣服上的中文字。


擁有全球近1/6人口量的非洲,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成衣進口地。


在非洲大部分地區(埃及、南非除外),普通老百姓穿在身上的衣服,大多是二手服裝市場淘來的。


從貧民到中產白領,一同匯聚於二手市場,購買二手衣服是非常普遍的消費方式。


來自中國的二手校服,是非洲人民的最愛。


1. 崛起的非洲二手服裝市場


英國一家海外發展研究所統計,早在2010年,肯亞、加納和坦尚尼亞三個國家,從歐美進口的二手衣物就已經達到了30萬噸,總價值1.32億美元。


歐美等服裝嚴重過剩的國家,催生了一條成熟的二手服裝產業鏈。


2016年,全球二手服裝跨境貿易達到40億美元,其中70%的二手服裝來自歐洲與北美,這些服裝大部分流向了非洲。


(世界主要二手服裝出口國)


近年來,中國某些企業也成為非洲二手服裝市場的受益者。


經過改革開放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二手服裝出口日漸發端,入局非洲大市場是不可放過的賺錢機會。


據聯合國貿易統計資料庫的數據顯示,從2009年開始,中國二手衣服出口量在全球二手服裝貿易中迅速攀升。


2017年,我國出口海外的廢舊衣物達到248200多噸,比上年同期增長53.94%。廣東居於榜首,達到70289.3噸,浙江、上海、江蘇緊隨其後。其中,超過60%的二手服裝最終出口到了非洲。


(2013-2017年我國二手衣物出口統計)


阿里、京東等電商平台也沒有放過這個大好機會,紛紛開啟了線上舊衣回收計劃。


2018年,阿里旗下的閒魚,無縫加入搗騰二手服裝的隊伍中。截止2018年年底,閒魚回收衣物共計8438噸,約4000萬件。其中45%的衣服,進入非洲等不已開發國家或地區。


2. 非洲人民為什麼愛穿二手衣服?


在非洲大地上,韻達快遞、藍翔技校的制服成為搶手貨。中國學校的二手校服,憑藉過硬的質量,尤其受歡迎。


(成都七中的校服被販賣到非洲)


非洲人民為什麼愛穿二手衣服?


一個字,窮。


非洲54個國家中,有46個國家獨立的歷史不超過60年,獨立後的非洲開始了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的現代化歷程。


隨著現代化生活方式和勞動方式在非洲落地生根,非洲民眾亟需區別於傳統冗繁服飾的,更通勤的衣服來適應新的生產方式。


(非洲傳統服飾不便於勞作,也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想要消費款式新、質量好的服飾,當然得花錢。


非洲大部分國家的人均GDP少於5000美元,也就是說,個人每天創造的產出甚至不足15美元。而新衣價格昂貴,消費不起。


(2018年,非洲GDP總量前十的國家)


相對來說,二手服裝價格對非洲人民則友好得多。


《經濟學人》資料顯示,一件湯米·希爾費格(Tommy Hilfiger)二手襯衫售價為5000盧安達法郎(約合5.82美元,37元人民幣),價格只有一件本土全新普通襯衫的1/10。


(在非洲簡陋的二手服裝交易市場,人氣十足)


即便是當地的中產階層,也會行跡於二手服裝市場,選購心儀的衣服。


3. 二手服裝與本土紡織業之爭


歐美、中國等紡織業發達的國家源源不斷地出口舊衣服,而非洲則依賴進口二手服飾滿足生活和消費需求。


看起來是各取所需,你情我願,皆大歡喜。然而,非洲各國在是否進口二手服裝上,糾結不已,左右搖擺。


原因很簡單,政治上獲得獨立的非洲國家,希望在經濟上實現獨立。這又要求建立自主的工業體系,其中,就包括本土紡織工業。


進口二手服裝,雖然滿足了本國消費者的服飾需求,卻與發展本土紡織工業背道而馳,甚至扼殺了本土紡織業。


1980年以前,肯亞有50萬紡織工人,而如今,肯亞僅存2萬多名紡織工人。


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的一家製衣廠,上世紀90年代有1100名紡織工人,如今不但沒有擴大規模,工人也減少了一半。


