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學好書法?一些學習書法必要的知識分享

行草亭 發佈 2020-01-12T23:42:54+00:00

臥式筆架又叫筆床,形狀像並排的「山」字,通常擺在桌上供放筆用,這類筆架一般由金屬、玉石、陶瓷、塑料等製成。二、筆筒。筆筒是插筆的用具,其形狀有圓形、方形、菱形等。製作材料有竹子、木料、陶器、金屬、玉石、玻璃和塑料等。三、筆洗。筆洗是洗筆的用具,其形狀多為長方形、方形和圓形。製作材

怎樣學習書法?怎樣才能學好書法?古今優秀的書法家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以從他們那裡得到借鑑。這裡跟大家談談學習書法的一些基本方法。

怎樣學習學好書法是一個很系統的問題!這篇文章很長很全面,我們分幾期為大家更新發布!

《二》

這期主要說一下學習書法的工具--筆-墨-紙-硯

毛筆書法工具,主要有筆、墨、紙、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文房四寶」。了解各種書寫工具的性能和特點,懂得如何選擇、使用和保養,是學好毛筆書法的重要條件。

一、筆

我國的毛筆,大約有五六千年的歷史。在長期的應用過程中,毛筆的品種越來越多,製作也越來越精細。


毛筆的種類很多,按筆鋒的軟硬性能分,有硬毫、軟毫、兼毫三種。硬毫筆,用剛性的獸毛製作。常用的有狼毫筆(用黃鼠狼毛制)、紫毫筆(用兔箭毛制)、鼠須筆(用鼠須制)、鬃毫筆(用豬鬃制)等。硬毫筆的特點是銳利勁健而富有彈性。軟毫筆,用彈性較弱的動物毛製作。常用的有羊毫筆(用羊毛制)、雞毫筆(用雞絨毛制)等。軟毫筆特點是柔軟圓潤,容易濡墨。兼毫筆,用軟毫和硬毫按比例配製而成。常見的

有紫羊毛筆(兔毛與山羊毛各用一半配製而成的叫「五紫五羊」。七成兔毛與三成山羊毛配製而成的叫「七紫三羊」)、紫狼毫筆(山兔毛與黃鼠狼毛合制而成,又稱「烏龍水」)、白雲筆(黃鼠狼毛與山羊毛配製)。兼毫筆的特點是剛柔兼濟,軟硬適中。



按筆毫(位於錐形筆頭中心的一簇毛稱主毫,周圍的一層毛叫副毫)的長度分,毛筆又有長鋒、中鋒、短鋒三種。長鋒筆的筆鋒長,蓄墨多;短鋒筆的筆鋒較短、較鈍,蓄墨較少;中鋒筆介於二者之間。

按筆頭的大小分,有大楷、中楷、小楷,還有寫對聯、屏條用的屏筆、聯筆,寫匾額、招牌用的提斗筆,寫特大字用的揸筆,寫特小字用的圭guī)筆等(如圖)。

毛筆的種類

據用料和加工的情況,毛筆桿上往往標有「極品」、「精製」、「加料」等字樣,並有「凈」、「純」、「宿」之分,有的還刻印品名。

毛筆產地很多,以浙江省吳興縣(湖州)善璉鎮所產的「湖筆」最為有名。此外,湖南產的「湘筆」,安徽(huī)宣城等地產的毛筆也很有名。

怎樣選用毛筆?

首先,要注意毛筆本身的質量。毛筆質量如何,決定於筆頭部分。質量好的筆頭,鋒穎尖銳、修削整齊,豐硬圓潤,剛健有力,即「尖、齊、圓、健」。「尖」,指筆鋒尖銳如錐,蘸墨書寫時,無論輕提重按,還是圓轉方折,筆鋒都能收聚不散;「齊」,指把鋒潤開捏扁平展時,筆毛整齊,有利於書寫時做到「萬毫齊力」;

