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漢朝巔峰一代雄才偉略的傳奇君王漢宣帝

青史煮成灰 發佈 2020-01-10T17:47:57+00:00

長安城裡一個曾經放蕩不羈的遊俠少年,是如何成長為一個心機似海威不可測的一代明主的,想想就帶感。1生於帝家 長於牢獄漢宣帝是漢武帝太子劉據的孫子,出身所月便遭遇不幸,含著的金湯勺反而成了破湯勺。



他的經歷讀起來,給人一種落魄的少年王孫奇幻漂流的感覺。長安城裡一個曾經放蕩不羈的遊俠少年,是如何成長為一個心機似海威不可測的一代明主的,想想就帶感。

1 生於帝家 長於牢獄

漢宣帝是漢武帝太子劉據的孫子,出身所月便遭遇不幸,含著的金湯勺反而成了破湯勺。

漢武晚年,多病多嫉又迷信術士,寵愛少子。自從太子的外家靠山衛青霍去病死去之後,與太子不和的人見太子孤立外援,便開始禍心日炙群起而構陷污衊。

公元前91年,巫蠱之禍起,太子劉據起兵自保,最後流亡自殺。太子起兵流亡,身邊的人算是倒了大霉了。漢宣帝的奶奶史良娣,兩個叔叔和他爸爸劉進母親王翁須全死於非命。只能感嘆皇家無親情,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漢宣帝,在襁褓中就進了監獄。

幸好天所興之,必有大福。此時管監獄的是個忠厚老實的好心人丙吉,憐憫皇曾孫無辜而派忠厚老實的女囚好好的哺育曾孫,把皇曾孫安排在寬敞明凈的上房。鑒於古代高發的嬰兒夭折率和封建王朝監獄那種地獄模式的環境,漢宣帝能健康的活下來,真是生猛又幸運啊。

丙吉處理巫蠱之禍,多年不得結案,因此也就多年掌管長安監獄。武帝不發赦令,這個皇孫的身份就成了問題。丙吉的舉動,很可能是在庇佑皇曾孫。劉詢在監獄中重病,丙吉費盡心力,才有救活了他,用自己的私人資產出衣食養育曾孫。【這一點很有問題,據史書說魯郡丙氏非常富裕,且丙吉離職獄官之後,就步步高升,非常得大將軍霍光看重。在廢立問題上,搬出了漢宣帝劉詢。推測可能有一個受過太子恩惠的小集團,在保護著皇曾孫。】

公元前87年,武帝病重,望氣的人說長安監獄有天子之氣。武帝立馬來了精神,派使者去登記一下監獄中在押的人,全部殺掉。迷信天命運數,終不醒悟。即是明主天才,又是迷信暴君,人性便是這樣複雜。此時還在監獄中艱難度日的皇曾孫,還不知道又有一柄屠刀要向自己襲來了。

萬幸,丙吉又站了出來,把使者攔在門外邊不讓進來,就這樣僵持了一夜。丙吉對使者喊話說「無罪的犯人,也不能濫殺。更何況有皇曾孫在。」使者郭穰無奈,只好掉頭去匯報武帝。

武帝對於太子無辜而死之事已經有所醒悟,建歸來忘思之台,思子宮。又燒死蘇文,誅劉屈氂全族,因為太子一死而得封侯的人無一善終。【舉報劉屈氂李廣利大逆的就是這個郭穰,看來當時水很深啊。】巫蠱之禍牽連甚廣,堪稱是漢武帝晚年的最大事件。

武帝感嘆良久,還是沒有捨得再興殺戮了,於是便大赦天下。可是為了新的繼承人劉弗陵的帝位穩固,皇權再興波折,沒有再強調皇曾孫的身份。皇曾孫劉病已雖走出了監獄,依舊是落魄飄零。丙吉把皇曾孫劉病已送到了奶奶史良娣的母家。多災多難的皇曾孫劉病已,就這樣身單影孤卻又頑強堅韌的活了下來。

幸丙吉之忠厚,賴好心人的幫助,天命未曾棄漢,而又希漢德復興。丙吉有厚恩於漢宣帝,而從不宣揚。仁厚君子之風,可以說的上是純正了。漢祚未衰,實在是這些君子志士的功勞。

