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政變」後,退位後的武則天是怎樣度過生命的最後一年?

歷史古蹟新發現 發佈 2020-01-07T05:47:51+00:00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稱帝後她改唐國號改為周,史稱武周。但是武則天稱帝時已經六十七歲了,這也就意味著武周的國祚並不會長久。實際上武則天晚年時一直在考慮是把皇位還給李唐皇室還是將皇位傳給武家人,最終她還是把李顯立為太子。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皇帝,稱帝後她改唐國號改為周,史稱武周。但是武則天稱帝時已經六十七歲了,這也就意味著武周的國祚並不會長久。實際上武則天晚年時一直在考慮是把皇位還給李唐皇室還是將皇位傳給武家人,最終她還是把李顯立為太子。

公元705年對於武則天和她的大周朝來說終將不再是平靜的一年。這一年已是81歲高齡的大周女皇帝武則天終於還是倒下了,不過此時的武則天雖已知自己命不久矣,但還是幻想著希望做些事情來讓自己能多活幾年,繼續統治著這萬里河山。她先是在正月初一宣布改元神龍,後大赦天下,規定凡不是非揚、豫、博三州謀反案以及各種叛亂的罪魁禍首都可以免去罪責,但是似乎她這麼做並沒有得到上天的垂憐,武則天的病越來越嚴重,最後她甚至只能躺在長生殿中苟延殘喘的活著。而最終隨著武則天的病重,曾經的唐朝遺臣開始了復辟唐朝的謀劃,並在2月20日在神都紫微城發動了兵變,史稱「神龍政變」。

此次政變主要是由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左羽林將軍李興宗等主要人物發起的,其目的就是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還政於大唐,並擁立李顯為君。

2月20日,張柬之等人藉口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密謀造反,遂與左羽林將軍敬暉和右羽林將軍桓彥范等人率領500餘名將士兵圍紫微城,而於此同時太子李顯也跟隨而來,借著李顯的身份,這支軍隊順利的進入了紫微城的內城並在集仙殿的走廊下將張易之、張昌宗斬首。

後進入了武則天所居住的迎仙宮中,此時的武則天早已病入膏肓,但是帝王的威儀卻還在,她環顧四周呵令到「是誰作亂?」,而張柬之也出來說到「張易之、張昌宗陰謀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將他們殺掉了,因為擔心可能會走漏消息,所以沒有向您稟告。在皇宮禁地舉兵誅殺逆賊,驚動天子,臣等罪該萬死!」。

此時的武則天目睹心愛的面首被殺,卻無能為力。武則天眼看這朝廷已不是她能掌控的了,整個皇宮都被他們所控制,最終武則天無奈只得將皇位傳於李顯。2月23日,武則天先是頒布詔書,向天下昭告李顯太子監國,負責代行國事,後於2月24日將帝位傳於李顯。自此在位21年的武則天的政治生涯正式宣告終結,而隨著武則天的退位,太子李顯的登基,武則天所創立的大周王朝也歷一世而亡,成為了與新朝一樣短命的王朝。

《資治通鑑》記載武則天晚年時「善自粉飾,雖子孫在側,不覺衰老」,然而當她退位徙居上陽宮以後,她卻「不復櫛頮,形容嬴悴」。此時的武則天已經沒有實權,然而李顯依舊對她十分尊敬,十天即率領百官前來拜見一次。當李顯看到武則天憔悴的模樣以後,非常震驚,武則天於是流著淚說道:「我自房陵迎汝來,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賊貪功,驚我至此。」李顯大驚失色,伏地請罪。不過如此被厚待的武則天卻在此時生活的並不開心,失去權利的她再加上病痛的折磨,此時的她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英姿,甚至可以說此時的她就只是一位遲暮之年的老婦,她早已沒有了曾經的皇帝威儀,有的只是苟延殘喘。

最終在12月16日,在孤獨與寂寞中一代女皇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就這樣曾經不可一世的女皇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後一程。而在臨死前,她卻做出了一件讓人覺得很驚訝的事情,那就是自去帝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並赦免了她曾經陷害過的王皇后、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隨後武則天與高宗李治合葬,並留下無字碑。

而她會這麼做或許是晚年的武則天想通了什麼,也許親情真的要比權力重要,如果當年的她不是那麼熱衷於權力,不是那麼熱衷於殺戮,或許晚年的她會很幸福,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落寞吧,但事實如何誰又真的清楚呢?我想到底只有武則天自己才知道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