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美國的「蝸居」生活,男女同住擁擠不堪,卻依舊不願回國

航拍2020 發佈 2020-01-02T14:01:45+00:00

中國人移居美國歷史中國人移民美國的歷史很早就開始了,在十九世紀中期的時候,第一波的中國移民就已經進入美國,當時最主要的就是廣東和香港一代的中國人,但後來因為當地人的態度並不友好,所以推出了一部法案限制了中國移民。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發現一種久違的感動。

「移民」在如今並不是一個讓人感到陌生的一個名詞,從一個國家移居到另一個國家,其實是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主要改變。而對於全球第一的人口大國的我們來說,這樣的情況自然也不少見。中國的移民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但有統計的應該要到明代以後,明代的「下西洋」活動將許多國人都帶到了別的地域生存,清末以後的紛亂也推動著許多中國人向外出走,也就有如今廣布全球的華人群眾出現,其中最出名的應該還是美籍華人。

中國人移居美國歷史

中國人移民美國的歷史很早就開始了,在十九世紀中期的時候,第一波的中國移民就已經進入美國,當時最主要的就是廣東和香港一代的中國人,但後來因為當地人的態度並不友好, 所以推出了一部法案限制了中國移民。而時過境遷,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經濟全球化的部分再度推進美國吸收外國族裔,美國華人如今主要就是從那個時候移民美國的。根據一些不完全的統計,美國是我國人最喜歡的移民國家,多數在1970年後翻倍進入美國,所以我們也就成為了美國高等院校留學生的主要來源國和第二大美國簽發暫時工作簽證的國家。最受中國人歡迎的加利福尼亞和紐約如今擁有眾多的華人群眾,就是在加州的舊金山等地也都有著許多的華人存在。只不過並非說華人來到美國就一定能夠擁有很好的生活環境。儘管如今已經被變少,但在美國,「蝸居」的華人其實真不少。

我們聽聞過太多華人在美國過上很好的新聞,但其實過得很差的也不少。據一份之前的數據表明,美國的華裔人口中,擁有自己住房的占62.2%,租賃房屋的有37.8%。擁有住房的都是打拚了很久的華人,而租賃的多數都是剛剛過去打拚,或者說收入還不高的群體,而他們就需要「蝸居」在一個平方數很小的房子。


美國攝影師照相機下的華人「蝸居」生活

來自美國的攝影師托馬斯是擁有一半的中國血統的美國人,而剛好他就有一個美籍華人的親戚在曼哈頓勒德羅街內居住。這位親戚名為「老林」,在美國奮鬥了數十年的時間,但一直以來都蝸居在32.5平方米的房子內居住,共計三個孩子和一對父母,很擁擠卻也很溫暖,所以他就拍攝了一組紀實照片,向外界揭露美籍華人在美國的生活。

據了解老林一家的租金很便宜,一個月僅需200美元,而他能夠賺到數千美元,能夠剩下不少的金錢,所以這才讓他選擇來美國生活。不過這樣的環境很擁擠,沒有獨立衛生間,浴盆甚至在廚房裡面放著,林媽媽準備晚飯的時候,小孩子就在廚房內的浴盆內洗澡。一家人還需要在十多平房內的臥室擠在一塊睡覺。而這棟房屋林先生一家的還有很多個,因為擁擠,過道上很多都擺上了生活用品。不過氣氛倒也不差,許多鄰居也都是華人,中國節的時候也會選擇一起度過。

這組紀實相片最終停留在了2014年的時候,老林的小女兒都已經長得出落水靈,但托馬斯卻沒有在繼續拍攝了。據悉是因為林先生在多年的努力後,已經能夠換上不錯的房子,所以這種讓人蜷縮的「蝸居」也就難以看到。而這就是剛剛過去的華人的生活軌跡,如今還有許多華人依舊如此,只不過他們卻依舊不願意回國。不知道你如何評價這件事呢?歡迎留言評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