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寶釵有意要嫁給賈寶玉嗎?

金微姐姐 發佈 2020-01-03T04:44:59+00:00

作者:汪昌陸摘自:紅樓夢研究寶黛釵關係是《紅樓夢》一條主線,脂硯齋在第一回甲側批:「前用二玉合傳,今用二寶合傳,自是書中正眼。」吳組緗說過:「《紅樓夢》前四十回主要寫賈寶玉和林、薛二人的戀愛關係和婚姻關係。賈寶玉同林黛玉的戀愛是一條路線,賈寶玉同薛寶釵的婚姻關係是一條路線。




作者:汪昌陸

摘自:紅樓夢研究

寶黛釵關係是《紅樓夢》一條主線,脂硯齋在第一回甲側批:「前用二玉合傳,今用二寶合傳,自是書中正眼。」吳組緗說過:「《紅樓夢》前四十回主要寫賈寶玉和林、薛二人的戀愛關係和婚姻關係。賈寶玉同林黛玉的戀愛是一條路線,賈寶玉同薛寶釵的婚姻關係是一條路線。」寶黛釵之間的愛情婚姻糾葛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寶黛愛情高尚純粹,向來一直被人稱頌,勿需多言。薛寶釵的戀愛婚姻問題歷來被當作寶黛愛情的對立面,多有爭議,很多人都認為薛寶釵是有意識的走上層路線以覬覦「寶二奶奶」寶座,為此還使了很多手腕,筆者對此卻難以認同。


薛寶釵是否主動有意要嫁給賈寶玉?唯有從文本和曹公寫作本意才能得出合理的結論。下面,就試作一分析。

首先從「金玉」和「節禮」來看,第八回「識通靈金鶯微露意,探寶釵黛玉半含酸」,寶玉來到梨香院看望染病中的薛寶釵。寶釵聽說寶玉有個通靈玉,就要來細瞧瞧,她不光翻過正面來細看,口內還念道:「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念了兩遍,鶯兒嘻嘻笑道:「我聽這兩句話,倒像和姑娘的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 寶釵道:「你別聽他的話,沒有什麼字。」寶玉聽了,很好奇,就央求要看寶釵的金項圈。寶釵被纏不過,因說道:「也是個人給了兩句吉利話兒,所以鏨上了,叫天天帶著。」並掏將出來,只見上面鏨有「不離不棄,芳齡永繼」八個字,寶玉看了,也念了兩遍,因笑問:「姐姐這八個字倒真與我的是一對。」鶯兒笑道:「是個癩頭和尚送的,他說必須鏨在金器上----」寶釵不待說完,便嗔他不去倒茶,將鶯兒趕開了。


這是賈寶玉與薛寶釵第一次見面,也是「金玉」第一次「會晤」。鶯兒說項圈上也有兩句話,寶釵卻說沒什麼字。金鎖不是寶釵主動掏出來的,而是在寶玉一再「央求」下,寶釵「被纏」不過才掏出來,說「也是個人」給了兩句吉利話兒,並沒說是和尚。鶯兒補充說是癩頭和尚送的並要鏨在金器上時,寶釵「不待說完」「便嗔他」,找理由將鶯兒給「支」走了。從「央」「被纏」「不待說完」「嗔」等字句上,可以看出當時寶釵不是主動和有意的。


第二十八回,端陽節元春賜節禮,老太太、賈政、王夫人、薛姨媽、釵黛、「三春」,以及李紈、王熙鳳每人都有份,且分出等次,老太太最高最多,賈政、王夫人和薛姨媽次之,黛玉與「三春」一樣,寶釵與寶玉的一樣,李紈、王熙鳳最低最少。書中寫道:


「薛寶釵因往日母親對王夫人等曾提過『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等語,所以總遠著寶玉。昨兒見元春所賜的東西,獨他與寶玉一樣,心裡越發沒意思起來。幸虧寶玉被一個林黛玉纏綿住了,心心念念只記掛著林黛玉,並不理論這事。」


毋庸多言,「總遠著」「越發沒意思」「幸虧」等,分明可以看出寶釵對寶玉的態度與想法。元春賜給的節禮與寶玉一樣,她覺得「越發沒意思」,她也清醒地知道寶玉記掛著的人是林黛玉,而不是自己。

其次從寶釵兩次主動關心黛玉來看,如果我們說,林黛玉對突然到來的「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安分隨時,自雲守拙」的薛寶釵非常嫉妒,大概沒有人會反對,從回目「探寶釵黛玉半含酸」中也可看出曹公的意見和看法。如果硬要說薛寶釵嫉妒林黛玉,處處與黛玉爭風吃醋,恐怕不會有人信服。寶釵不但不記恨黛玉,還處處關心愛護和體貼黛玉,體現出濃濃親情。


