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強悍 國產VT-5坦克能否在外貿中打出一片天地

兵器軍號 發佈 2020-01-22T07:33:44+00:00

在2017年亮相的VT-5輕型坦克在外形上與國慶閱兵中亮相的15式輕型坦克有諸多不同,例如在炮塔外形上,相較於15式的楔形前裝甲,VT-5的炮塔裝甲顯得更加方正;其他方面像在觀瞄設備上,也與15式存在著許多不同。

在2017年亮相的VT-5輕型坦克在外形上與國慶閱兵中亮相的15式輕型坦克有諸多不同,例如在炮塔外形上,相較於15式的楔形前裝甲,VT-5的炮塔裝甲顯得更加方正;其他方面像在觀瞄設備上,也與15式存在著許多不同。不過在後來的亮相中我們可以看到,VT-5也開始越來越多的借鑑15式輕型坦克的技術,兩者的「夫妻相」也越來越明顯。

可以說,兩年多來VT-5坦克的進化主要得益於15式坦克的成功經驗以及兩款坦克功能模塊化的設計思路。舉例而言,15式坦克可能有一大一小兩種不同型號的車長周視鏡,VT-5這款外貿坦克的周視鏡又與這兩種周視鏡均不相同,但兩種坦克車長周視鏡的基座卻是兼容的,因此這兩款坦克均可選擇3種周視鏡中的任意一種進行安裝。「黑色高級15式」裝備的車長周視鏡外形類似法國「勒克萊爾」主戰坦克採用的HL-70車長獨立周視儀,賣相相當不錯。如果客戶看上了,只要肯掏錢,一樣能抱回家。

VT-5與15式的親緣關係還體現在懸掛系統上。懸掛系統布局一直是區分坦克家族的重要手段。「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五對負重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VT-5坦克的負重輪布局與15式十分相似,前兩對負重輪的間距相對較寬。而當年露面的另一款新輕坦樣車的懸掛則與它們有很大區別,6對負重輪的間距較為平均,而且採用了時髦的液氣懸掛。而15式和VT-5採用的則是較為常規的扭杆懸掛,而非網上熱傳的液氣懸掛。

至於在火力系統方面,VT-5與15式輕坦基本一致,都是採用了一門加長身管的105毫米線膛炮,但在國內首次採用了尾艙式自動裝彈機,體積也十分緊湊,相比89式自行反坦克炮採用的尾艙式半自動裝彈機有了巨大進步。而且VT-5在火控系統性能上有了巨大提升,在央視節目中曾經表演過1500米外的動對動射擊並且精確命中靶標,在火控性能上遠超大部分第三代主戰坦克,相比短停射擊都不能保證百分百命中的俄制T-72、T-90主戰坦克,VT-5憑藉優秀的火控系統能夠擁有相當的優勢。在機動性能的加持下,這一優勢更是會被進一步放大。

根據公開資料,VT-5輕型主戰坦克採用了883馬力發動機,在加裝全套防護組件時單位功率依然能夠達到18馬力以上。在33噸的標準體重下,其對地壓強僅0.747公斤/平方厘米,在水網稻田環境通行毫無壓力,相對於那些個頭更大的三代主戰坦克,這是一項不可多得的戰術優勢。因此,火力強大、機動迅猛而又輕巧靈活的VT-5對南亞國家來說,是一款再合適不過的陸軍主戰裝備。

我們也要看到在國際軍火市場上,輕型坦克以往的外銷成績一直不理想,VT-5要想打破這一局面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上世紀80年代,美國曾經推出了用於替換M551「謝里登」輕型坦克的AGS計劃,AGS計劃的兩個主要競爭對手分別是食品機械公司的M8AGS和凱迪拉克公司研製的「黃貂魚」輕型坦克。這兩型坦克的設計在當時相當前衛,都採用了105毫米主炮和與同時代主戰坦克同級的火控系統。

但AGS計劃的兩個競爭者都存在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為了遷就利用C-130運輸機空運的需求,防護能力極為薄弱,在基礎構型下,正面只能抵擋14.5毫米穿甲彈的攻擊,側面只能防禦7.62毫米穿甲彈,在戰場上形同裸奔。而在加裝附加裝甲後,雖然達到了可以防禦23毫米機炮和RPG-7攻擊的要求,但24噸左右的全重卻又無法通過C-130空運,這使得技術先進的AGS計劃樣車成為雞肋。最終只有泰國陸軍訂購了106輛「黃貂魚」輕型坦克。M8AGS則無人問津,只能期待在美軍剛提出的「機動防護火力支援載具」計劃下涅槃重生。

與「黃貂魚」和M8AGS相比,VT-5輕型坦克的防護能力有著明顯的優勢,在加掛附加裝甲和主動防護系統後,VT-5的防護能力已經達到相當可觀的程度。雖然未必能防住3BM42這樣的「黑色高級炮彈」,但在面對較為老舊的3BM17鋼芯穿甲彈的時候,VT-5能有十足的底氣,穿甲能力弱於3BM17的各種中口徑炮彈就更不必說了。同時VT-5的新型BTA2穿甲彈和炮射飛彈在對付T-72等老式坦克時,也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說,攻防性能上質的差別,是VT-5與美國前輩們相比最大的優勢。因此,對於一些沒有空運需求,但對坦克自身機動性要求較高的國家來說,VT-5有著不小的誘惑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