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的分數為何一降再降?郭敬明一句話道出了原因

迷影生活 發佈 2020-01-02T12:25:04+00:00

​年底古裝劇扎堆清倉,其中收視率表現最好的兩部劇無疑是《慶餘年》和《鶴唳華亭》。人設崩塌,邏輯不合理說起來,《鶴唳華亭》的核心衝突和《琅琊榜》等其他權謀劇大同小異。

​年底古裝劇扎堆清倉,其中收視率表現最好的兩部劇無疑是《慶餘年》和《鶴唳華亭》。

相比宣傳力度更大的《慶餘年》,《鶴唳華亭》雖然低調不少,但由於開播時間較早,並且製作精良、陣容不弱,也一度吸引了一波鐵粉,但隨著劇情發展了一半,包括小編在內的不少觀眾卻表示無力追下去了。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捋一捋這劇追不下去的原因。

人設崩塌,邏輯不合理

說起來,《鶴唳華亭》的核心衝突和《琅琊榜》等其他權謀劇大同小異。

皇后所生的太子蕭定權,雖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者,卻並不受皇帝喜愛,只因他的舅舅顧思林在軍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甚至已經威脅到了皇權。

為了制衡顧思林,皇帝又親手培養了以齊王老丈人李柏舟為首的相權,皇帝本想利用齊王和太子兩股勢力分庭抗禮以穩定朝綱,卻沒想到相權羽翼漸豐,也逐漸失去了控制。

皇帝想要的是中央集權,無論是軍權還是相權他都想剷除,太子雖然是他的接班人,但也是顧思林的外甥。

皇帝對太子的感情複雜,既想按照接班人的標準培養,又忌憚他背後的勢力,父子間的相愛相殺的虐心戲原本可以十分帶感,然而隨著劇情發展,觀眾卻發現這對父子人設越來越崩。

這部劇開播以來,就有不少觀眾叫黃志忠飾演的皇帝為「渣爹」,這個稱號真的一點也不白得。

第一集,皇帝為了讓顧思林主動請纓去前線打仗,不惜讓親兒子光著腳在冰天雪地里跪著。

正當所有觀眾都認定了他是「渣爹」的時候,他竟然偶爾也會溫柔一刀。

當太子在「軍馬案」上贏了李柏舟之後,前來向皇帝復命,皇帝的臉上竟然露出了慈父般的神情,還伸出手來摸了摸太子的頭。

這一幕讓不少觀眾錯以為「渣爹」雖然渣,但至少還有一點心吧,結果再看幾集,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呀。

因為太子不願意殺女主,皇帝就把他一頓鞭打,明知道太子心裡只認自己的親生母親,還讓他叫剛剛被扶正的趙貴妃為母親,並且向她跪拜,將太子的自尊心擱在地上碾壓。

你可以是「渣爹」,也可以是「慈父」,但好歹應該有個看上去合理的行為邏輯吧,但是這部劇的皇帝完全是個「精分」人物。他隨時可能爆發,想渣就渣出天際,完全不顧太子的想法,甚至已經突破了父子關係的底線。

「精分」的人物不止皇帝一個,太子也是。一開播就被稱作「哭包」,羅晉真的一點也不冤。

每集必哭,每次哭都是為了和皇帝上演「爸爸再愛我一次」的戲碼。

後來終於不哭了,但只要別人說一句,爸爸和大哥在泡湯泉,他臉上就會露出吃醋的表情。

這麼玻璃心的人,真的是個成年人嗎?這麼軟弱的人,真的能當太子嗎?

如果太子是個怯懦之人也就罷了。結果下一秒,他就心狠手辣在名冊上大筆一揮,誅了李柏舟的三族。

除了人設「精分」,劇情邏輯不合理之處也很多。

太子是在深宮中,被循規蹈矩教養大的,怎麼可能做出站在女主身後偷襲的事情?就算另外安排一個人做這樣的事情,也稍微能接受一些。

而且按照劇情的設定,女主和太子雖然沒見過面,但對對方都是一見傾心的,而且兩人隔著屏風也說了好幾次話。

後來,女主假扮成顧內人留在太子身邊,太子怎麼可能聽不出女主的聲音?