該廠一名負責人無奈地說:


當一件舊T恤以一瓶水的價格出售,真的很難去競爭。


(非洲大部分紡織服裝工廠,以生產制服為主要業務來源)


二手服裝衝擊本地紡織業,導致本地服飾生產成本高,售賣的價格也偏高,最終又擴大了二手服飾市場,形成惡性循環。


多倫多大學經濟分析與政策副教授高斯·佛雷瑟認為,大量進口二手貨才是非洲經濟疲軟的罪魁禍首。


非洲各國的領導人也意識到這一點,並積極出台關稅政策,試圖扭轉局面。


在振興本土經濟、自強自立和挽回國家尊嚴等動機的驅使下,早在2015年,東非共同體國家(EAC)包括盧安達、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和蒲隆地在內,就決議用三年時間逐步淘汰總價值2.74億美元的二手服裝市場。


從2016年開始,盧安達對二手服裝加征關稅,從每公斤0.2美元上調至2.5美元,最終目的是逐步取消二手服裝進口。


2017年6月,盧安達總統保羅·卡加梅曾堅定地表示:「我們必須打造和發展我們自己的產業。」


東非共同體國家集體上調關稅,引起了美國的警覺。因為美國每年要向非洲出口價值近10億美元的二手服裝行業。


2016年,盧安達與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等國對進口二手服裝提高關稅,馬上引起了美國的貿易制裁和威脅。


美方認為這一舉動影響到了本國數萬個就業崗位,威脅這四國在2018年5月28日前取消關稅措施,否則將暫停其出口美國的商品在美國市場的免稅准入。


(有關美非二手服裝貿易爭端的報導)


最終,東非共同體中,只有盧安達一國堅持了下來,其他國家紛紛向美國倒戈。


(關於盧安達拒絕取消進口二手衣服關稅的報導)


東非各國紛紛妥協,除了來自美國的關稅威脅,還因為本國二手服裝市場的龐大產業鏈。


二手服裝生意早已成為了一些非洲國家重要的經濟部門,也是增加就業的重要產業。比如,肯亞全國至少有100萬勞動人口從事著與二手服裝相關的工作。


一旦大幅提高關稅或禁止二手服裝進口,將會造成嚴重的失業潮,增加社會不安定因素。


禁還是不禁,確實是兩難的選擇。


4. 中國的機會來了


兩難之間,非洲各國也在尋求新的調和之法。


近些年,非洲各國政府積極通過各類優惠和獎勵政策,吸引外資服裝企業入駐,曲線發展本國紡織工業。憑藉廉價勞動力和紡織原料產地優勢,卓有成效。


H&M、Tesco和Primark已經開始入駐衣索比亞,因為該國沒有最低月薪限制,不熟練的工人月薪僅僅是35到40美元,勞動力成本極低。


盧安達的中國C&H服裝廠,以培訓該國服裝勞動力而大受歡迎,並在非洲迅速站穩了腳跟。


(繁忙的C&H服裝廠車間從最初招聘200名當地人、手把手教縫紉機使用,到如今擁有21條生產線和1500名熟練工人)


非洲國家非常歡迎中國紡織製造企業投資,以期推動本國服裝產業發展。


2019中國紡織業「一帶一路」大會上,馬達加斯加經濟發展局、僱主組織、行業協會以及當地知名紡織服裝企業,向行業同仁們展示了馬達加斯加當地良好的投資環境、優惠政策、優質的營商環境和全面的配套服務措施,以及與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企業建立合作的強烈願望。


當前,我國服裝製造業產能過剩、庫存壓力大,同時面臨著原料價格和勞動力工資逐年攀升的困境。


對中國服裝企業而言,非洲有市場、有人力,不失為一條新出路。


有沒有要去非洲發財的,一起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