第四十回,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大家玩起了牙牌令,輪到林黛玉行令時她脫口說了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這是《牡丹亭》裡面的詞句,《牡丹亭》在那個時代被認為是「淫詞艷曲」,閨中女子不能讀,緊接著又譜了一句「紗窗也沒有紅娘報」,這是《西廂記》里的一句詞,也不符合女子封建道德規範。在場之人,無人察覺不妥。


事後,薛寶釵私下把林黛玉叫到蘅蕪苑,提醒她,說這是《牡丹亭》《西廂記》里的艷詞,女孩家不宜說,既顧及了黛玉情面,又從中提醒教育了黛玉。同時,寶釵還毫無掩飾對黛玉說,自己小時候也是個夠人纏的,都怕看正經書,也偷背著大人看過「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這類的書,還說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說的黛玉心下暗伏。之後,兩人互剖金蘭語,永結金蘭契,感動得黛玉發自肺腑地說: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你心裡藏奸。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細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我。怨不得雲丫頭說你好……。」


要知道,如果寶釵把黛玉當成情敵的話,即使不當眾揭穿黛玉所說的「淫詞艷曲」,也不會事後找黛玉談心、交心,更不會永結金蘭契。


互剖金蘭語後,寶釵覺得黛玉無父母兄弟,一個人寄居在賈府,且身有疾患,就把黛玉視為自家人,視為小妹妹。當她知道黛玉病中須吃燕窩,又不好張口向賈母等人要,夜晚就派丫鬟冒雨給黛玉送來一大包上等燕窩燕窩和一包子潔粉梅片雪花洋糖,從情感深處關心愛憐黛玉,在悶制風雨詞的雨夜給黛玉極大慰藉,增添了一絲溫暖,起到了「潤物細無聲」之效用。


要說 「蘅蕪君蘭言解疑癖」,寶釵是從言語和思想上關心黛玉,而「金蘭契互剖金蘭語」,可是從物質和行動上呵護愛憐黛玉。若寶釵有意想嫁給寶玉,難道還會這樣真心實意地關照「情敵」嗎?

再次從寶釵對寶玉的態度來看,第三十回,寶玉對寶釵道:「姐姐怎麼不看戲去?」寶釵道:「我怕熱,看了兩齣,熱的很……就來了。」寶玉搭訕笑道:「怪不得他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寶釵聽說,不由的大怒,臉當時就紅起來,便冷笑道:「我倒像楊妃,只是沒一個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楊國忠的!」寶玉的討好竟然惹惱了寶釵,她便借丫頭靚兒找扇之機指桑罵槐地把寶玉羞辱一番,弄得寶玉非常尷尬,最後寶釵又巧借戲文,諷刺寶黛二人「負荊請罪」。


試想,寶釵要是一心一意想嫁寶玉,她為何要對寶玉發那樣大的火?又為何要巧逼寶玉「負荊請罪」?當然,除了唐代,當面說女孩體豐,女孩肯定不高興,即使現在也是如此,況且,因多種原因而致寶釵選秀失敗,哥哥薛蟠不但幫不了忙,還忙中添亂,寶釵一肚子怨屈無處泄。一貫「安分」的寶釵,正趕上寶玉說她像楊貴妃,臉也紅了,話也帶刺,弄得寶玉非常尷尬。這是書中寶釵僅有的一次大怒。


四月二十六日正是「餞花節」,大觀園裡繡帶飄颻,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迎春說道:「林妹妹怎麼不見?好個懶丫頭!這會子還睡覺不成?」寶釵道:「你們等著,我去鬧了他來。」說著便丟下了眾人,一直往瀟湘館來。她忽然抬頭見寶玉進去了,心想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自己這時進去豈不尷尬?便主動抽身回來。這時,她看見一雙玉色蝴蝶,一上一下撲閃著翅膀,迎風翩躚,就隨之撲蝶去了。其實,寶釵這次「抽身回來」,既是避嫌,更是主動避讓。


第七十三回,繡香囊事件引發了「蝴蝶效應」,繼而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和王熙鳳等人奉王夫人之命,連夜抄檢大觀園,寶釵作為寄居在賈家的親戚,按規矩是不會搜檢的,在得知消息後,她藉故主動搬離了大觀園。如果說寶釵欲嫁寶玉,在既無需搜檢又無人說三道四的情況下,怎會主動搬出住了幾年之久的大觀園?何況裡面還住著「木石前盟」的林黛玉和一樣有「金玉」之稱的史湘雲,這明擺著不是要放棄所謂的「競爭」嗎?


