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生活方式

成長的心聲 發佈 2020-01-11T10:03:52+00:00

神經症疏離型人格者的一個標誌就是,不能進行有建設性的獨處,這是因為深入自己內心,這件事是大部分神經症患者做不到的,他們無法做到有意義的獨處。

原創/子宇


疏離型人格,表現為疏遠他人


疏遠他人並不是指你時不時的想要單獨待一會,因為每個人對待自己的生活,都會有這種想法。在繁忙的生活之餘,一個人靜下心來,呆一會兒,有利於情緒的安定。


神經症疏離型人格者的一個標誌就是,不能進行有建設性的獨處,這是因為深入自己內心,這件事是大部分神經症患者做不到的,他們無法做到有意義的獨處。只有在他和別人交往時,產生了不能容忍的緊張情緒之後,腦袋裡才會出現單獨待一會的想法。


疏遠自我,是另一個被認為是疏離型所獨有的特徵,主要表現為感受不到情感,對自己認識不清楚,對自己愛的、恨的、喜歡的、想要的、害怕的、相信的、痛恨的都是什麼?根本就沒辦法確定,最後會和自己失去聯繫,就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


在海地的傳說中,屍體在巫術復活之後,會變成殭屍,它們雖然沒有生命,生活和工作卻都和別人沒什麼區別,那些疏遠自我的人,其實也是這樣一副樣子。——卡倫·霍尼


所有遠離人群的人,都能用帶有客觀的興趣,像觀察藝術品一樣觀察自己,這是他們的能力,也是他們的共同點。他們像對待生活一樣,用旁觀者的態度來對待自己。他們希望自己和他人之間保持情感的距離,看起來只是表面上和別人交往,可事實上,他們在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疏遠他人,避免感情的交流。


他們的內心和和別人之間的邊界非常清晰,不願被別人觸碰。


他們會限制自己的訴求,保持自給自足的情感需求,有意無意的拒絕別人,也不關心別人。



疏離型人格者的具體表現


一個人在疏遠自我之後,或許會感受到真正的快樂,但是他絕對不允許這種快樂來自於別人;他不喜歡社交活動,但是偶爾和幾個朋友共同度過一個夜晚,還是挺快樂的;對於爭鬥、生育和成功,他總是會選擇逃避;對於自己的飲食和生活習慣節制有度,既能控制自己的花費,也能控制住對於時間和精力的浪費;生病是他最痛恨的事情,因為這個時候,她需要別人的照顧,這樣對自己來說是一種羞辱;他相信,親眼所見和親耳所聞,對於某些事情,他總會堅持親自去學習和理解,而不聽信別人說的和寫的東西。


這些態度確實能幫助它形成珍貴的獨立的性格,前提是絕對不能讓它發展到荒唐的程度。


隱秘也是疏離型人格的一個明顯的需要。他總是保持自己的神秘,如果他是一個房客,總是會把"請勿打擾"的牌子掛在房門上。每當聽到別人打聽他的私生活,他都會非常驚恐。


他們總是會覺得自己很特別,一旦發現自己沒有得到別人特殊的對待,就會覺得被別人忽視,非常生氣。


他們不管吃飯睡覺還是工作,都希望是獨自一個人。他們不願意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別人,因為他害怕別人的打擾。在聽音樂、散步、或者和其他人交談中得到的快樂,他都不會當時感受到,而是在之後回味的時候,才會有感受。


其實他們最大的需求是絕對的自由,自給自足和保護隱私,都是為這個需求而服務的。他們會覺得這種自由是非常有意義的,它可以擺脫別人的干擾,即使自己有什麼缺點都無所謂了,這樣看來,確實有特定的價值。


他們給自己樹立的形象是正直的,這是因為他們從來都不會盲目的依附別人,也不會參與到競爭當中。


然而,這樣做的缺陷就是,他們把自由當成了目的。而自由的價值應該體現在它能幫助你做什麼?就像我們開車,是為了到達某個地方,開車本身不是目的。


例如,有的疏離型人格者,會認為結婚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因為會讓他和別人產生親密的關係,會突破內心的邊界。他會有意無意的對婚姻產生恐懼。


他們不願被約束,不願守時。不希望按照別人的意願做事,也不願意按照某種特定的方式做事。他們不願遵守人們普遍適用的價值觀,發自內心的討厭所有的準則和標準。他們似乎有一種打敗別人的願望,拒絕一切別人提供的合理化建議。



疏離型人格者,把獨處當做獲得自由的唯一生活方式


他們認為一個人獨處,是自身優越感的表現,可以做到獨善其身。其實只有那些有著特彆強大和豐富的內心的人,才能真正忍受獨處。自我疏離型人格者,內心是脆弱的。當他們的優越感,被別人粉碎的時候,就會奮不顧身尋求被喜歡和被保護的需求,也就難以獨處了。


他們非常自負,自認為有著某種特定的品質,不需要付出努力,自己的優點就很容易讓別人感覺到。他也不需要超過別人,因為他根本就不會這樣想,也因為他不喜歡和別人競爭。他活在自己營造的「魔法屏障」之中,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他們堅信皮爾·金特說過的一句格言,"只要你堅持自己,那就足夠了",其實把堅持自己作為最終目的,也是很荒唐的,因為每一個人除了堅持自己,還需要和別人溝通信息和情感。


因此,他們會壓抑所有的感情,甚至不承認感情的存在。因為要和他人保持感情上的距離,就導致了他和他人的愛與恨的情感的排斥,這種強烈的愛恨的體驗,在內心會產生強烈的衝突。


每個人的身上都會有一些自發的感情體驗,因為這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比如創造性的工作,可以使疏離型性格者獲得一種價值感,壓抑的情緒被釋放出來,也許是拯救孤獨感的一種方法。


他們不希望分析師用任何方法來改變自己的願望,潛意識中沉迷於對自己的不斷觀察,堅持自己的樣子,絕不改變。


他們在內心受到攻擊之後,會拚命的保衛自己的自由。對人際關係,抱有一種抵抗的態度。


如果你讓他們在愛情和自由之間選擇一個的話,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自由。因為無論是外在的利益,還是內心的價值,他們都不願意放棄。


孤獨對一個正常人來說,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選擇,也是一種不錯的生活方式。而對於自我疏離型人格者來說,孤獨變成了一種內心的強制需求,和唯一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們認為自我疏離是內心安寧的唯一方式。


如果我們強迫要自我疏離的人去親近別人,很可能會讓他的精神四分五裂,導致精神崩潰。


其實自我疏離的最終目的是讓自己獲得一種安全感,如果通過自我疏離,無法滿足自己的安全感需求,他就會陷入焦慮的狀態。


總之,自我疏離者,面對困難時,既不會主動去解決,也不會逆來順受;他雖然也有感情,但不願表達出來;他既不會據理力爭,也不會跟別人合作。就像一隻正被追捕的野獸,除了逃跑和躲藏,找不到其他擺脫危險的辦法。


因此,自我疏離,成為了他們面對衝突時的一種自我保護策略,而且根深蒂固。他們把自以為是的自由和獨立看得過於重要。用逃避來應對衝突,只是表面上看來保持了完整的自由。可是離他真正想要的價值觀,會漸行漸遠,最終無法獲得內心的平靜和自由。



結語


自由,像風箏一樣在天空翱翔,而作為風箏的主人,必須緊緊的抓住線繩,否則就會成為沒有靈魂的軀殼。


自由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生活方式。



歡迎【關注】@成長的心聲。專註解答焦慮、恐懼、困惑、糾結等等心理問題。希望您在【評論區】留下您的觀點,共同探討。歡迎【點讚】【轉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