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形成之初,木星可能生吞了一顆行星

禪意與做人 發佈 2020-01-21T13:12:16+00:00

有意思的是,最近的一項研究為太陽系創生之初的動盪故事增添了新劇情——在大約45億年前,一顆原行星可能與木星發生迎面相撞,而木星則充分發揮來者不拒的精神,將其生吞了。




大約46億年前,銀河系第三旋臂上的一片星雲因受到某種擾動發生坍縮。隨著核聚變被點燃,一顆新生的恆星誕生了,它的名字叫太陽。新生的太陽被一片盤狀塵埃氣體雲環繞,這裡是孕育各大行星的所在。

在創生之初,太陽系並不像如今這般太平安定,而是無比動盪的。舉個栗子,目前最主流的月球起源假說碰撞說認為,月球可能是太陽系早期一顆火星大小的原行星與原生地球碰撞的產物。這場大碰撞將大量物質炸飛到地球軌道,然後經過不斷吸積形成月球。


有意思的是,最近的一項研究為太陽系創生之初的動盪故事增添了新劇情——在大約45億年前,一顆原行星可能與木星發生迎面相撞,而木星則充分發揮來者不拒的精神,將其生吞了。也不知滋味如何?

作為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屬於氣態巨行星。不過,木星並非完完全的一團氣體,它的內部被認為存在一個緻密內核,而且可能是岩質的。在這個內核外側,包裹著一層厚厚的液態金屬氫。當然,人類對木星內部結構的認識還非常有限,仍有諸多未知等待解決。比如,天文學家發現木星的核心似乎彌散而破碎,但原因一直無人知曉。

目前,NASA的朱諾號探測器正環繞木星進行探測,為我們收集更多線索。在上述提及的新研究中,一支由美國、中國、日本和瑞士天文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朱諾號的探測數據,對木星的結構和組成展開研究,並測試了多種可能性用以解釋木星的核心為何彌散而破碎。


結果表明,一場古老的撞擊是最合理也是與探測數據最相符的解釋。研究人員表示,以這種情形建立的木星模型確實會形成一個彌散的核心,而且得以持續數十億年。他們已經把相關研究已經發布在《自然》雜誌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