以後登上帝位的漢宣帝不知道該怎樣回憶自己的童年時光,唯有史書記載他曾經對著祖母留給自己的一個印度小寶鏡長時間的感嘆嗚咽,又厚賞養育自己的那些女囚。

帝王無親,唯以天下為親。雖然以後也富有四海,威加海內,可是自己出生以後就沒了關於父母兄妹爺爺奶奶的記憶,實在是人世間的大悲苦。每思及此,宣帝不可能不哀婉久絕。

2長安長 衣衫薄

武帝後來下詔,將劉病已收養於掖庭,上報宗正並列入宗室屬籍中,此時皇曾孫劉病已的宗室地位才得到法律上的承認。

不過作為一個「得罪先帝,亡不即死」的罪人太子劉據的後裔,當時人都相信劉病已能作為一個落魄王孫而活著,就是他最好的命運了。

公元前82年,也就是始元五年,有一個男子乘著黃犢車,插著畫有龜蛇圖案的黃旗幟,身穿黃色長衣,頭戴黃帽,來到皇宮北闕,自稱是衛太子。公車令將此事上奏漢昭帝,漢昭帝下詔讓公卿將軍中二千石等官吏一起去辨認真偽。長安中官吏、百姓圍觀者多達數萬人。右將軍率軍隊來到宮城下,以防備發生意外情況。前來辨認的丞相、御史、中二千石等官吏都不敢表態。雋不疑後到,他來到以後立即命令屬吏將此人逮捕起來。有人勸他說:「此人是不是衛太子現在還弄不清楚,姑且等等再說吧。」雋不疑說:「諸位何必畏懼衛太子呢!春秋時期衛國太子蒯聵因違抗其父衛靈公而逃亡國外。等衛靈公死後,蒯聵的兒子蒯輒繼承了王位,這時蒯聵請求回到衛國,蒯輒為維護先王的意志而拒絕了蒯聵的要求。孔子在《春秋》一書中肯定了蒯輒的做法。如今這位衛太子也曾得罪過先帝,他逃亡在外而沒有接受處死,現在又自己來到,他是我朝的罪人。」於是就將此人送往皇家監獄。


漢昭帝和大將軍霍光聽說此事後很讚賞雋不疑,說:「公卿大臣們都應該像雋不疑這樣,懂得如何運用經術來維護大義。」
這就是有名的衛太子事件,假冒衛太子的男子最後死於牢獄。劉病已在往後的歲月,就更被大臣們敬而遠之了。

漢昭帝名正言順,劉病已孤立無援,若是那一天漢昭帝有了忌憚之心,皇曾孫像只螞蟻一樣被殺死也說不定。對於生活在民間的劉病已,大臣們基本上都裝作看不見,有的甚至帶著輕蔑的味道。

漢宣帝就在這樣渡過了自己平淡而又激情的少年時光。漢王朝依舊繁盛,長安依舊華美,沒有人會在意這樣一個孤單落魄的王孫的。畢竟,朝堂上的輔政權之爭,站位問題可比一個小小的皇族重要多了。

漢宣帝雖在宮中受教撫育,卻又喜愛遠遊。大概是冰冷而又無人情的宮廷,不能賦予這個少年太多的安全與尊重吧。在宮裡,他的叔祖漢昭帝是唯一的星辰。在宮廷以外,他才能感受到自在和快活。祖父住過的地方,父親住過的地方,可是到了他這一輩只能作為一個普通的皇族而活著。甚至還要擔驚受怕於朝堂的詭譎,看著那些宮人宮女的白眼。每個月領著不多的月俸,連個車馬都沒有。

幸好沒有人注意到劉病已,他還是自由而放肆的。年少的皇曾孫在長安的諸陵,三輔之間遊歷。他在諸陵的風光中仗劍高歌,他在長安的鬧市里看人鬥雞,像個真正的遊俠兒,長安少年。宮廷的厚重,祖輩的榮耀似乎都跟他無關。民眾的困苦,官吏的威福,吏治的門路想必他也是看在眼裡的。這些草莽之中的細微知識,卻深深的教育了劉病已。以後漢宣帝的嚴苛吏治,漢家制度未嘗不與此有關。

劉病已在慢慢成長,頗受掖庭令張賀之恩。張賀以前做過太子劉據的門客,和劉據關係良好。因此愛憐故人之後,對皇曾孫頗多撫恤,劉病已也感激在心。

時間匆匆流逝,劉病已也到了要娶妻的時候。

劉病已個子很高,毛髮旺盛,可能鼻子也很大。【宣帝兒子淮陽王長大,而祖父劉據鼻子很大。。】

深受太子恩惠的張賀想要把孫女許配給他,卻被弟弟張安世一頓臭罵「曾孫乃衛太子後也,幸得以庶人衣食縣官,足矣,勿復言予女事。」從這句話便能看的出來,漢宣帝年少時候不僅地位尷尬,連吃的用的也是等同平民。非但沒有一絲皇族的高貴和奢華,還要時時刻刻擔心被人反攻倒算。

張安世是張家權勢最大者,又是家中的宗主。此時朝野依舊是霍光勢大,且漢昭帝在位,張安世非常懼怕自己家族和皇曾孫有了聯繫。兄長對皇曾孫好,還可以說是不忘太子的恩典。要是再把孫女嫁出去,那可真是纏到一塊,要在政治漩渦中當靶子的命。

張賀不敢違背弟弟的意思,也感覺皇曾孫的位置確實兇險,萬一連累了孫女和家族可是大大不妙。就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了,又想給皇曾孫另找一個妻子。就把注意打到了下屬小吏徐廣漢的身上,徐廣漢有女徐平君,相貌和年齡都挺合適。還未出嫁就死了丈夫,占卜時候卜者說她有大富貴之命,看起來挺不錯。於是張賀就借著喝酒高了的時候,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下屬。徐廣漢可能神志不清,就上了這個套,同意了。

