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詩人徐志摩: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曉曉vicky 發佈 2020-01-08T12:38:37+00:00

徐志摩,1896年出生於浙江硤石一個富商家庭,是家中獨子,備受父母寵愛。他小學在家塾讀書,1910年就讀於杭州府中。中學畢業後先後就讀於滬江大學、天津大學和北京大學。18歲赴美留學,取得碩士學位,後赴英國入讀劍橋大學。

徐志摩,1896年出生於浙江硤石一個富商家庭,是家中獨子,備受父母寵愛。他小學在家塾讀書,1910年就讀於杭州府中。中學畢業後先後就讀於滬江大學、天津大學和北京大學。

18歲赴美留學,取得碩士學位,後赴英國入讀劍橋大學。


1


徐志摩成為自民國以來國內公開離婚的第一人

1922年,《新浙江》報刊登了徐志摩的一首詩《笑解煩惱結——送幼儀》,這也是他與張幼儀的離婚通告。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件事在當時可謂石破天驚!在中國,如此公開昭告世人離婚之事的人,徐志摩可能是第一人。

刊登這首詩的人是歡天喜地,終於從婚姻的圍城中解脫,但對另一當事人張幼儀來說,卻是莫大的痛苦。

彼時的張幼儀為追隨在英國留學的丈夫徐志摩,到國外還不到兩年,並且離婚不久前剛誕下他們的第二個兒子,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她都處於極度痛苦的時期。

為什麼徐志摩執意要離婚,當然和他當時所追求的浪漫愛情有關。這段愛情的女主角就是當時年僅十六七歲,聰穎美麗的林徽因。

2


徐志摩與林徽因在倫敦一見鍾情

徐志摩在美國取得碩士學位後,毅然放棄了可以輕易到手的博士學位,橫渡大西洋,只為追隨他心中的偶像——哲學家羅素。

此時,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攜女兒在歐洲各國考察,也正好在倫敦定居。徐志摩去拜訪了這位當時國內的政治風雲人物,由此結識了他美麗的女兒林徽因。

初見林徽因,徐志摩就被她的聰穎靈動所傾倒。當時的林徽因年僅16歲,卻談吐大方,學識涵養超眾,這對浪漫的徐志摩來說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林徽因當時在倫敦上中學,他父親因為政務繁忙,很多時候疏於照顧女兒,在異國他鄉,大部分時間陪伴林徽因的只有書本。當遇到學識修養不凡的徐志摩,對孤獨少女林徽因來說,猶如一道陽光灑進心田,給她帶來了特別的溫暖和快樂,很快他們就關係升溫。

可是當知道徐志摩已婚有子的身份後,林徽因卻步了。

為了得到林徽因的愛情,一向崇尚自由戀愛的徐志摩,下定決心要和原配張幼儀離婚,他要爭取自己的自由和幸福。

離別家人,孤身來到英國和徐志摩團聚的張幼儀,自然沒有想過離婚之事會發生在她的身上,對於徐志摩提出的離婚,她根本無法接受。

然而徐志摩決心已下,他要一身輕鬆地去追求「靈魂伴侶」林徽因,「甘冒世之不韙」,以求靈魂之救度。

3


徐志摩為了追求「靈魂伴侶」和原配張幼儀離婚

當徐志摩提出離婚時,張幼儀已經有孕在身,她在法國的哥哥為了安慰妹妹,將張幼儀接到法國,為了方便照顧,後來張幼儀又被弟弟接到德國生產。

當徐志摩趕到德國辦理離婚手續時,張幼儀剛產下他們的第二個兒子。

生完孩子,身體還沒來得及恢復的張幼儀,忍痛在離婚協議上籤了字。這對張幼儀來說意義重大,是她長這麼大,第一次完全代表她本人,儘管是被逼無奈,但她以後的人生可以不用別人來安排了。


