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農業,是什麼樣子?

創意農業怎麼搞 發佈 2020-01-11T16:11:38+00:00

Part5 創意農業的最佳載體——鄉村旅遊「創意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鄉村旅遊的發展,在經歷了農家樂時代、鄉村度假村時代,以及現在正在繁盛的鄉村旅遊綜合體時代之後,將向創意鄉村旅遊時代邁進。

創意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一種新興發展方式,具有高融合性、高文化度、高附加值、高集群化和效益綜合化等特徵,為農業和農村的發展開闢全新的空間。


創意農業以對農業各要素的組合創新為動力,延伸農村生產、生活的價值鏈,實現了農業發展理念從線性創新到綜合創新的轉變,這正契合我國提出的國家創新戰略的需求,拓寬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創新道路。

另一方面,隨著全球有形要素成本的上升和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下降,實現產業和勞動力的雙轉移是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趨勢,從外延型產品經濟轉向內需型消費經濟既是時代的必然,又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必須。在這一過程,創意農業突出發揮出了其多重價值。

整體梳理,創意農業有一下四大突出功能。

(一)轉變了傳統農業的「低產」屬性

傳統鄉土中國的農業生產,是以「低效、粗放、低價」為主,不僅農業生產的單位產值低,而且農業成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表征。


創意農業的提出,催生了大量的特色農業、景觀農業、科技農業、都市農業等新型產業形態,因其優良的社會效益,吸引了大批企業和投資商。傳統農業的「低劣形象」逐步轉變,「創意、時尚、休閒、生態」成為新時代農業的特色標籤。

(二)提升了農業生產的產品附加值

正因創意農業融入了文化藝術、科技元素,把傳統開發與文化開發結合起來,賦予了豐富的內涵與附加值。將傳統的農業產品透過「創意」工具,轉化為更具審美價值形態、健康生態理念、文化創造內涵的全新農產品,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有了顯著的提升,這是傳統農業生產所無法比擬的。



台灣梅子夢工廠

當前,我國高端農產品稀缺,市場亟待開發。可以預測,不久的將來,創意農產品將是中國高端農產品市場的主力軍。

(三)拓展了農業的產業鏈條

創意農業的發展模式,最核心的觀念在於透過創意打造「創意農業全景產業鏈」,這個全景產業鏈又被日本的學者成為「第六產業」。



創意農業的產業鏈是包括核心產業、支持產業、配套產業和延伸產業相關關聯的一系列產業,它構築了融合三產的全景產業鏈條。這極大轉變了傳統農業單一產業結構的限制,突破第一、二、三產的限制,實現傳統產業與現代技術的有效嫁接,文化與科技緊密融合,帶來產業融合的經濟乘數效益。


(四)推動新村建設與城鄉統籌

創意農業通過特色農業開發、農業景觀設計、農業休閒旅遊、農村基礎設施跟進建設等一些列創新,提高了農業的效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升了農民的文化水平、改善了農村環境、創造了農民「居家就業」的新型就業形式,並最終實現農村地區的經濟形態、生活形態的結構變遷,改變農村的生產力布局和城鄉生活格局,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體化,保障了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可持續性與落地性。

Part 2 創意農業發展模式

創意農業的發展,基於不同的鄉村農業資源及社會環境,有著不同的發展模式,分析國內外創意農業的發展案例,可梳理出創意農業有五大發展模式:

(一)理念主導型模式

理念主導型模式最大的特徵,在於依託創意理念,結合時代發展潮流與時尚元素,賦予農業與鄉村時代特色鮮明的發展主題。

理念主導型模式需要及時把握社會流行元素,如對「樂活生活」、「第三空間」、「旅居時代」、「生態社區」、「綠立方」、「低碳時代」等新的生活、生態理念的吸納與實踐,進而發揮區域示範作用。

該模式同時要求項目區具有相關農業品牌基礎、理念文化基礎;區位上,多位於大都市郊區,這樣才能既有文化底蘊,又有市場基礎。其突出的發展案例,如綠維創景完成的武漢市「伊托邦生態養生休閒區」項目。該項目延伸「伊托邦」的理念,以「炫彩伊托邦.休閒綠立方」為品牌形象,構築新時代的創意農業與創意鄉村發展模式。

(二)文化創意型模式

該模式要求項目區具有一項或者多項突出的農業文明與民俗文化的積澱。以傳統民俗文化為基礎,抽提核心元素,對接社會發展趨勢,針對區域市場需求,依託休閒旅遊,開發以民俗文化休閒為發展形式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

許多地區擁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傳統,可選擇創意開發的點較為多樣,但並不是所有的都適合。只有符合時代潮流、緊扣時代理念與消費需求的文化元素,才是較佳的資源。對於資源,也並非一味地復古、模仿,而應秉持「創造未來遺產」的理念,進行優化改進,實現創新傳承的目標。