有紫羊毛筆(兔毛與山羊毛各用一半配製而成的叫「五紫五羊」。七成兔毛與三成山羊毛配製而成的叫「七紫三羊」)、紫狼毫筆(山兔毛與黃鼠狼毛合制而成,又稱「烏龍水」)、白雲筆(黃鼠狼毛與山羊毛配製)。兼毫筆的特點是剛柔兼濟,軟硬適中。

按筆毫(位於錐形筆頭中心的一簇毛稱主毫,周圍的一層毛叫副毫)的長度分,毛筆又有長鋒、中鋒、短鋒三種。長鋒筆的筆鋒長,蓄墨多;短鋒筆的筆鋒較短、較鈍,蓄墨較少;中鋒筆介於二者之間。

按筆頭的大小分,有大楷、中楷、小楷,還有寫對聯、屏條用的屏筆、聯筆,寫匾額、招牌用的提斗筆,寫特大字用的揸筆,寫特小字用的圭guī)筆等(如圖)。

毛筆的種類

據用料和加工的情況,毛筆桿上往往標有「極品」、「精製」、「加料」等字樣,並有「凈」、「純」、「宿」之分,有的還刻印品名。

毛筆產地很多,以浙江省吳興縣(湖州)善璉鎮所產的「湖筆」最為有名。此外,湖南產的「湘筆」,安徽(huī)宣城等地產的毛筆也很有名。

怎樣選用毛筆?

首先,要注意毛筆本身的質量。毛筆質量如何,決定於筆頭部分。質量好的筆頭,鋒穎尖銳、修削整齊,豐硬圓潤,剛健有力,即「尖、齊、圓、健」。「尖」,指筆鋒尖銳如錐,蘸墨書寫時,無論輕提重按,還是圓轉方折,筆鋒都能收聚不散;「齊」,指把鋒潤開捏扁平展時,筆毛整齊,有利於書寫時做到「萬毫齊力」;「圓」,指筆頭腹部圓渾飽滿,呈圓錐形,這樣的毛筆吸墨量大,運筆時不散鋒、書寫的點畫力感強;



「健」,指筆鋒富有彈性,勁健有力,筆毛鋪開彎曲後收攏,能挺直而不變形。用這種筆書寫時,有助於寫出有筋骨的筆畫。質量好的毛筆,還具備筆頭端正,筆毛勻純,筆穎不老(泛黃色)不嫩(泛綠色)等特點。筆桿也是毛筆的重要部分,要求圓而直,長短粗細適中。

其次,要根據書寫需要以及使用的紙張確定。一般來說,寫大字用大筆,用柔性的筆;寫小字用小筆,用剛性的筆。寫稜角分明、剛勁挺拔的字,宜用硬毫;寫豐滿圓潤、質樸渾厚的字,宜用軟毫;寫規矩峻厲的字,宜用短毫;寫奔放流暢的行草,宜用長鋒。用軟性紙(如宣紙、毛邊紙、元書紙等)寫字,宜用硬毫或兼毫;用硬性紙(如有光紙等)書寫,則宜用軟毫。這樣才能收到剛柔相濟的效果。當然,這些都是相對而言的,不是絕對的。只要基本功紮實,功力深厚,用較大的筆照樣能寫好較小的字;無論用軟毫、硬毫、兼毫,都能在任何一種紙上,得心應手地寫出好字來。

初學書法,對毛筆的質量不必苛求,基本符合書寫要求就行。平時練字,不宜用硬毫筆,一般使用長鋒羊毫大楷筆,書寫3-5厘米見方的字為好。由於用軟毫筆運筆書寫難度較大,運筆中的病筆也容易暴露。因此,堅持用長鋒羊毫練字,從難要求,並注意糾正運筆中的錯誤,有利於掌握運筆方法,有利於練出筆力。

新筆的使用,要懂得開筆和蘸墨的方法。開筆,就是把新筆浸在清水裡(溫水或冷水),讓筆頭上的膠質溶化,待筆毛泡開後,洗凈膠質,擠干筆頭中的水分,再蘸墨使用。新筆蘸墨時,要注意擠干水分,將筆尖「點」入硯池,墨從筆尖吸入,這樣能使「筆酣而墨飽」,書寫時墨