第二天徐廣漢的老婆知道這個消息以後,當場就炸窩了。前一次高配了一個六百石官員的兒子,這次怎麼也要個一千石的吧。你找回來個這樣又窮又落魄,還吊兒郎當的,說不定還把女兒帶到刑場去的禍害回來幹什麼?於是是極其不樂意,要推辭這門婚事。幸好徐廣漢也是個老實人,當年也和皇曾孫在掖庭住在一間屋子裡。對這個身高腿長,毛髮比較旺盛的小伙子觀感還不錯。這門婚事就這麼定了下來。

公元前75年,劉病已和許平君成婚。公元前74年,得一子也就是後來的漢元帝。皇曾孫此時才16歲,許平君也是十五六歲的年紀,算是符合漢代的正常婚育年齡了。

在時代的波濤中,命運讓兩個人走在了一起。若不是落魄長安,劉病已或許不會娶許平君。若不是在掖庭長大,徐廣漢或許不會把女兒嫁給劉病已。兩個人或許還認識吧,我猜的,青梅竹馬。

這個在苦難中成長的落魄王孫,終於有了一個自己的小家,也有了自己的愛人。皇曾孫總算可以把自己的心事傾訴給自己的老婆聽了,祖輩有過的輝煌,自己所幻想的一切,長安的月色,街頭的雜技鬥雞,昆明池的湖水青青,杜陵的景色優美。

兩人的日子是幸福而快樂,雋永而短暫的。少年而結髮,願同心以終老,共眠於長安之月色之下,無憂無慮。


3智計誅霍 威不可測

昭帝早死,昌邑王被廢,霍光權傾天下。在皇位無落的巨大波濤中,劉病已這早已被所有人認定為是政治前途全無的罪人之後竟然又被推到了歷史前台,丙吉首先提議,接著便有人附議。論嫡論長,皇曾孫都有優勢。

唯一的缺陷在於年齡太大,霍光可能不好掌控。霍光思來想去,還是拍板定了下來,立劉病已為天子。此時,漢朝已無君二十七日,可想而知,當時的皇位爭論何其焦灼。

公元前74年,巨大的狗屎運終於被官員們當做死老鼠供起來的皇曾孫給踩到了。

劉病已又驚又喜,喜的是當上了皇帝再也不用看人眼色,擔驚受怕,為自己的尷尬身份而夜不能寐。驚懼的是霍光行廢立之事,權傾朝野,威重一時。萬一不合他意,如何是好。


群臣們討論來討論去,覺得皇曾孫實在是一個完美的人選。沒有勢力雄厚的外戚,也沒有昌邑王那樣的小集團,肯定易於操縱好糊弄。霍光無奈之下,只得應承了下來。

劉病已就這樣,再次奇異的由一個罪人之後成為了漢朝江山的主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漢宣帝。

漢宣帝登上皇位之後,對霍光畢恭畢敬,依舊把朝政託付給霍光。唯獨有一家事,沒有順從霍光的意思,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故劍情深。

漢宣帝和許平君在微時成婚,感情深厚,因此漢宣帝決意要立許平君為後。於是便下詔書對大臣們說,求微時故劍。大臣們領略上意,便順水推舟的同意了皇帝的意思。

宣帝通過武帝廟樂之爭,顯示了自己的政治智慧。也向群臣顯明,自己是武帝嫡系的傳人,有執政的合法性。

霍光不學而無術,霍氏家族也跟著他趁勢而起。霍光的妻子霍顯向來驕奢,霍氏的宗族威重一時,繼承者才德不足而又不知進退。終於有了,宗族覆滅的結局。

霍光在時,說一不二,同僚嫉恨霍家的不少,攝於霍光之權而不敢明說。等到霍光去世,許皇后被毒死,漢宣帝立許平君所生的幼子為太子,謹慎養育。又重用魏相,外戚許史兩家,官僚們也算是琢磨出了皇帝的意思。

霍顯驕奢,霍禹霍雲霍山等人多慾望又少謀無勇,空有逆謀而無法用出,整日在家中哭泣謀算,對自己不被宣帝重用而感到忿恨,終於時運散盡被人舉發。霍顯霍禹以及霍家女婿們盡被誅殺,皇后霍成君被廢。

誅殺霍家,武帝廟樂。漢宣帝毒辣老練的政治手腕在政治鬥爭中充分顯現了出來,臨於火勢而不亂,明於人性。

宣帝拔出了插在自己心頭的一根刺,終於可以盡情的施展自己的手段了。

治理西域,首創西域都護府,讓大一統的力量延至西域。

治理羌亂,派趙充國出兵西部,讓帝國邊陲少了戰亂之苦。

嚴明吏治,儒法兼并,在宣帝的良好政治手腕下,此時的官僚勤練而又不迂腐。

漢宣帝,就是這樣一個出身傳奇,功業燦爛,又帶著濃濃人情味道的一個皇帝。在未央宮的月色下,宣帝可能還會想起自己和髮妻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那個穿著布衣在街頭上買酒斗酒的自己吧。

知恩圖報,賞罰分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