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旅行是種癮,不去不行?這3個答案足夠了

走着瞧旅行 發佈 2020-01-21T20:28:23+00:00

但瞧妹認為,真正旅行無須等待,因為,等我們擁有了一切時,或許已經失去了那份心情。別忘了,這個世界上有七大洲,五大洋,220多個國家,至少5000多種語言,還有無數個城市等著我們上路呢!


知乎上有人提問:

你會在什麼時候想要來一場旅行?


許多人回答說:等我有錢,等我有時間,等我……



但瞧妹認為,真正旅行無須等待,因為,等我們擁有了一切時,或許已經失去了那份心情。


而旅行不僅可以讓我們看盡世間風景,更會帶來你想不到的改變。



旅行,可以重新認識自己


知乎網友@Mis Miao 用簡短的話語,講述了她在旅行中的故事。


她說自己每一次都抱著極大的期待出發,卻活在了別人的眼中。


這是一件特別令人難過的事情。尤其是最近一次的旅行,全被社交網絡搞砸了。



當她趕去布魯克林大橋看落日,全程盯著手機中正在錄製的落日小視頻。


在吃飯的時候她顧著聊天,在閒下來的時間她忙著編朋友圈的段子。


全程忘記了看更多風景風情的目的。這樣的旅行對她而言,已經不是旅行了。


回想籌謀許久的紐約之行,居然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留下!



她決定作出改變,取悅自己,不再取悅自己的社交網絡。


「你在看風景,風景也在看你。」


她開始放棄需要半個小時才能找到好的角度的自拍,全心投入到看風景中,記住所有被美感動的瞬間。


不再關注他人的眼光和評價的她,不再被社交網絡綁架,也遇見了那個渴望更多新鮮體驗的自己,整個旅程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樂趣。



她在義大利的一次旅行中,放棄大眾點評的打卡餐廳,嘗試利用自己的直覺和鼻子找餐館,意外的在一家不起眼的餐館吃到最純正的義大利菜。


這種體驗就像刮中彩票的一次奇遇,奢侈而美好。


我們去旅行,也許是為了某種確切的直接目的,然而,當我們進入旅行中,旅行也就更容易的征服我們。



每到一個新地方,她都會多和當地人交談,了解一下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


即使語言不通仍然可以「交流」,聽聽有哪些有趣的建議,找到自己想要的樂趣。


人的一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在不停的遇見,不停的分離和選擇中,成長為真實的自己。


但現代生活如沼澤般把我們困住,為了生存奮力掙扎的我們,早已忘了自己是誰。



而旅行是段與自己獨處的時光,既浪漫又艱辛,但旅行能讓人找到自己。使我們在年輕時,就規避走歪路的風險。


因為,在陌生的環境,沒人認識和打擾我們。不需要偽裝的我們,可以好好和自己談談,重新認識自己,堅定對未來的想法。

旅行,可以充盈內心


知乎網友@冷蕗分享了她的旅行故事。


她是一位理想主義者,也渴望成為教育家,自從上了大學,一直在思索中國更好的教育方式是什麼?


去倫敦,讓她發現旅行不僅可以讓人擁有一雙不同的眼睛和敏銳的心,還是對庸常生活的一次越獄。



走在倫敦的街道,隨處可見從十七十八世紀流傳下來的老建築,以及倫敦人民對自己的女王和自己國家傳統文化的極為愛戴和尊重。


讓她聯想到擁有燦爛文化的我們,為了快速發展經濟會犧牲文化遺產。


那麼為了得高分,也會犧牲素質教育的真正意義。



這場旅行,讓她在見到不同的風景時,觸發她敏銳的感知力,讓她跳脫出庸常的瑣碎,誘發出內心更深刻的感受,使她迫切的想要快速找到中國教育的出路!


但這不是著急就能做好的事!


俗話說,育人者,先正己。


有一次,她在夏威夷火山公園看到綿延萬里的熔岩,想到了當時人類動物植物經歷的災難的那悲哀瞬間。


明白了世事雖苦,但是這些磨礪和死亡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她發現了比生活更廣大的世界,開始成為更好的人。



當她站在夏威夷4205米的山上,從天文望遠鏡看到比起課本要生動百倍星座時。


巨大的震撼讓她發現真正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讓學生自己親身體會,親眼經歷,知行合一。



旅行,不但可以改變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還能增寬加長我們的思維緯度,讓我們內心更加的開闊充盈。


因為我們不僅見識了世界,也悄然重新塑造了自己的世界觀。

旅行,讓我們活的更精彩


知乎網友@Ella三黑分享了自己窮但精緻旅行的故事。



她說自己並不是富二代出身,沒有什麼錢,卻靠窮游在23歲時創下環遊世界600天的壯舉。


所以,旅行對於年輕人來說,就可以是一件精緻,但不一定是要花很多錢的事。



她秉持窮游觀:儘量減少旅行中的花費,要門票的地方儘量不去,不住酒店,不去星級餐廳!


並且選擇了最省錢,在西方國家十分流行的旅行方式——沙發旅行。


沙發主打開家門迎接全世界的沙發客,而沙發客每推開一個家門,走進一座城,一個家庭,就可以用一頓中國晚餐交換一場跨國情誼。


還有什麼旅行,比這更能了解一個城市,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呢!簡直是一舉兩得!



既完成了節省旅行最大開支的目的,還深入到當地人民的生活中。


旅行是唯一讓我們花了錢,卻變得更富有的事物。這趟環遊世界,窮的是口袋,精緻的是內心。


年輕時的窮是一種暫時的生活狀態,但精緻是一種生活態度,是內心對世界的愛與充盈,是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度。



畢竟同樣的風景,用20歲的眼睛去看,和40歲時看到的一定不同。


而且風景一直都在,但那顆年少輕狂的心終究會消失。


這也是「精緻窮」旅行,成為當下年輕人推崇的一種旅行方式的原因。


雖然賺的不多,但不會放棄追求精緻,年輕人會為了自己嚮往的生活和喜歡的東西變窮,窮的明明白白,也活得開心閃亮。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中曾說: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本質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請不要因為怕窮,壓抑我們對生活的熱愛。

旅行,就是為了更好的上路



旅行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看遍各地風景,而是一次持續、深沉而永久的機會,讓我們得以不斷發掘生活的真諦。


因為,旅行就是生活的縮影,當我們能處理好旅行中的大小事時,也能妥善安排好紛繁複雜的生活。


當我們在旅行中跨過山河,穿過人流,見過絕美的風景,品嘗過各種美味,我們的世界也會變得越來越遼闊。



畢淑敏曾這樣說旅行:


「它會讓我們的身體感悟到不同的風和水,而我們的頭腦也會在不同風情的滋養下變得機敏和多彩,完成與自我的對話。」


從而真正看清自己: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自己的人生方向在哪?下一步,該怎麼走?


懂得為了長遠利益適當犧牲眼前利益,找到一個未來和現在收益的平衡點。


既不會讓自己太痛苦堅持不下去,也不會太放縱透支未來。

別忘了,這個世界上有七大洲,五大洋,220多個國家,至少5000多種語言,還有無數個城市等著我們上路呢!


▏ END ▏

本文作者:晴寶,

責任編輯:晨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