在德國,張幼儀除了照顧孩子,還報了學校上學。這段艱難的經歷也為她以後成長為商界成功人士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得到自由的徐志摩,卻萬萬沒想到,當他回到倫敦時,收到的卻是林徽因已離開倫敦回國的一封辭別信。

徐志摩似乎已經等不及,結束了劍橋的學業,就急急匆匆回國了。可他沒想到,此時的林徽因已在長輩的安排下和梁啓超長子梁思成訂婚了。

失去了愛情,這讓徐志摩備受打擊。

當時「笑解煩惱結」的他,如今方知萬事並非在於人為,幾近驚天動地的離婚,帶給他的並不是等待著的愛情,而是無盡的沮喪和失望。

但是,「肉薄過刀山炮烙,闖度了奈何橋,方有今日這顆赤裸裸的心,自由高傲!」

徐志摩留下的詩見證了他遇到愛情時的痴狂和失去愛情時的悲苦。

說起來,徐志摩是遇到林徽因之後才開始學寫詩的。這個民國時期風流浪漫的詩人,完全是因為愛情成全了他的詩人之名。

徐志摩的新體詩開創了中國現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先鋒,為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一席之地。

4


徐志摩和凌叔華暗生情愫,卻欠一點火候

作為情感豐沛熱烈的詩人,失去「愛神」林徽因,他的感情也不會因此枯萎,很快,他就遇到了可以傾訴心曲的民國另一位才女凌叔華。

1924年,中國文化界最熱鬧的一件事就是泰戈爾訪華,徐志摩做泰戈爾訪華的全程陪伴及翻譯。

在泰戈爾訪華期間,文化界為其舉辦了多場歡迎會,其中一場是在當時京城名媛、燕京大學學生凌叔華家的高門大宅里舉行,當時京城許多文化界著名人士參加了這場歡迎會。

凌叔華在自家舉行的這場茶話會上自然大出風頭,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其中包括徐志摩。

泰戈爾結束訪華旅程後,徐志摩再次回到北京,此時林徽因和梁思成已遠涉重洋,赴美留學。

徐志摩不得不斬斷了這份扯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在這段空虛失落的時期,徐志摩和凌叔華之間的通信頻繁了起來。


凌叔華出身豪門仕宦之家,從小就顯露出繪畫天分,上大學後在指導老師周作人的幫助下開始發表作品。她的小說《酒後》等作品在當時頗受好評。

此時徐志摩已恢復自由之身,而凌叔華尚未婚嫁,男才女貌,一個寫詩,做編輯;一個繪畫,寫小說,他們能走到一起也是很自然的事。

但此時陸小曼的出現打破了徐志摩和凌叔華之間溫吞的,像男女朋友,又尚欠火候的關係。

聰明的凌叔華看出跡象,很快與陳西瀅確立戀愛關係,這段和徐志摩未曾挑明的關係也就沒機會挑明了,但他們此後一直保持了很好的朋友關係。

凌叔華不久與陳西瀅結婚,但婚後關係並不盡如人意。

在凌叔華隨丈夫陳西瀅南下武漢大學任教期間,和同在武漢大學任教的英國人朱利安·貝爾鬧出了一場異國婚外戀,這位比凌叔華小七八歲的年輕小伙是英國著名作家伍爾芙姐姐的兒子 。

這場曾鬧得滿城風雨的婚外戀以貝爾死在西班牙戰場而徹底告終。凌叔華在伍爾芙的指導下,用英文寫成了她的回憶性自傳《古韻》,上世紀五十年代最早在英國出版,1991被引入國內。


5


徐志摩和陸小曼的愛情轟動一時


在胡適的介紹下,徐志摩認識了陸小曼這位在京城「不可不看的一道風景」,浪漫的徐志摩又一次「傷筋動骨」地愛上了這位京城社交名媛。

但仿佛命運的捉弄,好不容易恢復自由身的徐志摩,愛上的陸小曼卻是一位有夫之婦,她的丈夫是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一表人才的王賡,他也是徐志摩的好友。