當然有人說,寶釵對寶玉是真心喜愛的,苦心規勸寶玉走仕途經濟、立身揚名之道,動不動就往怡紅院裡跑,連晴雯都說「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有時還談至深夜,令晴雯等丫鬟極度不滿,致使黛玉叫門都未聽清,而將黛玉拒之門外。即使中午也不歇著,一人獨自來到怡紅院找寶玉,襲人有事出去,她就坐在寶玉床邊,接替為寶玉繡肚兜。


筆者認為,寶釵不光喜歡寶玉,而且對寶玉還充滿了愛意。寶玉被打,第一個來探視的就是寶釵,還帶了藥來。寶釵與寶玉是姨表親戚,且在一個大院裡住著,經常在一起作詩、嬉戲,在寶釵生活圈子中接觸到的男子,沒哪個比寶玉強,沒哪個比寶玉更懂得欣賞和愛護女孩子。喜歡歸喜歡,愛歸愛,但非要說寶釵是有意或蓄意要嫁給寶玉,確實牽強。


從文本看,湘雲不也動不動就往怡紅院去找寶玉玩嗎?也勸寶玉多讀書,說將來走仕途經濟之路的話。她曾說過:「二哥哥,林姐姐,你們天天一處頑,我好容易來了,也不理我一理兒。」弄的黛玉嘲笑她道:「偏是咬舌子愛說話,連個『二』哥哥也叫不出來,只是『愛』哥哥『愛』哥哥的。」她還不惜囑咐寶玉:「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來,你時常提著打發人接我去。」說得何其可憐。你能說,史湘雲也是有意要嫁給寶玉嗎?


寶釵本就善工女紅,接替襲人繡肚兜,是少女的一種天性與好奇,是一種意識與行動的自覺,就像她看到蝴蝶撲閃著美麗翅膀,不自覺地去撲沒什麼兩樣。

最後從「金玉良緣」目的性來看,有人說,金鎖是薛家自家特意打造出來的,「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是自編謊言,自圓其話,無憑無證,字也是自家鏨上去的。不錯,這只能說明,是薛姨媽導演了「金玉良緣」鬧劇,是一場「陰謀」,以此來達到干涉「木石前盟」的目的。作為恪守封建婦道、德言容工的女兒薛寶釵,只能是服從與聽眾。她一開始就陷入其母所設「金玉良姻」圈套,被動了參與「金玉良緣」陰謀,且她是在「金玉」第一次會面時,在還不了解賈寶玉和林黛玉已經有一段真情的情況下參與的。


綜上所述,薛寶釵對賈寶玉是喜愛的,一開始就參與到了薛姨媽和王夫人導演的「金玉良緣」陰謀之中,但她越來越感覺到「金玉良緣」的實施已經傷害她的自尊,侮辱到她的人格,因此,她明顯有了反感。


從第二十八回元春端午節賜禮中,她與寶玉的禮物是一樣的,賈妃暗含的「指令」既影響到她與黛玉間感情,也影響到公平性,因此她「越發覺得沒意思起來」。第二十九回,當她感覺到寶黛具有真情後,決定放棄和退出,對寶玉進行毫不猶豫地反擊。特別是第三十六回,寶釵聽到寶玉的夢話:「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寶釵聽了這話,不覺怔了。從此,寶釵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感歸宿。此後,薛寶釵對賈寶玉和林黛玉更加坦然,直到第四十五回,寶釵主動關心黛玉,與之和解交心,永結金蘭契,互剖金蘭語。在寶釵勸導下,第五十七回,薛姨媽不僅要認林黛玉作女兒,而且還要為林黛玉向賈母提親,促成寶黛婚事,真正從精神和物質上關心這個小妹妹,確實令人感動。


續作中,「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寶釵最終嫁給了寶玉,筆者認為這並是寶釵有意為之,也不是她內心真實意圖。在她聽到賈母和她母親要把她嫁給賈寶玉時,她沒有驚喜,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她不想嫁給賈寶玉,主要是她很清楚賈寶玉愛的是林黛玉,心裡只有林黛玉,即便嫁給他,也難以得到他的真心,寶玉「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同時她也看清了賈寶玉的個性,知道他不會走仕途之道,賈寶玉不是她心中理想之人。但在那樣的封建社會裡,在薛父過早離世,哥嫂無援的情況下,她只能遵從「母命」罷了,只是不反對,唯有服從與任命。寶玉最終出家為僧,棄她而去,她仍然沒有改變「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和「金簪雪裡埋」的悲慘命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