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紐約時報》說:每次中國人吃一塊肉,亞馬遜就會冒一股煙

每日美食 發佈 2020-01-22T20:56:34+00:00

同時《紐約時報》也引用了Image不可能食品公司的負責人PatBrown的話:中國對我們來說是絕對必要且極為重要的市場,每當中國有人吃一塊肉時,亞馬遜就會冒一股煙。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有更新喲。

一些西方媒體總喜歡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近日在《紐約時報》發表一篇署名為《不可能的餃子和包子之外:中國會購買假肉嗎?》的文章。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文章主要說:一種植物性肉類公司Impossible Foods,在過去的幾年中,「不可能食品」及其主要競爭對手「超越肉類」已經從擁有小眾市場的初創企業發展成為美國大型食品公司。他們與麥當勞和漢堡王等快餐連鎖店達成了合作,並讚揚他們努力用更健康,對環境危害較小的植物肉替代品替代動物產品。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現在,他們正在尋求潛在的甚至更大利潤的市場上打入一個重要的環境足跡:中國,世界上最大的肉類消費國。這時候《紐約時報》引用了專家的話說:肉類生產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而中國對豬肉和牛肉的需求不斷增長,造成了很大的環境破壞,包括水資源短缺,到亞馬遜雨林的森林砍伐。

同時《紐約時報》也引用了Image不可能食品公司的負責人Pat Brown的話:中國對我們來說是絕對必要且極為重要的市場,每當中國有人吃一塊肉時,亞馬遜就會冒一股煙。對於我們來說,這是絕對必要且極為重要的市場。」

那麼我們該怎麼看這篇《紐約時報》的報導?顯然這像是再說「巴西產臭味」的委婉說法,鼓勵買美國貨!美國中西部的農民不必為了種植大豆和養豬而砍伐雨林。

可能一些對環境毫不關心的巴西人確實如此。但他們威脅到正在與美國農民競爭第三世界的成本!這就是為什麼如果你(紐約時報)想讓美國農民投票,必做的媒體宣傳的途徑。

當我們受夠了美國的豬肉,寧願與巴西等其他地區建立完整的供應鏈,也不願在最近記憶中最嚴重的豬肉短缺中購買現成的美國豬肉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如果按照「一股煙」的推理,巴西人甚至不應該種植糧食來養活自己,因為她必須為人類拯救亞馬遜?

當然這位「不可能的食品」執行長帕特•布朗(Pat Brown)在發表「一股煙」的評論之前,真的應該把目光放在自己家裡。因為在美國吃肉的時候,亞馬遜也會冒出濃煙。這裡有一個很好的數據:

根據一篇《2018年美國肉類消費將創歷史新高》發表於2018年1月2日晚上8:38。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消費者平均將食用222.2磅的紅肉和家禽。

文章說道:儘管人們對豌豆蛋白和實驗室培育的漢堡議論紛紛,但2018年,美國人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吃肉,不僅如此在美國雞蛋需求也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奶酪和黃油等乳製品也越來越受歡迎。

我們也引用NPD集團駐休斯頓的食品行業顧問大衛·波塔拉丁(David Portalatin)的話說:「如果你看一下消費者說他們希望在飲食中攝入更多的食物,蛋白質是最重要的」。

我們不可否認肉類替代品近年來受到更多關注,因為人們開始擔心肉食性飲食對健康、動物和環境的影響。但是可以預測十年後,將有更高的植物肉類消費,但真肉將永遠是國王,因為人們總是希望在飲食中添加更多的蛋白質。或許這時候人們希望自己吃的食物質量高、透明度高的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