天性浪漫的陸小曼和王賡在生活方式上有差異,陸小曼喜愛社交,而王賡是位公事繁忙的軍人,他婚後不久就北上哈爾濱任警察廳長。

而陸小曼是不甘寂寞的,她頻繁出入社交場合。和徐志摩認識後,相互吸引,很快引為知己,他們的戀情成為轟動京城的新聞。

這種婚外戀情當然是不見容於社會的,徐志摩和陸小曼遭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徐志摩甚至一度出走歐洲避風頭。

對於愛情十分執著的徐志摩,已不怕再經受一次「烈火淬鍊」。幸而,在陸小曼自身的努力及各方朋友的幫助下,她與王賡的婚約終於解除。

1926年10月的一天,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禮在北京北海熱鬧舉行,梁啓超作為證婚人,在婚禮上當著眾多賓客的面厲聲斥責和警告不安分的徐志摩和陸小曼,令倆人十分尷尬難堪。

戀愛時熱烈浪漫,不管不顧,婚後的生活卻是瑣屑的雞零狗碎,在這方面,徐志摩和陸小曼當然也沒有逃過。

婚後的陸小曼仍熱衷於社交,喜歡購物,講究排場,徐志摩得為陸小曼奢侈的生活買單。徐家人是一直不喜歡陸小曼的,他們仍然認可的是已經和徐志摩離婚的張幼儀,陸小曼在徐家的地位是比較尷尬的。

更為鬧心的是,徐家在婚後斷了對徐志摩的經濟支助。陸小曼住在上海,豪宅、傭人、司機,所要維持的奢侈生活一樣不少。由於龐大的家庭開銷,徐志摩不得不在北京上海等地幾處跑,到處兼職以彌補家用。

徐志摩想把陸小曼從以前空虛無意義的社交場合拯救出來,她希望陸小曼可以有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希望她能在畫畫方面專心精進。但令他痛心的是,陸小曼不僅「屢教不改」,竟然因為身體原因而抽上了鴉片,這對徐志摩來說是極為痛苦的事。

這場婚姻或許從一開始就種下了悲劇的種子,不同的生活理念和方式使得倆人矛盾不斷。從1926年結婚,到1931年徐志摩飛機失事去世,他們曾費盡千辛萬苦爭取來的婚姻生活只持續了五年。

1928年,徐志摩先後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幾所大學任教,為賺錢幾乎疲於奔命。浪漫的詩情也被生活磨損過度,詩寫得越來越頹廢,日子越來越艱難。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免費郵政飛機在去往北京時,在濟南附近遭遇濃霧墜機。徐志摩被找到時,只剩下一具殘骸。

在朋友們聲勢浩大的追憶悼念中,陸小曼因悲傷過度閉門不出。

後記


​徐志摩去世時年僅34歲。

此後,陸小曼開始了青衣素服的避居生活。她在身體和精神狀況好的時候,陸續整理出版了一系列徐志摩的詩歌、書信、散文隨筆等,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懺悔和紀念了。

可惜的是,一生不羈浪漫愛自由的徐志摩,大好年華,受過最好的教育,尚未真正施展抱負,就駕鶴西去,實在令人無限唏噓和遺憾。

人們現在談論徐志摩時,往往過度聚焦他的幾段戀情和婚姻,而忽略了他對中國現代詩歌的貢獻,其實他不僅寫得一手好詩,時論文章無論在見識、觀念還是文筆上,比起胡適等人也毫不遜色。

他性格溫和,為人隨和,是個不折不扣的樂天派。他在歐洲曾不畏艱途,拜訪羅素、哈代、曼殊菲兒等當時英國上流文藝圈的許多名流文士,將他們的思想、著作介紹到國內,影響了國內當時許多作家和詩人。

天才的光輝曾經那麼耀眼和絢爛過,只是太過於短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