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Physiology-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曉傑課題組揭示條鏽菌效應子抑制小麥葉綠體防禦的新機制

小麥研究者 發佈 2021-09-18T18:01:53+00:00

提示:植物生物學」↑關注我們!

提示植物生物學」↑關注我們!

2021年9月16日,Plant Physiology在線發表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旱區作物逆境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曉傑教授課題組完成的題為「Two stripe rust effectors impair wheat resistance by suppressing import of host Fe–S protein into chloroplast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兩個條鏽菌效應子通過劫持小麥宿主中的同一Fe-S蛋白進入葉綠體來干擾葉綠體介導的植物防禦,從而促進條鏽菌的致病性。

由條形柄鏽菌小麥專化型( Puccinia striiformisf. sp.TriticiPst)引發的條銹病是嚴重危害全球小麥生產的流行性重大病害。深入了解病原菌的發病機制對開發持久病害防控策略意義重大。研究發現效應子是Pst重要的致病因子,它們通常會靶向並易位到葉綠體等各種細胞器來干擾植物防禦。因此,識別Pst的重要毒力效應子及其對植物防禦的干擾機制,是制定防控條銹病流行策略的關鍵。

本研究從小麥Pst流行生理小種CYR32中鑑定出兩個小的分泌型效應蛋白Pst_4和Pst_5,均富含半胱氨酸殘基,N端具有信號肽序列,且都在Pst侵染小麥的早期階段高量表達,但兩者序列相似性較低(18%)。

Bax介導的程序性細胞死亡(Bax-PCD)抑制被廣泛用於篩選潛在效應因子。在菸草葉片中的共表達以及在小麥中的表達分析顯示,Pst_4和Pst_5能夠抑制Bax觸發的細胞死亡和植物免疫反應,如胼胝質沉積和活性氧(ROS)積累。而兩效應子基因的沉默表達則使Pst在小麥中的毒性顯著減弱,表明Pst_4和Pst_5是Pst毒力的重要效應因子(圖1)。

圖1.Pst_4Pst_5的敲降減弱了Pst毒性

進一步機制解析發現,儘管兩效應子序列相似性較低,但它們均在細胞質中與 TaISP(細胞色素 b6-f 複合體鐵硫亞基,一種由核基因編碼的葉綠體蛋白)互作。TaISP的下調錶達削弱了小麥對無毒Pst的抗性,並導致ROS積累減少。ROS螢光指示觀察發現,TaISP在菸草葉片中的異源表達促進了葉綠體來源的ROS產生。通過菸草中的共定位表達觀察以及小麥葉綠體中TaISP含量的蛋白印跡分析表明,兩種效應子均抑制了TaISP至葉綠體的易位。

圖2. Pst_4和Pst_5的工作模型

原文連結:

https://academic.oup.com/plphys/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plphys/kiab434/6371198?redirectedFrom=fulltext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

小麥族多組學網站:http://202.194.139.32

投稿、合作等郵箱:13148474750@163.com

微信群: 加群點擊小麥研究聯盟交流群

論文查重、潤色

雜誌影響因子查詢:點擊查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