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香港仍是那座安全的城

金吉列留學邯鄲 發佈 2020-05-25T16:33:03+00:00

2020年5月5日,香港特首林政月娥,率領她的政府管治團隊,面戴「銅芯抗疫」口罩,召開記者會,宣布香港抗疫百日,曙光漸露。

初夏,

萬物生長,

繁花盛開。

如人們所願,

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

初現減緩蔓延的跡象。

復工,複課,

開會,聚會,

人們的生活漸進如常。

原本打亂的秩序

逐漸回歸原來的秩序,

原本打亂的計劃

逐步重回原來的計劃。

那些生長在心裡的,

留學的夢,

該何去何從?

據國家教育部2018年出國留學統計數字顯示,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留學生最大的輸出國。

僅2018年自費留學生近60萬人。

香港,

因其領先亞洲的國際化教育,

國際化的城市氛圍,

一直受到內地學生的青睞。

香港,

其精緻而精英的高等教育,

如同璀璨的東方明珠,

一直魅力不改。

香港,還安全嗎 ?

「一個每個人都守規矩的城市,才有機會打贏這場疫仗。」

2020年5月5日,

香港特首林政月娥,

率領她的政府管治團隊,

面戴「銅芯抗疫」口罩,

召開記者會,

宣布香港抗疫百日,

曙光漸露。

一個逾750萬人口的城市,

1041宗感染個案,

900人康復出院,

4宗死亡個案。

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香港,

歷時三個多月的抗疫之路,

歷經「內憂外患」,

屢屢化險為夷,

單就政府公布的數字來看,

香港,

算是跑贏了這場「抗疫戰」,

面向世界

也算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

從1月8日,

香港立法將新冠肺炎納入法定呈報的傳染病,

到1月25日,

香港提升緊急「應變級別」,開始逐步封關;

從2月7日,

強制所有內地入境人士接受家居檢疫,

到3月25日

頒布限制海外國家或地區的非香港人入境;

一路走來,

步步驚心。

期間,

香港人

見證了長康邨康美樓居民半夜的緊急撤離,

也聆聽過袁國勇教授保養排水管渠的建議,

心情跟隨打邊爐群組、北角佛堂群組、

及酒吧群組起起落落,

也跟隨「限聚令」頒布,

酒吧、KTV、美容院、健身中心等場所的關閉,

憂慮浮沉。

所幸,

當復活節假期來臨時候,

香港疫情

終於趨於平靜。

有人說,

香港有機會打贏這場「戰役」,

有賴於政府有效的抗疫措施,

專家顧問團隊專業的導向與精準判斷,

香港擁有發達完善的公共醫療體系,

以及市民高素質的同心協力。

站在經濟、民生、抗疫三者角力的天平上,

每一步都審慎嚴謹,

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當中也承受了難以想像的壓力。

就這樣,

香港走出了疫情的險境。

在全球疫情迅速蔓延的驚濤駭浪中,

香港,

依然是一個美麗的安全島。

浸大,想見不如相見?

「一所每個人都願意奉獻愛與關懷的大學,才是溫暖安全的大學。」

位於九龍塘的香港浸會大學,

是一所具有人文氣息的博雅大學。

逾六十年的歷史傳承,

愛與關懷已經成為融入浸大學子的血脈,

成為浸大人獨特的DNA。

面對來勢洶洶的肺炎疫情,

香港浸會大學

以保護師生安全為重點,

同心抗疫。

加強校園防護,

開展網上教學,

聚焦疫情防範,

全力突破科研。

推出「疫境並肩」計劃,

用數據,用方劑,

用藝術,用音樂,

向社會傳遞愛與關懷,

為逆境中的香港人打氣。

直至今日,

浸大校園範圍內無一例感染個案。

香港浸會大學承載著許多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無論是一代歌王鄧麗君、梅艷芳曾踏足的

地標建築大學會堂,

還是率先開辦傳理課程,

培育無數TVB、亞視主播的星島傳理中心。

浸大在香港第一個開辦了中醫學課程,

第一個成立了視覺藝術院,

第一個成立了電影學院。

每年香港金像獎頒獎禮上,

浸大學子,

都成為香港電影熠熠發光的新生力量。

近年來,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化的腳步也越行越快。

站在校園知世界,走出校園看世界。

工商管理學院課程躋身全球百大,

理學院雙學位課程牽手海外名校,

一年學習,兩個學位帶回家。

創意是通向未來的大門,

浸大人文、社會學科,

憑創意行走在亞洲教育的前端。

一所低調又別有一番味道的大學,

一個懂愛、向善、學會關懷的地方,

如果,

你喜歡香港,

也喜歡浸大,

不如,

我們,校園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