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沒」的勞動教育,會讓成長有缺失,1~6歲娃如何安排?

糖果媽媽 發佈 2020-01-09T16:04:40+00:00

華東某大學的一名女生,是上海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因為學習和家不在一個小區,媽媽竟然在大學附近住賓館陪讀,她說「女兒在家沒做過一天家務」…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70後的童年,幾乎都是放下書包就去勞動,80後的童年,也依然講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現在的孩子則不然,很多都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了。

初中生參加軍訓,家長想盡辦法幫忙請假逃避,回到家時帶回來一堆臭襪子。

華東某大學的一名女生,是上海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因為學習和家不在一個小區,媽媽竟然在大學附近住賓館陪讀,她說「女兒在家沒做過一天家務」……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意思是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

可惜如今孩子的勞動教育快被書本沉沒了,甚至消失殆盡,這種情況能夠坐視不管嗎?

為什麼「懶孩子」越來越多?

世上沒有懶孩子,慣的人多了,便成了懶孩子

家長驕縱孩子,凡事都親力親為,不讓孩子動手。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只提需求,動動嘴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都是家長來解決。

▼應試教育下,孩子參加勞動被視為「不務正業」

《半月談》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小學生每天勞動12分鐘:孩子「沒時間」、「不會勞動」。

在應試教育下,孩子埋頭於大量的書籍,課外活動和勞動時間都極其有限。家長常和孩子說「你只要專心學習就好,別的不用管」。

▼好逸惡勞,輕視普通勞動者和「不起眼」的工作

有的孩子養尊處優慣了,既不會勞動也不想勞動。很多人在成年後成為巨嬰,啃老成為習慣。自己不愛勞動,還鄙視普通的勞動者,對體力付出感到可恥。

勞動對於孩子的成長意味著什麼?

「洗襪子有洗衣機,洗碗有洗碗機,屋裡不乾淨了找清潔工就好了,我的孩子才不幹這些工作呢,他只要會腦力勞動就行了。」一位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的媽媽這樣說道。

她舉全家之力培養出來一個「嬌寶寶」,殊不知缺失勞動教育的娃,會在無形中失去什麼。而勞動教育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又意味著哪些?

▼勞動使得手腦並用,促進智力發育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靈手巧」,心靈和手巧之間,其最強的紐帶就是勞動了。兒童在早期參與勞動,能增強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促進大腦發育。在勞動過程中也能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勞動可以增強體魄,提高娃身體素質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勞動不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強力壯」。

勞動並不是蠻幹,而是身體肌肉力量與頭腦的相互配合,需要解鎖各種技巧,能促進大小肌肉的發育。如果你的孩子體弱,勞動是不錯的強身健體良方。

▼勞動能促進孩子良好品質的形成

熱愛勞動的孩子更能體會到付出的辛勞,因此會更加珍惜勞動成果,知道體諒他人。這樣的孩子吃苦耐勞,性格中有自強不息的品質。

讓孩子明白靠自己的雙手掙錢並不丟人,所有的勞動都應該被尊重。

而且從小就會勞動,愛勞動的孩子,獨立性都會很強。他們由家務打開了一扇認識世界的大門,遇到問題頭腦更加靈活,對父母的依賴性也相對較小。

1~6歲兒童勞動計劃表,家長請收好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小學生平均每天的勞動時間為1.2小時,韓國0.7小時,而中國小學生平均每天僅勞動12分鐘,自理能力缺失、勞動意識淡薄現象普遍存在。

很多家長以「孩子太小」為由,不讓孩子參與勞動,其實兒童成長早期就該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了,糖果媽媽給大家分享一份6歲前兒童勞動規律表,家長可參考照做,有的放矢。

1歲前:1歲前的寶寶還是個小嬰兒,但是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

父母可以鼓勵他自己拿湯匙吃飯;練習傳遞的精細化動作,將拖鞋或其它物品遞給大人;能將玩具、衣服放到籃子裡。

2歲:18個月的孩子就進入自主意識萌發期了,他們渴望靠自己的力量去掌握更多事情。

進入2歲後,家長可讓寶寶用小抹布擦桌子,給娃限定好空間範圍,讓其在其中掃地、拖地;在物品歸類上更加細化,比如要求寶寶將相同顏色的衣服放在一起,將垃圾丟進垃圾桶內。

3歲:寶寶即將開啟幼兒園生活,他首先要能自理,如獨立吃飯,脫去紙尿褲等等。

家長可訓練其將用好的毛巾、牙刷掛好、放整齊;和爸媽一起在吃完飯後清理桌面等。

4歲:4歲的孩子活動空間更大,動手能力更強了。

4歲寶寶可以給家裡的綠植澆水;在安全前提下協助大人擺放餐具、清潔餐桌;父母可以引導其去取報紙、雜誌;學會餵養寵物。

5~6歲:學前的最後時光,是訓練孩子勞動技能的最後時間了。孩子此事也進入了自主意識爆棚期,好奇心更強。

6歲的孩子可以料理大部分的個人衛生、整理和打掃自己的房間;協助父母疊好衣服並將衣服分類放置;負責倒垃圾、清洗和乾燥碗碟、擺放和清潔飯桌;放好各種雜物、整理自己的床鋪。

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勞動,讓TA的熱情更高?

說教是最讓孩子討厭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喋喋不休地和孩子說勞動的重要性,他大多是嗤之以鼻的。那麼父母要如何引導孩子參加勞動,才能讓TA的積極性更高呢?

▼家長以身作則

無論何時,身教的作用都是大於言傳的。父母熱愛勞動,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一方面加強勞動熱情,一方面也能拉近親子關係。

▼幫孩子梳理收納流程

孩子規劃能力弱,家長可先引導他收拾大件,比如積木、帳篷等,然後再處理細節。養成孩子良好的收納習慣,並切實掌握技巧。

▼及時鼓勵寶寶的好行為

孩子在勞動中取得一點進步,都是值得父母鼓勵和表揚的。表揚要及時而具體,不要空泛地說「寶寶真棒」,而是說「寶寶今天擦的桌子真乾淨」。

既指出了前進方向,也對孩子的行為予以肯定,是比較有效的表揚方式。

▼由孩子喜歡的事情入手

可以先讓孩子去拿零食、牛奶或者平時他喜歡的玩具,然後逐漸提高難度,讓孩子幫忙取快遞、報刊等。

先培養起孩子的興趣來,起碼對勞動不排斥,再談熱愛比較實際。

▼不要說讓孩子放棄的話

孩子參加勞動,開始掌握得並不好,一些家長會說「算了吧,你只能幫倒忙」「有你參與的時間,我都幹完了,不用你了」。

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感到喪氣,失去信心,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即便孩子做的不好,也要鼓勵他再接再厲。

▼不要讓寶寶參與危險的事情

在讓孩子參加勞動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周邊環境安全。對於小寶寶來說要在父母視線範圍內去勞動,大一點的孩子放手空間更大些,但是也要反覆和孩子做安全教育。

關於孩子的勞動教育,您有哪些看法和建議呢?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方面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給我留言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