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的東征,穆斯林開始反擊

老威觀史 發佈 2020-01-22T08:33:30+00:00

曾吉有四個兒子,彼此之間的關係非常好,這在當時穆斯林世界中是不多見的。在第二次十字軍結束到穆斯林奪回耶路撒冷的40年里,基督徒一方一直沒有人才,而這個時期在穆斯林世界,先後出現了努拉丁和薩拉丁這兩位領袖。

努拉丁是曾吉的次子,在曾吉死後成為了阿勒頗的領主。曾吉有四個兒子,彼此之間的關係非常好,這在當時穆斯林世界中是不多見的。在第二次十字軍結束後的次年,1149年,曾吉的長子去世,由此努拉丁又獲得了他大哥的領地摩蘇爾,成為了當時穆斯林世界中實力強大的地方諸侯。

穆斯林勢力的崛起

此時的努拉丁完全可以繼承其父的遺志,拿下大馬士革,但努拉丁並沒有這樣做,原因在於一是大馬士革因為擊退了十字軍此時士氣高漲;二是大馬士革當時還聚集了大量的僱傭軍,一旦努拉丁攻城,那麼這些還沒有解僱的僱傭軍馬上就會成為大馬士革的戰鬥力。並且這些僱傭軍既然能夠擊退十字軍,其戰力不容小覷。

大馬士革的領主奧努爾在努拉丁兄長逝世的同一年去世,繼位的是其年輕的兒子。可以說這位領主能力並不強,在繼位5年之後便顯得碌碌無為,很快大馬士革的居民就對其冷眼相看。5年之後的1154年,努拉丁通過一場不流血的政變成功地流放了大馬士革的領主,將大馬士革納入囊中。

此時年僅36歲的努拉丁已擁有了相當於現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全境的廣大領土,成為了穆斯林世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第二次十字軍結束到穆斯林奪回耶路撒冷的40年里,基督徒一方一直沒有人才,而這個時期在穆斯林世界,先後出現了努拉丁和薩拉丁這兩位領袖。

十字軍國家的情況

在中東的十字軍國家,實行的都是西歐的封建制,尤其是耶路撒冷王國,雖然表面上諸侯都要服從於國王,但實際上諸侯們也要根據自己的利益來決定是否服從。很大的一個原因在於國王和皇帝都是在神權之下統治的國家,所以他們在具體決策的時候,還要考慮境內信眾們的感受。

國王和皇帝很難對諸侯形成制約,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上面還有神權的壓制,另一方面在於他們也沒有絕對的力量壓制諸侯,可以說耶路撒冷王國就是一個縮小版的西歐社會。

鮑德溫三世延續了之前國王的方針,在國內實行宗教寬容的統治。在耶路撒冷城,基督徒、猶太教徒、穆斯林都能共存,除此之外,聖城內還居住著同屬基督世界的亞美尼亞人和希臘人。如果城內社區領導有事需要找到國王,鮑德溫三世都會很快接見。

此時的耶路撒冷,即便是以消滅異教徒為己任的聖殿騎士團,也不會隨便砍殺城內的穆斯林,至於醫院騎士團,更是會為了醫術的交流而主動接近穆斯林。

活躍城市經濟的,是來自義大利的商人們,他們在戰爭中大發橫財,將各種武器販賣到中東地區。他們的顧客既有十字軍,也有穆斯林,就如今天的美國,交戰雙方的生意都做。他們自身沒有特定的立場,也不會因為信仰問題(儘管他們大多信用基督教)而影響生意,總之就是,誰給錢他們就做誰的生意。

當時西歐的生鐵質量明顯好於穆斯林地區生產的生鐵,這使得當時很多穆斯林都通過義大利商人大量地購入了西歐的生鐵製品。為此羅馬教皇專門下達過對穆斯林武器禁運的敕令,卻只起到瞭然並卵的效果。諷刺的是,努拉丁和薩拉丁的胸甲上都鐫刻著「米蘭製造」的字樣,一時也傳為了笑談。

有買就有賣,來而不往非禮也,這也是我們中國人常說的。西歐賣給了穆斯林生鐵,穆斯林一般將高級絲織品沒給了西歐,以至於教皇以下的神職人員也穿上了穆斯林生產的高級綾羅綢緞。雖然享受著穆斯林生產的高級物產,但這些神職人員仍然相信向東方派遣十字軍是正義的行為。

此時面對日益強大的穆斯林勢力,中東的十字軍國家一直採取了防守的態勢。而在西歐國家的眼裡,此時的十字軍國家也早已墮落,第二次十字軍的失敗更是加重了這種負面情緒,以至於鮑德溫三世派到歐洲的使者,始終沒能組織起一支新的十字軍前來支援。

福爾剋死後,13歲的鮑德溫三世成為了耶路撒冷王國的國王,由於當時他還太年輕,國政暫時由其母親梅麗森達代為統治。鮑德溫成年後,梅麗森達始終沒有讓出權力的意向,由此使得鮑德溫三世最終不得不通過一場政變,讓其母親體面地退出了政壇。

鮑德溫三世的部隊數量非常少,他的常備軍遠少於當時進攻大馬士革時期的500名騎兵、6000名步兵的數量,雖然有兩大宗教騎士團的相助,騎士團能出動的兵力往往也只是100名騎兵,作用非常有限。如果說此時的努拉丁大舉進攻耶路撒冷,鮑德溫三世也很有可能會扛不住,但時勢的變化卻挽救了耶路撒冷王國。

一是1156年在敘利亞發生了大地震,大馬士革、阿勒頗受災嚴重,嚴重的災害延緩了努拉丁擴張的腳步;二是此時的努拉丁停止了擴張的腳步,轉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內政上,尤其是文化建設上,更是將大馬士革建設成了當時伊斯蘭世界的教育中心。

與東羅馬帝國的外交

雖然努拉丁暫時停止了對外擴張的腳步,但鮑德溫三世仍不放心,在得不到西歐組織新的十字軍援助的情況下,他將目光放到了東羅馬帝國上面。

1158年,鮑德溫三世迎娶了東羅馬帝國皇帝曼努埃爾一世的侄女特奧多拉,兩人在耶路撒冷成婚,由此耶路撒冷王國開始與東羅馬帝國聯姻。1159年,鮑德溫三世在安條克會晤了東羅馬帝國皇帝,會晤的成果就是在1160年曼努埃爾一世迎娶了鮑德溫三世的表妹,有「安條克的瑪利亞」之稱的前安條克統治者雷蒙的遺孀。

兩年後鮑德溫三世在一次與穆斯林的衝突過後一病不起,年僅32歲便撒手人寰。由於鮑德溫三世沒有子嗣,繼承王位的是其弟阿莫里。

5年後,阿莫里與東羅馬帝國皇室成員瑪利亞成婚,由此耶路撒冷王國加強了與東羅馬帝國之間的姻親關係。

但東羅馬帝國也沒有真心地幫助耶路撒冷王國加強其防禦。原因在於東羅馬帝國雖說也信仰基督教,但與西歐的基督教來說分屬於不同的教派。東羅馬帝國信奉的是希臘正教,而耶路撒冷王國屬於天主教勢力範圍。再加上東羅馬帝國往往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對於耶路撒冷王國的幫助也就自然有限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