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和田玉原石就算再值錢,也沒有它值錢

看晨光熹微 發佈 2020-01-12T19:38:34+00:00

可誰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來運轉,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玉料尤其籽兒料鹹魚翻身,一天一個價,終於有一天,籽兒料價格高過玉雕件,連乾隆工也抵擋不住這一趨勢。

和田玉籽料的大熱,讓很多收藏者陷入了瘋狂,因為籽料價格不斷上漲,甚至是幾天一個價,讓很多人覺得投資和田玉籽料才是最有升值空間的。

這種不正常的思維,導致和田玉雕件賣不過原石,就像麵粉價格貴過麵包一樣,本末倒置令人尷尬。

連收藏大師馬未都都看不下去了,他在一篇文章里講到:



那時,沒雕過的籽兒料價值低廉,與有過雕工的,特別是乾隆工的相比價值天壤。那年月,能有雕工手藝的工匠大都沒活做,老師傅總是長吁短嘆地說手藝要失傳了。

可誰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來運轉,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玉料尤其籽兒料鹹魚翻身,一天一個價,終於有一天,籽兒料價格高過玉雕件,連乾隆工也抵擋不住這一趨勢。

我是老了,有點兒愚,很不理解這一現象。我固執地認為,有價值的一定是工藝、年代,簡而言之是文化,材料再佳也是材料,怎麼就會比有文化和歷史的貴了呢?

我們可以充分看出馬未都對這種現象的不解和批評之意,確實,當麵粉賣得比麵包更貴的時候,我們是時候反思一下了。



這種本末倒置,忘了中華玉文化的內涵和初衷到底是什麼。

包括很多傳統老玉雕師傅也是陷入尷尬的困境,辛辛苦苦設計創造出來的玉雕作品,背後包含了時間、經驗、藝術的凝結,在市場上卻連個原料的價格都賣不到,這是何等苦悶!

這樣下去對於整個和田玉市場,玉文化的傳承都是非常不利的。呼籲廣大喜歡玩玉的朋友可以更多得關注玉雕作品。



好的和田玉,不止原石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