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不愛讀書?你可以在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學霸哥 發佈 2020-01-21T04:02:50+00:00

如果我們有一件事需要教給孩子,並令他們終身受益,這件事一定是閱讀。世界著名語言學家StephenD.Krashen 在《閱讀的力量》中提出了「自由自主閱讀」的概念,指純粹因為想閱讀而閱讀,不需寫讀書報告,也不用回答章後的問題。

如果我們有一件事需要教給孩子,並令他們終身受益,這件事一定是閱讀。

但談起孩子的閱讀,許多家長都愁容滿面,用盡各種方法,孩子的閱讀依然有問題:

孩子對讀書就是沒興趣,不愛讀;

孩子只對一類書感興趣,其他的都不看;

孩子閱讀速度太慢,對內容理解程度很低;

......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孩子為何不愛閱讀?

孩子不喜歡閱讀,理由千差萬別,但最有可能的原因,也許在家長身上。如果家長引導孩子閱讀的方法不當,可能會直接毀掉孩子的閱讀興趣。

一、家長選書不考慮孩子興趣

許多父母在給孩子挑選書籍的時候,往往只根據口碑來選擇,忽略了每個孩子的興趣和閱讀能力是不同的。

有的家長帶著孩子去圖書館,看到孩子拿的書覺得幼稚或不好,就把這些書都放回去,期望他選擇一些難度更高或更有深度的書。

但孩子可能還讀不懂那些「口碑好書」,久而久之就不願意再看書了。

二、家中沒有讀書氛圍

許多父母認為看書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需要買幾本書給孩子,他就應該乖乖看書。實際上,父母應該陪同孩子一起閱讀,不能在孩子看書的時候,我們在旁邊刷手機。

三、用讀書取代其他娛樂活動

有時候,孩子正在看動畫,或者玩玩具,家長卻認為孩子該讀書了,跟孩子說:「來,媽媽現在給你講個故事吧」或者「別玩了,該讀書了」。

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把讀書和「打斷遊戲」的體驗聯結起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厭惡讀書。

四、拒絕孩子的共讀請求

當孩子認識一些字後,再讓媽媽給讀故事,我們就會說:「你已經認識許多字了,要自己讀了」。

但是識字和理解並不能完全劃等號,做親子共讀的時候,孩子不懂可以發問,並且還能一起交流故事內容,學齡前和小學低年級階段還是可以共讀的。

另外,現在網上有很多讀故事的語音,這個也不能完全替代親子共讀,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聽,不要放他一個人自己聽。

五、把閱讀當任務

有些家長希望孩子每讀一本書,都能看到閱讀效果的提升,就要求孩子寫讀後感、摘抄好詞好句。

閱讀是個長期日積月累和內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嚴格控制孩子的閱讀過程,註定是不能長久的。

世界著名語言學家StephenD. Krashen 在《閱讀的力量》中提出了「自由自主閱讀」的概念,指純粹因為想閱讀而閱讀,不需寫讀書報告,也不用回答章後的問題。若是不喜歡這本書了,也不必勉強讀完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