北京藍調莊園

文化創意型適用於具有突出文化傳統的鄉村地區,區位上,則不受太多局限,多為原生的鄉村文化傳承地或農業科技示範地。案例如北京藍調莊園,之前是北京市藍莓種植基地。綠維創景以其藍莓種植的農業科技為基礎,提出「藍調、浪漫」的文化主題創新,帶動藍莓種植向休閒觀光、科普教育、休閒度假等多業態融合發展,現在藍調莊園已成為北京市最著名的鄉村旅遊體驗基地。

(三)產品導向型模式

該模式重點落腳於特色農產品的創意開發。通過產品設計與營銷上的創意,保留農產品自然、生態的優良品質,融入文化創意元素,對接時下流行的健康、品質的消費潮流,將原有的農副產品進行品質與品牌的雙重提升,賦予農產品新時代的榮譽標籤,並與鄉土地理掛鈎,形成「特色產地的特色產品」固化品牌,實現創意農業的效益最大化。


產品導向型要求應具備區域農產品的資源優勢,或者規模優勢、先發優勢、品牌優勢,區位上,多位於近郊區。案例如北京地區的平谷大桃、大興西瓜均是這類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四)市場拓展型模式

市場導向型創意農業由旺盛的市場需求而促進發展。這類創意農業對傳統農業基礎沒有必須的要求,更多受區域市場的引導,把握市場動向,發展特定的受市場熱捧的鄉村農產品或相關鄉村休閒活動。市場拓展型模式擺脫了資源消耗型的價格戰「紅海戰略」,拓展消費者剩餘增加的休閒市場空間,從而實現農民與消費者共贏的「藍海戰略」。


百里山水畫廊

這類發展模式市場指向性明確,創意點突出,多位於大城市郊區。典型的案例如北京市懷柔的「百里山水畫廊」,發揮近郊區位優勢,形成創意農業空間集聚,形成既有統一品牌,有各具特色的創意農業發展模式。

(五)產業融合型模式

產業導向型模式充分利用鄉村既有的農業產業基礎,延伸發展,選擇第二、第三產業中的適宜實體,提升原有農產業的層次,延長原有農業產業鏈條,實現產業的進化與創意發展。

這類模式,突出第二產業中的生態加工,及第三產業中的休閒度假產業,進而形成集創意農業種植、生態加工銷售、休閒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產業型發展模式。

產業導向型模式要求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及較好的產業延伸突破口;同時,要求區域交通便利,可進入性強。


北京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

典型的案例,如張裕「愛斐堡酒莊」,匯集一產種植(葡萄種植)、二產加工(葡萄酒加工)、三產服務業(休閒度假)為一體,通過產業融合,不斷升級產品附加值空間,從而將利潤放大,獲得三產融合的效益提升。

Part 3 創意農業四大層次與打造手法

創意一旦嫁接了農業,便開創了「創意農業」的新階段。按照創意文化與農業的結合密切性與開發級別,可以分為一下四個層次。每種層次的打造手法各異,互有特色。

(一)創意產品

農產品的創意,是創意農業的第一層次。其打造目標是,讓農產品由實用功能型消費向文化審美型消費轉變,實現農產品的多種功能。其重點包括農產品的形態加工與農作物的科技改造。

1.農產品的形態加工

產品的形態加工,是最為常見的創意農業打造手法。對原生自然農產品,通過傳統民俗技藝或現代科技藝術改變農產品的外觀,為農產品注入獨特外觀個性,賦予農產品全新的藝術和文化價值,而從達到吸引消費市場,提升農產品價值的目標。

目前,我國創意農產品的規模化和集約化開發程度不高,多處於原料型和初加工型生產階段,如何引導創意農產品向優勢區域集聚,形成規模化生產,將是重點研究和實踐的領域。

2.農作物的科技改造

農作物的科技改造,表現在科技新穎與生態健康兩個層面。通過農業科技的手法,改變農作物的生態、生物學特徵,一方面使農作物的花、果、枝、葉形態產生變化,另一方面,讓作物的生長節令改變,這樣可以形成四季性、反季節的新型農作物,能極大吸引大眾獵奇的心理。而生態健康層面則是對農作物創意的核心要求,是對接時下社會趨勢,發展創意農產業,保障創意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切實措施。

(二)創意景觀

景觀的創意是創意農業的第二層次,在於營造創意化的自然與人文環境,重點針對農業田園與民居庭院。


農業田園的創意,突出鄉村田地的大地藝術化,以營造富有造型的、具強震撼性的鄉野景觀為重點。民居庭院的創意,通過挖掘鄉土自然材料,以現代生態設計手法,表現民居庭院的原生態性。

