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電影技術:研發「破冰」之後,下一站,標準化!| 盤點

中國電影報 發佈 2020-01-23T06:34:47+00:00

開年《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填補了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空白;8月,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雷射數字電影放映機C5獲得DCI認證,標誌著中國在電影技術關鍵領域獲得突破;同月,我國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全球唯一同時支持120幀、4K、3D、高動態、廣色域技術的放映系統CINITY問世;10月,全國7

|杜思夢

編輯|林 琳

2019年,中國電影技術在「破冰」中前行。

開年《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填補了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空白;8月,中國首款自主研發的雷射數字電影放映機C5獲得DCI認證,標誌著中國在電影技術關鍵領域獲得突破;同月,我國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全球唯一同時支持120幀、4K、3D、高動態、廣色域技術的放映系統CINITY問世;10月,全國70家影院首次實現4K高清直播;同月,首個中國電影國際標準新工作項目提案在ISO/TC 36第25次年會上獲准通過,中國電影技術標準登上「國際舞台」。

中國電影技術一次次突破,加速了中國電影從「高原」向「高峰」邁進的步伐。在衝擊「高峰」、「工業化」的道路上,業內逐漸形成共識,我國與已開發國家電影工業的差距首先在於標準化程度。未來,中國電影科技的發展,或將向助力「標準化體系」的構建上轉移。

《流浪地球》帶領中國電影製作站上新高度

雷射放映領域,中國向來當仁不讓。2019年,中國在這一領域再次實現突破。由中影光峰推出的我國自主研發的螢光雷射數字電影放映機C5百餘項指標,一次性通過DCI標準檢測,正式獲得DCI認證,這是中國電影放映機首次獲得這一認證,也是中國電影科技在關鍵領域首次實現「破冰」。

DCI(好萊塢數字電影倡導組織)是由迪士尼、福克斯、米高梅、派拉蒙、索尼圖像、環球和華納兄弟等7家製片公司於2002年3月共同出資建立的一個專門起草、制定數字電影技術規範並進行相關檢測、評價的機構,並於2005年7月20日發布最新的數字影院技術規範。該規範是國際通用的數字影院系統的技術標準,其標準符合性認證也是數字電影放映設備進入市場的必備條件。此前,電影放映機領域,僅有比利時巴可、美國科視、日本NEC和SONY四個品牌的電影放映機獲得該認證。

資料顯示,獲得DCI認證的C5在部分指標方面已經超出DCI標準,如色域方面,C5採用了最先進的ALPD 4.0 三色雷射螢光放映技術,色域可達Rec.2020色域的98.5%。

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中影光峰雷射放映解決方案全國上線安裝量達1.8萬套,海外市場達到數千套。中國技術正在不斷推動放映市場的雷射化進程。

CINITY探索高格式電影

2019年,中國電影科技創新與探索並行。

三年前,全球首部3D、4K、120幀/秒拍攝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映時,中國僅有兩家影院可以放映這種高格式影片。2019年,當又一部3D、4K、120幀電影《雙子殺手》到來時,中國支持高格式放映的影院數量已經超過了30家。

相對於美國高技術格式放映影院的緩慢發展,中國高技術格式影院數量的激增得益於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在2019年推出的CINITY影院系統的問世。這個同時適配120幀、4K、3D等技術的放映系統由我國完全自主研發,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是目前全球唯一同時支持120幀、4K、3D等技術的放映系統。

CINITY影院系統融合了4K、3D、高幀率(HFR)、高亮度、高動態範圍(HDR)、廣色域(WCG)、沉浸式聲音(Immersive Sound),能夠呈現畫面更清晰、色彩更絢麗、影像更流暢、動作更連貫和聲音更逼真的觀影體驗。

中國在高技術格式放映影院的方面的探索,顯示出中國在電影和科技融合升級方面的「野心」。據悉,在北上廣深等20個城市,30多家影院建起的CINITY影院系統,還將支持《奪冠》《囧媽》《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急先鋒》《緊急救援》等春節檔影片的放映。

電影院首次「直播電影」

坐在影院看直播,2019年成為現實。

10月1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頻」出品、我國首部進入電影院線的「直播大片」《此時此刻——共慶新中國70華誕》在全國70家影院同步播出。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規模化將4K超高清信號引入院線,實現直播技術與銀幕的融合。這是堅持守正創新,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構建「5G+4K/8K+AI」全新戰略格局的又一創新實踐。

為保障直播的順利進行,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派出技術團隊分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烏魯木齊、西寧、西安、延安、拉薩、贛州、寧德的70家影院進行了衛星直播系統的安裝和調試。

科技的創新讓超高畫質電視和電影院線握了手,這次「握手」開闢的不僅是一種新的觀影形式,也是影院功能拓展的有益探索。對苦於「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影院而言,直播技術日益成熟,有望為中國影院帶來新的增長點。

「中國標準」登上國際舞台

一直以來,無論電影聲音還是畫面標準的制定多由西方國家把持。雖為電影大國,中國卻始終處於跟隨和被動接受的位置。曾有業內傳聞,東亞文字的字幕標準制定小組裡,沒有中國代表的身影。

然而,2019年,局面已然發生了變化。當年,10月28日-29日,國際標準化組織電影技術委員會(簡稱「ISO/TC36」)第25次年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會上,中國代表團作了關於「數字影院立體放音高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的研究報告,向ISO/TC 36提出牽頭制定數字影院立體放映國際標準的建議,並提交了首個中國電影國際標準新工作項目提案(簡稱「NWIP」),最終在會上獲准通過,這也是本次會議上唯一成功通過的提案。

提案的通過,標誌著中國電影技術標準國際話語權的有力提升,也顯示出中國電影人在標準領域意識和觀念的轉變。可以預見,未來隨著中國電影強國發展步伐的推進,中國電影技術標準的國際話語權,乃至中國電影的話語權,有望進一步提升。

下一站,標準化!

毫無疑問,快速崛起的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市場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國電影尚未實現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重要目標。

如何才能真正實現「電影強國」目標?業內外逐漸認識到,有效構建規模化生產和標準化管理,是建立電影工業體系的基礎,是走向「電影強國」的必由之路。

對照現階段中國電影工業化發展,規模化初現,標準化略遜。所謂標準化,並非僅僅局限於技術標準,而是涉及行業各個環節的標準化體系。包括技術標準、服務標準、管理標準等。

以電影製作為例,大到投資預算、製片計劃、時間管理、流程管控、特效管理、服務規範,小到劇本格式、道具製作都應有自己的標準。電影放映亦是如此,銀幕上的聲畫質量,影院的服務質量、衛生狀況,都應有標準可依。

有了標準,才能更好地與國際接軌。標準化是工業化的基礎,也是工業化落地的基石,在全球化技術背景下,純技術的差距正在縮小,「人」的作用越來越大,吸引全球人才參與,有效提升中國電影整體水平,標準化體系是前提。

反觀電影科技,隨著雷射、巨幕、3D、4K、沉浸音、高幀率、高對比度等技術的日漸成熟,以應用為主的中國電影技術,或將轉向助力電影行業完善「標準化體系」。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