人設越來越崩,還有很多無法自圓其說的邏輯硬傷,影響了小編追劇的心情。

情感線太虐

細數數,小編看過的虐劇也算不少了,但是虐成《鶴唳華亭》這樣的,真的是太少見了。

電視劇一共60集,已經播了一大半了,男女主角竟然還沒有相認,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愛情還沒開始,這兩人之間就已經隔了三條人命。

女主的父兄,皆被太子的老丈人張陸正故意害死,雖然不是太子授意,但他終究難脫干係。太子妃被毒殺,女主明明可以相救,但卻因為想到父兄之死沒有相救,可以說太子妃的死,女主也逃不了責任。

《步步驚心》雖然也很虐,但至少若曦和四爺曾經毫無保留地真心相待過;《東宮》同樣很虐,李承鄞利用過小楓,但他對小楓的愛也是真的。

曾經有過一段美好時光,而後難逃互相算計,觀眾心裡至少還有個念想,但是一段感情還沒開始就已經存在這麼多傷痕,讓觀眾還怎麼忍心繼續看下去?

沒辦法好好在一起也就算了,更慘的是,女主動不動就會被太子毒打。

太子信任她也要打,太子不信任她也要打。

比起喜怒無常、又害自己父兄慘死的太子,女主還不如選擇對她一見鍾情的五大王,甚至是那個心思單純、腦子不太好的張尚書之子張紹筠,至少不用挨打,還會一直被寵愛。

比起男女主之間糟心的感情戲,觀眾還不如看隔壁齊王和齊王妃互相打打鬧鬧來得開心些。

為了反轉而反轉,引起了觀眾不適

燒腦的劇不少,但《鶴唳華亭》的編劇實在太秀智商優越感了,幾乎每一個案子都會有幾次反轉。

以最開始在太子冠禮上發生的「捲軸案」為例,短短四集劇情就發生了七八次反轉。

反轉本身不是問題,假如劇情發展多一安排些細節鋪墊,形成一條清晰的線索,能讓觀眾參與其中,那麼無論能不能猜中結局,觀眾都會有興趣看下去。

然而這個劇的反轉,卻僅僅是靠著鏡頭閃回的單一方式完成的,觀眾沒有代入感,只會覺得智商被全面碾壓。

反轉過多,又反轉得十分突兀,更像是為了反轉而反轉,觀眾的新鮮勁兒一過,就會漸漸感到索然無味。

這部劇追下來,感受不到看權謀劇的爽,而只有累。

劇情過半,小編每周看完新的更新,還要上網去搜網友們的討論,很多台詞聽一遍根本聽不懂,還要倒回去重看。

一開始還覺得這部劇逼格挺高,絕非凡品,但慢慢就因為看劇過於費心,而慢慢喪失了追劇的樂趣。

郭敬明雖然拍出了不少爛片,但他至少有一句話說得很對,「觀眾只喜歡比自己高半格的東西。」

一件東西,假如唾手可得就不知道珍惜,假如太難得到又會心生畏懼,只有伸伸手就能得到才會甘之如飴。

郭敬明的這句話雖然有投機取巧之嫌,但是放在娛樂產業方面是有一定意義的。

平心而論,《鶴唳華亭》雖然缺點很多,但也不失為一部誠意之作。服化道精良,台詞考究,演員的演技過硬。

然而相比曾經紅極一時的《琅琊榜》、《甄嬛傳》,或者目前正在熱播的《慶餘年》,《鶴唳華亭》卻顯得有些過於陽春白雪了。

從開播到現在,豆瓣評分從7.7下降到7.3,也證明了這部劇並不符合大眾的口味。

影視劇市場當然需要好作品去引導觀眾的審美。但如何在大眾審美和藝術性之間找到平衡點,或許才是創作者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