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門戶判三年,相公不能隨意叫,宋朝百姓「我真的太難了」

來呀丁神 發佈 2020-01-06T13:54:20+00:00

眼看著就要到寒假了,又到了享受三天頂級待遇,然後被嫌棄一整個寒假的日子了。唯一的期盼,大概就是春節的時候,還能收一波紅包。不過這紅包也是收一次少一次了,等結婚成家以後,就沒有收紅包的資格了,得反過來往外發。孩子結婚以後,就等於自立門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眼看著就要到寒假了,又到了享受三天頂級待遇,然後被嫌棄一整個寒假的日子了。唯一的期盼,大概就是春節的時候,還能收一波紅包。不過這紅包也是收一次少一次了,等結婚成家以後,就沒有收紅包的資格了,得反過來往外發。

孩子結婚以後,就等於自立門戶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婚前最難搞定的事情,就是婚房了,房本上到底該寫幾個人的名字,這事也毀了不少情侶。不過如果生活在宋朝,那就不存在這樣的困擾了。



群居模式

宋朝有一條法律,叫做「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只要你家還有老人活著,甭管是祖父還是曾祖母,你都不可以分家分財產。你如果想要獨立成家,先去牢里蹲三年。蹲完三年還不能絕了你這念頭,那就繼續牢里蹲著。

所以啊,除了那些人丁實在是稀薄的家庭,宋朝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大家族的群居模式。哪怕四世同堂擠在30坪的小房子裡,也得菽水承歡。


家裡頭的稱呼

古代沒什麼娛樂活動,每天晚上早早就睡了,三年抱兩那是基本操作。雖說是複合型家庭,但其實很難出現四世同堂的情況,就算有,也不會維持很長的時間。古人雖然結婚早,生娃早,但是人均壽命也不高。

輩分最大的,最多就是曾祖父和曾祖母了。兒子和女兒,自然是叫「阿爹」(「爹爹」)和「娘」(「娘娘」)。其餘的小輩,分別叫「公公」和「大媽媽」。往下走,那就是祖父和祖母了,小輩得叫「翁翁」(「大爹爹」)和「娘娘」(「太婆」或「婆婆」)。



長輩叫小輩,相對會簡單很多。以姓加上排行加上「郎」來稱呼男生,比如楊九郎。正式的場合,兒子的稱呼是「息子」。以姓加上排行加上「娘」稱呼女生,比如陳三娘。正式的場合,女兒的稱呼是「息女」。

平日裡叫媳婦為「郎婦」,正式場合稱為「息婦」或「新婦」。平日裡叫女婿為「郎」,正式場合是「女夫」。反過來呢,女婿叫岳父岳母,那是「丈人」(「泰山」)和「丈母」(「泰水」)。媳婦叫公婆,那是「阿舅」和「阿婆」。

再來說說夫妻之間,「官人」和「娘子」是使用率最高的。兩人房門一關說點悄悄話,可以叫一聲「良人」。雖然聽起來不怎麼甜,但卻是宋朝夫妻之間比較親昵的叫法了。畢竟在外人面前,妻子是「外子」,是「賤內」,是「家內」。


家外頭的稱呼

如果家裡比較有錢,有幾個僕人的。那麼僕人對男主人的稱呼是「阿郎」,對女主人的稱呼是「娘子」,對少爺的稱呼是「郎君」,女兒的稱呼是「小娘子」。「小娘子」和「郎君」也是一種通用的稱呼,路人遇見年紀不算太大的,都能這麼叫。

如果遇上了年紀比較大的女性,感覺叫一聲「小娘子」自己心裡虛得慌,那你就可以叫一聲「媽媽」。「媽媽」雖然也有母親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對老年婦女的尊稱。別人只會覺得這孩子真有禮貌,不會覺得這孩子是在亂攀親戚。


特別的稱呼

看劇的時候,尤其是武俠劇,主角身邊少不了一個義父的存在。但是在宋朝,這「義父」可不是隨便叫的。只有繼父才能被稱為「義父」,可不是隨便認個乾爹。「義子」自然是繼子的意思,有點低人一頭的感覺。

要不說有些電視劇誤人子弟呢,我們常常會聽到「老爺」這個叫法。但如果你在宋朝,老爺可不能隨便叫。老爺是官宦人家正室的專用稱呼,只有妻子才能叫。

不能叫「老爺」,「相公」也是不能叫的。宋朝的相公,那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啊。當然,官場表現特別出色的高官,也配得上一句「相公」。比如岳飛,你就可以叫他「岳相公」。

看到漂亮的小娘子,叫了一句「小姐」,那你就等著被人打吧。在宋朝,「小姐」是青樓女子的特定稱呼。叫良家婦女「小姐」,被人打也是合情合理。「愛卿」也不能用,宋朝的「愛卿」可不是皇帝對大臣的愛稱,同樣也是青樓女子的稱呼。


最後,還有一個小知識點。除非你想打架,要不然可千萬不能叫男子「漢子」或「老漢」。在宋朝,這兩個稱呼的使用效果,就跟在東北說「你瞅啥呢」是一樣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