從筆尖自然流出。寫字時,還需要掭(tiàn)筆,以根據寫字大小及所寫書體而控制筆頭的含墨量。

毛筆保養得好,才能經久耐用。平時寫完字,要洗凈毛筆。洗時要慢慢在水裡搖動,洗凈後要擠掉水分,把筆尖捋(lǚ)直,並套上筆套,或筆頭朝下掛在筆架上。新毛筆和不常用的毛筆,要放在盒內。盒內還可放一些衛生丸,以防蟲蛀。

二、墨

我國用墨的歷史也很悠久,制墨的工藝向來著稱於世。墨的品種很多,但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油煙墨,一類是松煙墨。

油煙墨主要用桐油、豬油等動植物燒煙,再加入膠、麝(shè)香、冰片等加工製成的。油煙墨屬上等墨,質地堅結細膩,耐磨,顏色烏黑髮亮,只是膠質較重。

松煙墨是用松枝燒煙,加膠及藥材、香料配製加工而成的。其特點是顏色烏黑,少光澤,膠質較輕,入水易化。

油煙墨和松煙墨皆適用於寫毛筆字。如用於書法創作,則油煙墨更好些。

品評墨的質量,一般以「質細、膠輕、色黑、聲清」為標準。質細,指墨的質地細膩滋潤,無雜質,無氣泡,或氣泡極少、極小,結構緊密,研磨出的墨粒細;膠輕,指墨中配入的膠質少,磨成的墨濃而不泥、不粘、不澀、不滯;色黑,指色澤黑亮,墨中泛紫光的最好,純黑次之,泛青光的又次之;聲清,指研磨或敲擊時聲音清脆、不粗濁。


另外,還可以從墨的氣味中品評優劣。好墨內香而外不香,研磨時溢出陣陣芳香。

選用墨應根據實際需要。一般說,寫大字的墨,可以粗些;寫小字的墨,宜細膩些。寫大字,用含膠重的墨,有助於發揮筆力;寫小字,膠要輕些,以免運筆時筆鋒行走不暢。在軟性紙上寫字,墨細膩些為好;在硬性紙上寫字,墨粗些也無妨。用硬毫寫字,墨需磨得濃些;用軟毫筆,墨淡些便於揮運。寫楷書,墨宜濃些;寫行草書,墨稍淡,寫時更流暢。初學書法,用墨不要過於講究,可用普通的墨塊磨墨練習,也可用成品墨汁。

用墨塊磨墨書寫,要注意三點:一要逐量加水。磨墨得用乾淨的硯台,開始時加少許清水,快磨濃時再適當加水,加水後再磨。需要加幾次水,看寫多少字而定,磨到濃淡適宜,夠用即可。宋代朱長文在《墨池編》中說:「研墨要涼,涼則生光;墨不宜熱,熱則生沫。」二要重按輕磨。磨墨時,應保持墨錠與硯面基本垂直,稍微重按,輕輕移動。可前後移動,也可轉圓移動。三要擦乾保存。墨汁磨得夠用時,應將墨錠取出,用紙擦乾包好,放進塑料袋內,防止墨錠因受潮而脹裂,或變形變質,或因乾裂而破碎。

用墨汁書寫,要注意兩點:第一,瓶中不能加水。墨汁內含防腐劑,摻水就會引起化學反應,腐敗變質、發臭。第二,不要用帶水的筆頭直接插入墨汁瓶中蘸墨。平時寫字,一般要有硯台,也可準備盤子、小碗之類的容器,用多少倒多少。同學們平時練字,用普通墨汁就可以了。如果要在宣紙上進行書法創作,那麼最好選用價格稍貴的書畫墨汁,如「一得閣」「曹素功」等。

三、紙

紙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對人類的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對書法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紙的種類很多,一般分文化用紙和書畫用紙。在書畫用紙中,以宣紙最佳。


