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限薪令變成催命符:投資人集體退潮,中國足球如何拯救?

競球體育 發佈 2020-01-21T22:33:37+00:00

當足協的限薪令如火如荼地展開時,中超、中甲、中乙的投資人卻在新賽季開啟之前紛紛離去。尤其是中甲平台,降級的上海申鑫明確退出,四川FC、遼足和廣東華南虎也因為拿不出「簽名工資單」已經命懸一線,只待最終確認「死亡時間」。


進入21世紀的20年代,中國足球來到了一個新的拐點。當足協的限薪令如火如荼地展開時,中超、中甲、中乙的投資人卻在新賽季開啟之前紛紛離去。尤其是中甲平台,降級的上海申鑫明確退出,四川FC、遼足和廣東華南虎也因為拿不出「簽名工資單」已經命懸一線,只待最終確認「死亡時間」。積重難返的中國職業聯賽,到底出現了哪些問題,我們應當如何拯救我們自己的「綠茵家常菜」?進入21世紀的20年代,中國足球來到了一個新的拐點。當足協的限薪令如火如荼地展開時,中超、中甲、中乙的投資人卻在新賽季開啟之前紛紛離去。尤其是中甲平台,降級的上海申鑫明確退出,四川FC、遼足和廣東華南虎也因為拿不出「簽名工資單」已經命懸一線,只待最終確認「死亡時間」。積重難返的中國職業聯賽,到底出現了哪些問題,我們應當如何拯救我們自己的「綠茵家常菜」?


投資人紛紛轉身離開:從萬達到申鑫,川足遼足命懸一線


今年的冬天,對於中國足球顯然是來得更冷一些。中國男足敗走阿聯,主帥里皮在世預賽40強戰輸給敘利亞後憤然辭職;中國國青在U19亞青賽預賽中出局,甚至無緣亞青賽正賽;中國國奧更是在日本的U23亞洲杯上三戰皆墨,成為唯一一支拿0分、進0球的隊伍。不過更為讓人寒心的,還是我們自己的職業聯賽中,多家球隊投資人轉身離開。2020年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能否湊齊參賽隊伍都尚未可知。


2020年的第一天,萬達集團在自己的官方網站發布聲明:投資40億卻未能獲得球隊股權!因為大連足協並未兌現承諾,所以萬達將從大連一方足球俱樂部撤資。這條消息一出,可謂激起千層浪。從大連足球重返中超,到萬達集團花費重金買來頂尖外援、請來外教,原本期待著「足球城」重回巔峰的大連球迷,一瞬間迷茫了。


半個月後,我們的目光被吸引到中國的大西南。曾經擁有「金牌球市」的四川,將會再一次迎來與本土職業化球隊的告別。當年四川全興被「實德系」收購,被殖民的四川足球失去了球迷的熱愛與忠誠。那些由魏群、姚夏、馬麥羅、塔瓦雷斯留下的美好回憶,逐漸消失在慢慢淡忘的回憶中。欠薪、發不出工資,四川FC已經「放棄治療」。

與他們情況類似的,還有廣東華南虎。這支成立於2012年的梅州球隊,有著不少優秀的本土球員。他們上賽季中甲聯賽中,甚至一度位於沖超區,卻因為「糧草無繼」只能接受退出的結果。


職業化前曾經是十冠王的遼足,在進入職業化之後,經歷過3次從中超降級的痛楚。前2次,他們都很快殺回中超,並且重新綻放光芒。不過在第3次降級後,這一回恐怕遼足真的要「亡」了。幸運的是,中國足協為「工資單簽名表」放寬半個月的時間,讓遼足或許存在起死回生的可能性。



在中甲三隊生死不明,降級的申鑫率先確認解散的狀態下,中國聯賽最尷尬的一幕即將上演。中乙球隊中,需要有人取代可能退出的四川FC、廣東華南虎和遼足,不過排在第一順位的蘇州東吳卻態度曖昧,並沒有升入中甲的慾望(中乙沒有外援,有人曾經笑言蘇州東吳在上賽季中乙附加賽中費盡心思不想升級)。更可怕的是,在中乙平台新賽季想要退出的球隊甚至比中甲更多。除了上海申鑫確認退出之外,福建,南京,湖南,大連,保定,江蘇等隊伍都是前途不明、投資人著急脫手,新賽季中乙聯賽很有可能不能如期開幕。


限薪令來晚了?投入5000萬分紅40萬的局,玩不起啊!


