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音質與性價比兼具的耳機,興戈MT1可能會是不錯的選擇

trihvy 發佈 2020-01-21T03:54:19+00:00

可能無線耳機在不遠的將來會取代有線耳機在消費級耳機市場的地位,但是就目前的形式來看,囿於音頻在無線傳輸方面仍然存在著無法避免的不足,有線耳機依然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占據著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可能無線耳機在不遠的將來會取代有線耳機在消費級耳機市場的地位,但是就目前的形式來看,囿於音頻在無線傳輸方面仍然存在著無法避免的不足,有線耳機依然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占據著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在有線耳機的細分中,與動輒價格在上千上萬的發燒級有線耳機相比,絕大部分用戶需要的往往是一款入門級的有線耳機來滿足日常通勤、學習娛樂或是健身運動的需要,同時還要兼顧音質與性價比,正值春節出行高峰期,推薦一款近期體驗的興戈MT1單動圈Hi-Fi耳機,適合在出行途中多一些動聽與美妙。

可能很多用戶會想,對於一款入門級有線耳機而言,談論太為專業的數據不切實際,價格就在那裡擺著,既要好音質又要性價比,是不是有點過分了,如何能在好音質與性價比之前做到平衡,可能這就是興戈MT1的得道之處吧。

來看一下興戈MT1的外觀設計,客觀地講,如果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半透明腔體的設計會有一種科技與藝術結合的感覺,樹脂材質的耳機殼質感和做工都還不錯,手中這條興戈MT1是半透黑的配色相對低調穩重,給人一種硬朗的感覺。

即便耳塞為入耳式設計,但是為了滿足佩戴的舒適和牢固,興戈MT1還是保留了該系列的掛耳設計,新增了帶麥線控,適合佩戴時的通話語音需要,有得就有舍,興戈MT1捨棄了可換線設計,個人感覺無礙,畢竟作為一款入門級的有線耳機,很少會有用戶去改裝升級。

線材的選擇上興戈MT1使用了無氧銅,包裹層為橡膠材質,接口並沒有為了去適應lightning和Type-C,依然採用了3.5mm傳統音頻接口,全部的IOS用戶和部分沒有3.5mm音頻接口的Android用戶需要搭配lightning轉3.5mm轉接頭或Type-C轉3.5mm轉接頭,可能會有些許不便,但是一根短短的轉接頭相比耳機的線材來講還是很方便收納的。

介紹音質之前,先交代一下使用場景,絕大部分的使用場景是日常通勤,使用手機聽音樂,興戈MT1的阻抗為18歐,無需專業的前端播放設備,手機就能輕鬆推動,這也複合了一款入門級有線耳機的定位,個人對低頻比較喜歡,所以耳塞套選了能增強低頻的均衡塞。

在第一次試聽前在心中預估了音質表現,想著畢竟是通過JAS日本音頻協會的「HI-RES Audio」認證的耳機,肯定不會差到哪裡,試聽後的結果是超出了預估,整體的音質表現簡單形容就是清澈通透、三頻均衡。

但是具體的表現如何,結合不同類型歌曲的聽感來講,男聲部分試聽了吳青峰的《起風了》,作為一款入門級有線耳機而言,興戈MT1在解析度方面的表現非常不錯,辨識度方面的表現也非常不錯,因為這首歌的中高頻部分要多餘低頻部分,所以直觀的感覺就是中高頻的表現要明顯強於低頻的表現,整體的聽感就是非常清晰。

女聲部分試聽了陳粒的《光》,對比上一首的男聲明顯要好出一些,再次發揮出中高頻的優勢,使得聲音更加的清澈,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兩首歌結合來看,興戈MT1在中高頻的表現要強於低頻的表現,並不是說低頻表現不好,只是相對而言,力度尚可但下潛卻稍稍不足。

再試一下Queen樂隊的《Love of My life》,MT1在演繹這首搖滾情歌時就差強人意了,聲音較為單薄,可能與之前提到的下潛不足有關,個人感覺搖滾還是比較偏低頻的,人聲和樂器的還原度尚可,但是稍顯不飽滿,試試LinkinPark節奏更快的《Numb》,像這種節奏快變化較快的重金屬搖滾,開頭處如果低頻的下潛能再深一點就更完美了。

綜合體驗來看,興戈MT1作為一款入門級HiFi耳機,從外觀設計到佩戴舒適度到高中低頻表現再到老生常談的性價比,綜合素質超出了預期,能夠滿足對於不同類型的音樂和曲風的需要,三頻表現尚屬均衡,其中中高頻表現尤為突出,解析度還原度也都不錯,可能會是很多用戶需要的一條入門級有線耳機,值得出行途中戴上一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