宣紙因產地中心在宣州(今安徽宣城)而得名。宣紙以檀樹皮為原料,纖維細長,拉力較強,具有質地細潔光亮、吸水性好、柔韌耐入等優點,被稱作「紙中之王」,並有「紙壽千年」的美譽。

宣紙的種類很多。按吸水性分,有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生宣吸水性強,易受墨滲化,宜於寫行、草書等快速流動的字。如寫楷、隸、篆等速度較慢的字時,墨宜濃些,蘸墨也要適量,寧少勿多。熟宣是生宣經過工藝處理而成,吸水性能弱,常用於寫正楷、隸書。半生半熟宣,性能介於生宣與熟宣之間,適宜寫行書、楷書,也可作草書。宣紙有厚薄之分,單宣較薄。夾宣、夾貢、玉版箋則較厚。紙幅也大小不一,常用的有三尺宣、四尺宣、六尺宣等。除宣紙外,書法用紙還有皮紙、毛邊紙、元書紙、竹帛紙、七都紙、連史紙等。


紙的選擇和使用,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宣紙雖佳,但價格較高。平時練字,可選經濟實惠的毛邊紙、元書紙等。待寫字水平提高以後,搞創作時,再選用適當的宣紙。

四、硯

硯,又稱硯瓦、硯池。它和墨的歷史同樣悠久。硯的種類,根據制硯的材料區分,有石硯、玉硯、陶硯、磚硯、金屬硯、橡皮硯等。最實用而又適於磨墨的是石硯。端硯(產於廣東高要縣南爛柯山西麓(lù)

端溪)、歙硯(產於安徽歙(shè)縣龍尾山)、洮(táo)硯(產於甘肅臨洮縣洮河)、紅絲硯(產于山東益都縣)等,都是有名的石硯。



硯的形狀除方形外,還有圓形、蛋形、斧形等。質地好的石硯,細而不滑,堅而不燥,發墨而不損毫。因此,挑選石硯時,首先要看石質,其次要看造型、石品和石色的利用、花色紋樣的設計。初學書法,石硯不必講究,有一方普通石硯即可。

啟用新硯時,要擦洗掉硯上的蠟質或油質。每次用畢應洗淨餘墨或墨渣,且要蓋好。洗硯宜用冷水,不要沾染油污或曝曬。平時可在硯中儲放清水,以保持硯心濕潤。

其他用具

一、筆架。筆架是掛筆、放筆的用具,分立式和臥式兩種。立式筆架又有圓形、棱形、方形、長方形之分。立式圓形筆架的立柱上裝有轉盤,轉盤周圍有許多筆鉤,用的時候,可以旋轉;立式長方形筆架又叫「筆屏」,這類筆架一般用木料製成,框上雕刻各種圖案,既可掛筆,又能起到裝飾書房的作用。臥式筆架又叫筆床,形狀像並排的「山」字,通常擺在桌上供放筆用,這類筆架一般由金屬、玉石、陶瓷、塑料等製成。


二、筆筒。筆筒是插筆的用具,其形狀有圓形、方形、菱形等。製作材料有竹子、木料、陶器、金屬、玉石、玻璃和塑料等。



三、筆洗。筆洗是洗筆的用具,其形狀多為長方形、方形和圓形。製作材料有陶瓷、玻璃、塑料等,日常用碗、大些的瓶子也可以代作筆洗。




四、鎮紙。鎮紙又叫紙鎮,是鎮壓紙張、書籍的用具。書寫時,用它壓紙,可以使紙保持平整,不致移動。其形狀大多為尺形,也有方形、卵形、棱形、球形。材料有青銅、玉石、陶瓷、木料加鉛等。


五、氈墊。氈墊是書寫時墊紙的用具,我們寫毛筆字時,墨水常滲透紙背,易粘污桌面,如用紙墊在下面,部分墨水被紙吸收,寫出的字就會受到影響。而氈墊不吸水,用它墊在紙下,墨水全部留在紙上,寫出的字就能保持墨潤,有精神。選擇氈墊宜選純毛製品,毛要短,面要平,一平方米大小就可以了!



《未完待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