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華文化千年傳承的印證,是上百年來漁業發展的根基和動力

書岳釣魚 發佈 2020-01-21T03:45:34+00:00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日落之前相對一天當中較高,魚兒活躍度高,更有很多昆蟲在水面飛躍,形成天然的餵食時間,另一方面,雷雨前垂釣氣壓偏低,人都會感覺到沉悶,水中溶氧量不足,魚兒的食慾就會降低,多數情況下也不會吃餌,再一方面就是,釣魚屬於野外垂釣,當有雷電發生時會有潛

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不僅僅是存在於學術方面的。而在我國農業發展和百姓生活中,人們根據自然生產的規律,總結出來了很多經驗性的學術和理論,在釣魚當中的漁諺就是這樣產生的。


並且在上百年的漁業生產中,漁諺能夠起到較為關鍵的作用,是在條件限制和落後的情況下,漁民更夠進行參考和借鑑,來幫助自己漁業生產的依靠。而在近些年的釣魚活動當中,這些漁諺也是能夠起到一定作用,但由於漁諺都是短句,蘊含內容豐富,不是那麼容易真切理解,今天就給大家分析,翻譯幾條較為常用的漁諺來供大家參考。


春釣灘,夏釣深,秋釣蔭,冬釣陽

這句諺語是對一年四季當中釣位選擇的一個參考和借鑑,諺語中的意思是「春天釣淺談,夏天釣深水,秋天釣有樹蔭遮蔽的地方,冬天就要釣向陽的岸邊」諺語中揭示了一年當中魚的活動規律和選擇釣位的大方向。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魚是冷血動物,對水溫的變化尤其敏感,如果在對這句諺語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的話,其實就是說明了魚的趨溫性,春季淺談水淺升溫快,夏季水溫高,深水水溫相對會更適合魚體,秋季有樹蔭的地方溫度明顯低於其他水域,冬季向陽的水域水溫也會比背陽的地方高。


寧釣日落後,不釣雷雨前

這句諺語是對垂釣時機的一個選擇,諺語中的意思是「選擇日落之前垂釣的效果會好一點,在雷雨前垂釣的效果就不是那麼理想了」諺語揭示了,氣壓對魚活動的中影響。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日落之前相對一天當中較高,魚兒活躍度高,更有很多昆蟲在水面飛躍,形成天然的餵食時間,另一方面,雷雨前垂釣氣壓偏低,人都會感覺到沉悶,水中溶氧量不足,魚兒的食慾就會降低,多數情況下也不會吃餌,再一方面就是,釣魚屬於野外垂釣,當有雷電發生時會有潛在的危險存在。


夏季魚找食,冬季食找魚

這句諺語是對冬季和夏季釣魚理念的一個判斷,諺語中表達了「夏季魚兒活躍,活動量多,活動範圍廣泛,可以去尋找食物吃,冬季魚兒進入越冬狀態,活動量小,活動範圍小,不會去主動尋找食物」揭示了,魚兒在冬季和夏季之間活動規律的區分。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有兩個,一個是久而久之形成的習性,致使魚不會再氣溫低時選擇進行大量進食,一個是水溫對魚體造成的影響,魚兒為了儘量減少體能的消耗,就會減少活動,來度過這個漫長的冬季。


漁諺文化也不單單只有,文章上的這些只不過是上百年漁業生產的璀璨文化中的一點凡星,更多經典的漁諺和有關釣魚的信息還有很多,也希望釣友能夠在進行留言討論,今天就先分享到這,如果釣友喜歡,小弟我還會繼續分享。

我是書岳釣魚,一位熱愛釣魚,喜愛分享,有點二但卻真實的釣魚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