曾幾何時,中超聯賽被稱之為世界第6聯賽。燒錢不眨眼,一度讓歐洲五大聯賽的球員都開始在私下裡聊著啥時候一起去中超發財。10年之前,中超奪冠球隊一個賽季的投入為8000萬元左右,現如今廣州恆大、上海上港、北京國安這樣的爭冠隊伍一個賽季就要投入高達20億元。



由於爭冠球隊的瘋狂投入,水漲船高之下小球會也不得不捨命跟進。這就導致中國足球的泡沫越來越大,投資人的壓力也越來越重。2019年的歲末,中國足協推出全新的限薪令: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球員的頂薪分別為1000萬元人民幣、600萬元人民幣以及300萬元人民幣。不過這真的能夠拯救不堪重負的投資人嗎?


根據《新民晚報》的相關報導,中甲聯賽因為市場影響力、關注力有限,缺少贊助。一支中甲球隊投入5000萬元,從聯賽拿到的分紅才40萬元。因此真正困擾投資人的,不僅僅是高昂的支出,更是找不到回報入口的「靠愛發電」。



這也是為什麼,2020年年初的這一波寒流,最先「凍僵」的是來自於中乙和中甲的球隊。不過相信不用多久,中超也會遭遇波及。


朝令夕改的足協 & 缺乏支持的政策:殺死了投資人最後的熱情


面對著來自於中甲、中乙球隊的「哀嚎」,中國足協似乎展現出了自己的人性化。他們推遲工資確認表的提交日日期,變相的留給這「欠薪」的球隊想辦法留在中甲的時間。不過找不到收入的他們,難道半個月之後就能有錢發工資了嗎?「朝令夕改」的中國足協好心辦壞事,已經不是第一次


事實上,限薪令未必救得了投資人的命,但是中國足協新政中的中性化隊名,卻是會要了不少球隊的命。在轉播都無法保障的當下,中下游和低級別球隊最大的收入就是企業贊助。那些打開錢包的企業,看上的就是冠名的廣告效應。如今名字沒了,又能如何要求他們投錢?陸續有球隊選擇退出了中國職業聯賽,其實並非真的發不起眼下的工資,而是找不到來年的進帳渠道。


此次的中國足協限薪令中,甚至連外援的年薪都涵蓋其中。稅後300萬歐的工資,一定程度上讓投資人解壓。但是與此同時,原本3外援+1名替補的政策,又變成了「上4、報5,注6、累計7」。老資格的投資人,一定不會忘記當初中超一夜之間的外援縮編和取消亞外資格,這讓他們不得不與有合同在身的高薪外援解除合同。中國足協的屢次朝令夕改,從來沒少讓投資人「吃啞巴虧」。這一次他們敢買來更多的外援嗎?萬一明年又「縮編」了呢?


另外一方面,當前中國聯賽的投資人的燒錢熱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導的態度」。2006年2月四川冠城生死存亡之際,魏群等全興老將還在奔走籌資想挽救俱樂部,但體育局領導卻絕不接受,只想要冠城俱樂部「安樂死」。隨後在宣布冠城俱樂部註銷解散的新聞發布會上,省體育局局長朱玲甚至提醒現場的記者們:「大家記得把鄭潔、晏紫澳網雙打冠軍的新聞稿也拿去。」這樣的一個態度,導致了日後四川足球再也無法復興,甚至也是眼下四川FC即將解散的原因之一。


結束語:

當我們自己的聯賽,在職業化27年之後來到「生死存亡」的時刻,我們不禁要反思,到底是什麼讓中國足球「積重難返」。如果不能找到更深層次的病因,僅僅靠著朝令夕改的新政,恐怕中國足球的下一個冬天還會「凍死」更多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