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確定下一部爆款大片,也可以用到AI

科技行者 發佈 2020-01-13T22:48:10+00:00

最近,電影業巨頭華納兄弟已經與Cinelytic公司簽署一基協議,由後者開發一套AI驅動型系統,負責根據演員、預算以及品牌等因素,預測電影獲得市場成功的可能性。

好萊塢各大電影製片廠,在籌備與製作新的電影作品時,正越來越多將AI技術納入決策流程。

如果你對好萊塢大片的套路感到缺少驚喜甚至已經審美疲勞,電影業本身無疑更清楚這一點。最近,電影業巨頭華納兄弟已經與Cinelytic公司簽署一基協議,由後者開發一套AI驅動型系統,負責根據演員、預算以及品牌等因素,預測電影獲得市場成功的可能性。

可以遇見的是,華納兄弟也將在電影製作甚至是立項之前,就將Cinelytic的軟體引入整個討論過程。Cinelytic的平台能夠確定每位演員在全球各個地區的「價值」(即市場吸引力),同時計算電影作品在院線上映以及周邊銷售(例如發行DVD)所能帶來的潛在收入。

雖然AI技術顯然無法準確衡量電影的藝術水平,但華納兄弟方面的想法也很單純——在早期製作階段引入這類方案,儘快剔除那些最不可能獲得市場好評的方案。曾經,華納兄弟在《正義聯盟》與《小飛俠》等影片項目中損失慘重,《蝙蝠俠大戰超人》等影片也未能達到預期的市場表現。

另外,華納兄弟似乎也並不是唯一一家打算把AI技術納入決策流程的電影製片廠。以往,製片廠已經對於AI有所應用,只是重視度不夠。華納的積極舉動,很可能在行業內掀起一波擁抱AI的高潮。

例如,早在前幾年,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就已經在使用Merlin系統。與Cinelytic平台不同,Merlin主要利用AI與機器學習(配合大數據)將特定影片與特定類型的觀眾進行匹配。Merlin系統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對電影預告片進行逐幀分析,在標記預告片中出現的各個對象與事件之後,它就能建立起與影片本身對應的數據,並據此與其他電影數據進行比較。例如,Merlin系統可能會發現最新預告片在觀感上很像原先的電影甲、乙、丙,而這些片子都很受女性青少年觀眾的喜愛。

通過數據集比較,Merlin幫助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確定了每一部電影的理想受眾目標。除了將電影預告片與傳統風格流派對應起來之外,Merlin系統還能幫助製片廠決定如何對新片進行宣傳與歸類。

除了華納兄弟以及二十世紀福克斯之外,其他電影製片廠與製片公司可能也已經建立起自己的AI轉型計劃,只是目前還沒有正式公開。例如,來自比利時的ScriptBook公司就在利用AI技術分析電影劇本,並據此計算最終可能實現的票房收入。除此之外,ScriptBook的平台甚至能夠對電影角色、目標受眾畫像甚至是潛在的IMDB得分給出預測意見。

根據ScriptBook公司CEO Nadira Azermai的介紹,該系統已經擁有相當成熟的發展水平,能夠以86%的準確率為每一部電影提供收入預測支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儘管沒有公開任何製片廠或者公司名稱,ScriptBook方面無疑已經在與電影行業的客戶開展合作。

ScriptBook公司成立於2015年,算是這一新興領域中的重要力量。不過隨著基於AI型電影預測業務的不斷發展與推進,更多從業企業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快速出現。去年8月,來自韓國成均館大學的研究人員透露,他們正在利用深度學習技術訓練機器人,嘗試根據描述電影情節的劇本摘要預測電影獲得市場成功的可能性。他們根據42306部電影的情節摘要對機器人進行了訓練,並最終發現其能夠很好地預測哪些電影無法得到市場認可。

相比於發現經典電影,該機器人明顯更擅長識別出「垃圾電影」,這確實令人感到振奮。畢竟除了擔心AI的大量湧入導致好萊塢電影工業繼續保持自我重複的老路之外,各大製片廠也有希望刻意控制AI的應用範圍,或者說單純利用它保證影片不至於票房慘敗。以此為基礎,人類編劇可能會獲得更大的決策與創造力空間,保證他們可以把精力更有針對性地投入到有望獲得商業成功的方向上。

另外,AI技術的介入也有可能弱化好萊塢電影作品的同質化傾向。舉個簡單的例子,超級英雄電影的巨大成功可能導致:雖然單部影片的回報越來越低,但人類製片方還是更願意拍板立項類似的影片製作計劃。相比之下,利用大量更新數據進行定期訓練的AI平台則更加更改,從而排除製作新的蝙蝠俠或者超人電影、選擇其他真正更具成功可能性的影片類型。

也就是說,AI平台也許會以更具說服力的方式敦促製片廠調整自身藝術取向或者電影風格。如果實際情況真是如此,那麼電影評論家與愛好者們倒是不必擔心AI入侵的危害,反而可以期待電影行業在新興技術支持下迎來又一輪百花齊放的新浪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