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的人口政策,魏蜀吳三國出奇地一致

東海尋人 發佈 2020-02-09T18:00:26+00:00

由於戰亂、饑荒、瘟疫等原因,人口銳減了十分之九。第一個階段:肆意消耗,完全不重視 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之間,中國的人口數量在急劇銳減。

東漢末年三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混亂的年代,也是百姓生活最為艱難的一個年代之一。由於戰亂、饑荒、瘟疫等原因,人口銳減了十分之九。具體數字我就不貼出來了,大家可自己去查一查相關數據。不過今天我要說的是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的人口政策。

我認為三國時代的人口政策,是經歷了三個階段的。

第一個階段:肆意消耗,完全不重視

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之間,中國的人口數量在急劇銳減。從黃巾之亂開始,朝廷跟地方軍閥平定他們的過程中,都是血腥鎮壓為主。往往都是幾萬幾萬乃至十幾萬地斬殺,這直接導致了中原地區人口銳減;再加上北邊的烏桓時常作亂,掠奪走一部分人口,使得中原人口更少了。

而後的中原混戰,袁紹、公孫瓚、曹操、袁術、呂布、陶謙、劉備等人在這裡打來打去,也消耗掉了很大一部分人口。而且要命的是,戰亂使得生產停滯了,經常缺糧,饑荒不斷。可以說中原的人口是在被肆意消耗的,是一個災難性的損失。而後的韓遂、邊章之亂,又導致了關中大亂,餓死了不少百姓,也產生了大量的流民問題。這些流民一部分跑到西涼去,另外一部分跑到東州,繼續被軍閥們收納,用於戰爭。

所以這個階段是對人口不重視的階段,也是一個悲劇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開始重視,但未完全重視

中原混戰的時候,各路軍閥往往會因為兵力或者糧食短缺問題而為難,所以也有部分軍閥開始稍微重視一下人口問題。比如曹操收編黃巾三十餘萬,成為其起家的資本,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而且袁紹也有類似的舉措,甚至把主意打到胡人身上,所以袁紹一方的勢力,很多烏桓人、匈奴人。曹操與袁紹是中原軍閥的最突出的代表,但二者區別很大。袁紹對待農民相對較為寬鬆一點,而曹操則要嚴厲得多。

有這麼一件事,說的是袁紹被曹操消滅之後。那些袁紹地盤的農民很多逃入山裡的,後來他們跑來向曹操投降,結果曹操沒答應。但曹操仍舊放他們走,而且之後派兵進山去抓人,然後再殺掉。雖然曹操的目的在於威懾叛變他的人,但此舉也充分暴露出了早年的曹操對人口政策的輕視。而且從曹操打陶謙屠三城,打袁紹坑殺8萬降兵,這些事情都可以看得出來。

一直到曹操逐漸統一北方的時候,特別是跟袁紹對抗的時候,才逐漸意識到人口的重要性,才逐漸重視起來。所以才有了屯田、屯人口的做法,曹魏的政權才逐漸穩定。

第三個階段:珍惜人口,甚至略對敵對勢力的人口

曹操的屯田分軍屯跟民屯,對生產恢復幫助很大,因而東吳跟蜀漢也都學去了。比如東吳對山越作戰,常把山越的人口遷徙集中起來,設立郡縣,這就是屯田屯人口的做法之一。東吳光光軍隊,就從山越人征了十萬多,給東吳增加的人口就更不用說了。

屯田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流民集中起來。東漢末年各種戰亂,導致百姓流離失所,因逃難而產生了大量的流民。這些流民很多是未被官方統計進去的,他們或依附在漢人或者羌人、烏桓人身上,或是自立為賊等著被官方平定,或是在逃難途中餓死、病死。

所以屯田可以將他們吸收進來,效率是很高的。舉個例子,關中地區經歷韓遂邊章之亂、董卓之亂、李傕郭汜之亂等等一系列事件,人口銳減,產生了很多流民。曹操派鍾繇鎮守關中,鍾繇就是利用屯田的便利,將這些流民集中起來,充實關中的人口的。關中的人口恢復了,使得曹魏能有效地防禦蜀漢從隴右一帶攻來,可謂是功不可沒。

所以這一個階段的人口政策是開始逐漸成熟了,而且不管是魏蜀吳三方都很喜歡掠奪敵對勢力的人口。比如曹操打漢中張魯以及跟劉備爭奪漢中的時候,也把漢中的人口遷徙走了很多到關中地區;再比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馬謖失街亭之後,不得不戰略性撤退的時候,也遷走了西城三千多戶人口;姜維北伐中原的時候,也學過老師諸葛孔明先生,做了類似的事情;東吳在北伐徐州的時候,也效仿過。

三國時代的人口政策的演變對我們的啟發

三國時代的人口政策的演變,我們可以總結出人口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維持穩定的人口數量,應噹噹作一個戰略性的目標來完成。在今天我們的人口出生率逐漸下降的事實面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好好想想給年輕人鬆綁,好讓人口政策能穩定住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