(三)創意民俗

民俗的創意,是創意與農業深入融合的結果,也是創意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創意民俗的重點,在於以現代創意的理念,融入到對傳統民俗的繼承之中,賦予民俗新的活力與生命力,達到改進化、創新化地傳承民俗的目標。

原生民俗豐富多樣,但很多雖具有特色,卻無法對現代都市民眾產生吸引力,只有對接時代發展,秉持「創造未來的遺產」理念,採取既「嚴肅地傳承」又「合理的創新」態度,把時代文化與流行元素,融入到民俗文化之中,創新新的民俗文化,讓民俗伴隨時代的變遷,活化發展。

(四)創意生活

創意鄉村生活是創意農業的最高境界。其不是在鄉村農業的點點滴滴著手,而是綜合了農產品、農業創意與民俗的創意,通過凝練鄉村生活的主題理念,發展鄉村創意產業,實現對傳統鄉村文化的改進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對鄉村的創意改進與創新建設,最終達到現代新村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青蛙村

創意鄉村生活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要求多個層面的創新創意協同並進、循序漸進發展。

Part 4 創意農業發展運營

創意農業作為一種農業產業革新的新方向,必然需要全新的經營理念和動力機制。而其中最核心的是創新農業產業體系。這個體系以「投融資、創意知識、組織化運作、市場化開發」最為關鍵。

(一)激活鄉村經濟的投融資

我國長期存在農村反哺城市的資金反響流動狀況,這加劇城鄉二元結構,抑制內需消費,是當前我國經濟及社會亟待調整的問題。

創意農業為鄉村的投融資帶來契機,同時,也要求對鄉村投融資的全面激活。加大金融對創意農業的支持力度,是創意農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市場激勵的方式,加快創意農業發展的資本市場建立。鼓勵農村信用社、小額農業貸款機構、農業合作銀行等鄉村農業金融機構的切實措施,真正從投融資體系上支持創意農業的發展。

(二)嵌入專業知識與創意理念

創意農業同其他創意產業一樣,是知識密集型和文化創意型的集合成果。所以,發展創意農業同樣需要緊扣時代的相關知識與創意理念。無論從產業規劃、品牌策劃、生態設計,還是文化的嵌入、功能的創新,都需要有「創意知識」的融入。

在具體行動上,通過相關專業諮詢機構的介入,帶來時代前沿創意藝術及科技知識,培育鄉土「創意社會」的環境氛圍,激發民眾的創意思維。這樣才能是的創意農業的發展有著厚實的土壤環境。

(三)構建組織化的運作機制

雖然創意農業不排斥「家庭小單位」的經營模式,如農家樂及小型莊園經濟,但其更渴望規模化與組織化的運營方式。

從創意農業開發的產業鏈來看,過於分散的經營方式,將會造成投入產出比的偏離,缺少規模化的企業等市場力量的跟進,將很難投放市場、樹立高端品牌,從而將大大限制其資本運作的潛力。此外創意產品的研發、生態田園的設計、創意產業的經營,都需要統一研發、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因此,真正實現創意農業全景產業鏈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應採用以「規模化、企業化、組織化、品牌化」為主導以「規模化、家庭化、個體化」為補充的運營方式,這樣才符合創意農業的產業化開發規律。

(四)鋪墊社會化的市場體系

中國創意農業的未來發展,最關鍵是落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走出一條創新型的市場開發之路。

通過資本、技術、人才、運作機構的充分培育,打通創意農業的全景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建立起全國範圍內的創意農業市場化開發體系,從教育、科研、人才、政策、市場、稅收、專利保護、商貿流通、行業協會等各個方面為市場化開發創造外部條件,從而形成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創意農業市場體系。

Part 5 創意農業的最佳載體——鄉村旅遊

(一)創意農業與鄉村旅遊的融合——創意鄉村旅遊

創意農業與旅遊休閒有著天然的聯繫。休閒旅遊本身即是一種創意產業,創意農業概念的提出,更突出了鄉村旅遊中的創意元素,預示鄉村旅遊發展的新的階段——創意鄉村旅遊時代。

這一時代最大的特徵,是更加凸顯「體驗經濟」的價值——通過營造非物質產品形態的「鄉村體驗遊歷」,將收穫比農業產出類的物質產品更高的價值,升值的空間也更加廣闊,這也是鄉村旅遊今後的重要發展方向。

(二)「創意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

鄉村旅遊的發展,在經歷了農家樂時代、鄉村度假村時代,以及現在正在繁盛的鄉村旅遊綜合體時代之後,將向創意鄉村旅遊時代邁進。可以預測,創意鄉村旅遊的前景廣闊,發展潛力巨大。

為迎接這一趨勢,待建鄉村旅遊項目應在發展理念、產品設計、運營開發等系列層面,提出前瞻性的策劃創新與落地規劃。這樣才能順時而動,成為未來鄉村旅遊發展的引領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