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果面有褐斑,咋回事?醬油果可不是小問題

老刀網絡農管家 發佈 2020-01-11T14:51:54+00:00

農管家專家解答:劉風花番茄醬油果,生理性病害,一般偏施氮肥,缺微肥,溫度低,濕度大,通風不良,栽培密度過大時發病較重。

番茄「醬油果」會嚴重影響果實品質,導致番茄種植效益降低,需要引起重視。

12月27日來自雲南昆明市的農管家用戶陽陽發來圖片向農管家的專家諮詢:「看看西紅柿得了什麼毛病?」下面一起來看看專家是如何解答的。

農管家專家解答:

劉風花(山東省菏澤市——金草帽專家,擅長蔥、番茄、黃瓜等作物)

番茄醬油果,生理性病害,一般偏施氮肥,缺微肥,溫度低,濕度大,通風不良,栽培密度過大時發病較重。

呂蘭華(山東省聊城市——擅長番茄、黃瓜、芹菜等作物)

西紅柿醬油果。應注意通風排濕,可選用甲霜靈·錳鋅、烯醯嗎啉·錳鋅、霜霉威鹽酸鹽、霜脲氰等藥劑防治。

馮濤(安徽省 六安市——擅長領域植保技術、土壤管理)

醬油果,由於生長期溫度過高或過低,土壤水份供應不平衡,氮肥過多,磷鉀不足都可導致此症狀 建議控氮增磷鉀,花前葉面用碧護+磷酸二氫鉀噴施調節改善。

盧芃源 (河南省鄭州市,西南林業大學,擅長植保技術)

高氮缺硼,缺鈣引起,嚴重缺硼造成的。建議注意均勻澆水,防止乾旱誘發生理性缺硼,選用糖醇硼、速樂硼等噴施緩解。同時注意平衡用肥,控氮,提前補充速樂硼,糖醇鈣噴霧。

農管家知識小課堂——番茄醬油果

危害症狀

西紅柿「醬油果」是指果實表面有醬油色斑塊,病斑大小不一,僅發生於果皮,果肉不受影響,質地堅硬、不變軟。多從果肩開始發病,初期斑塊顏色淡,很難被發現,後期病斑變為暗褐色至棕褐色,邊緣明顯,微凹陷。一般在果實膨大期發生,但是大多到果實轉色期才被發現。已經發生「醬油果」的果實無法挽回,只能提前進行預防。

發病原因

西紅柿出現「醬油果」,主要原因是缺鈣導致西紅柿果皮細胞壁硬度降低,果皮變薄,易感染病菌。為追求產量,大量施用氮肥,果實膨大期過量施用鉀肥,氮、鉀對鈣的吸收有拮抗作用,易導致西紅柿降低對鈣的吸收。

秋冬茬西紅柿發病嚴重,偏施氮肥、溫度低、濕度大、通風不良、栽培密度過大的棚室發病嚴重;同一棚室內前端果實發病較重;果皮薄、果實膨大速度快的品種易感病。

「醬油果」多發生在棚室前臉及陽光直射的果實上,主要由於陽光直射使果實表面溫度上升,從而抑制茄紅素的形成所致。

在西紅柿轉色期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茄紅素的形成。茄紅素形成的最適溫度為24℃,高於28℃或低於15℃都會顯著降低茄紅素的形成。

西紅柿轉色期葉綠素逐漸被分解,茄紅素大量形成,使果實呈現出鮮艷的色澤,但管理不當會影響茄紅素形成,出現「醬油果」。

防治措施

避免偏施氮肥及過量施用鉀肥,果實膨大期可噴施鈣肥、硼肥。

西紅柿轉色期控制棚溫白天在24℃,最高不超過28℃,夜間不低於12℃。要防止棚溫忽高忽低,放風要放頂風,一定不能讓冷空氣從底部直接吹入棚內。

澆水後3天內及時提溫排濕,減少棚膜滴水,有助於預防病害。

不要過度摘葉,每穗果實頂部留幾片葉,以防強光灼傷。

建議菜農在晴天噴藥,儘量在天黑以前噴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