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增玉委員建議: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共同體 助力齊魯鄉村振興新模式

聯合日報 發佈 2020-01-22T06:48:07+00:00

編者按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 張永莉 陳常明

編者按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只有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助力農業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才能為鄉村振興、全民奔小康鋪就科學的切實可行的發展之路。省政協委員惠增玉為此做了有益的探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新舊動能轉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走在前列依然是關鍵詞,也是省政府工作的核心。1月19日,省政協委員惠增玉在經濟界、住香港委員小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的發言,引起參加討論的副省長凌文高度關注並給予充分肯定。

「現代農業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種植、養殖,還應把食品加工、餐飲服務也納入大農業範疇。」惠增玉認為,大農業轉型升級,是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標誌,更可以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意義重大。而從消費端定製農業,倒推供應鏈,通過市場升級拉動,促進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發展,全面升級,從而實現大農業新舊動能轉換。

惠增玉來自諸城,公司旗下企業山東惠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力圖為不同人群打造其專屬的一站式飲食服務方案,以消費端升級倒推上游農業,形成集約化、規模化、定製化的生態農業、智慧農業,同時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化;中段則以建設智能共享工廠、中央廚房為核心,促進城市食品流通安全。

「規模化定製上游農業,打造產業共同體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而健康餐桌的食品安全完全可以依靠區塊鏈,從消費端定製倒推大農業區塊鏈建立,實現全產業鏈產品全程追溯。」他說。

諸城模式是內貿模式,以城市為核心,圍繞人們從出生到養老,學習、工作、生活三大場景智能化升級,通過智慧餐飲倒推中間環節即城市中央廚房菜品標準化,最終完成對上游農業的定製,可實現特色農業產業化,重構整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從而實現深度融合。

惠增玉一直努力推動的,是從上游打造生態農業,中游控制食品安全,下游促進營養健康,線上大數據與線下產業鏈結合,真正實現食材從田園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完善整個生態物聯網,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國、數字中國落地實施。「目前,樣板城市已打造完畢,近期將在全國範圍內複製落地。」

「要運用人工智慧手段,用現代化流水線做好個人定製,做到全程可追溯,讓傳統優勢產業產生新活力,實現螺旋式上升。」凌文的鼓勵讓惠增玉興奮不已,他介紹,學校、企業、高速公路、敬老院等,不同場景有不同的智慧或智能展示。「例如學校可以在線上制定營養食譜,家長替孩子或者學生自己在線上平台點餐,取餐時刷臉支付即可用餐,這樣孩子在學校的所有消費,家長可一目了然。另外,平台還可根據孩子們的不同體質,搭配定製化營養餐譜,最終實現從智慧餐飲到智慧園區、智慧城市的塑造。」

濰坊模式則是外貿模式,聚焦「一帶一路」國家,圍繞穆斯林消費群體打造清真食品,搭建「一帶一路」國際食品、用品大通道。通過消費升級,內外貿並舉,倒推上游農業完成集約化、規模化、定製化的農畜產品種養殖,既可實現特色農業產業化,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又能保證食品安全,助力國民膳食營養健康。

「通過拓展智能食品全產業鏈,以四新促四化,將傳統產業升級為新興產業,積極使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帶動百姓發家致富,促進食品安全及居民營養健康管理,走出國門,與『一帶一路』國家展開合作,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惠增玉對食品安全產業鏈閉合探索的關鍵詞,是生態、安全、營養、智慧、智能、健康中國、數字中國、「一帶一路」等,正符合了凌文提出的I、M、A、B、C、D、E、F、G發展方向,即物聯網、移動技術、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劃、大數據、雲計算、人臉識別、5G通訊。

張永莉 陳常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