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跨越時代的經商理念:一千年前就玩熟了的招商引資

溫酒觀史灬煮茶讀書 發佈 2020-03-20T14:09:02+00:00

這其中,宋朝的對外貿易是一個亮點,傳統的朝貢貿易不再是主流,平等交易才是共贏渠道,當時宋朝與環太平洋、印度洋、波斯灣等地區六十多個國家都有貿易往來,進出口貨物達410餘種,出現了"漲海聲中萬國船"的空前盛況。

往前數一千年,中國正處於宋朝統治時期。

宋朝的經濟繁榮在封建時代獨樹一幟,商品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絕對的巔峰,要知道我們是一個傳統農業國,一般情況下農業收入是歷朝歷代的主要財政來源,但是在宋朝,也只有在宋朝,情況發生了變化,在小額交易不收稅的情況下,商業稅仍然超了農業稅,成為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

這一切,得益於宋朝統治階級對商業的接納,通過完善商業律法、提高商人地位等手段,使得商業獲得了長遠發展,為鞏固其封建統治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其中,宋朝的對外貿易是一個亮點,傳統的朝貢貿易不再是主流,平等交易才是共贏渠道,當時宋朝與環太平洋、印度洋、波斯灣等地區六十多個國家都有貿易往來,進出口貨物達410餘種,出現了"漲海聲中萬國船"的空前盛況。而這背後,得益於宋朝積極開放、互利互惠的招商引資政策。

假如你是一個外商,在了解到宋朝的這些優待政策後,絕對能讓你心甘情願地沉迷在與大宋的商貿活動之中。

政策優待,貿易利益巨大

早在宋立國之初,統治者就發現了對外貿易創造的巨大財富,因此對招徠外商特別積極。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宋太宗就派人到環南海地區招商,歡迎他們來大宋做生意,"遣內侍八人齎敕書金帛,分四路招致南海諸藩"。在宋高宗時期,在廣州已經定居的大食商人蒲亞里準備回國,作為皇帝的趙構甚至還通過廣州知州勸蒲亞里不要忘了本職,繼續在兩國往來貿易中發揮更大作用。

盛情相邀之後就是熱情款待。負責對外貿易是提舉市舶司,這個部門定期都會舉辦招待酒會,和廣大外商加深交流,讓他們享受中國的美食文化,酒足飯飽之後再開始做生意,甚至外商一停靠在港口碼頭,市舶司都會按照規定主動送上酒食,"每遇海商住舶,依舊例支送酒食"。

除了這些熱情的鼓勵話語和美食美酒,宋朝拿出來的可是實實在在的利益。

來大宋做生意送官職。這個吸引力大吧,不問你出身和國籍,也不用你皓首窮經考科舉,只要你來大宋做生意,就能穿金衣紫成為人上人。宋神宗時期,大食商人辛押陀羅,因為能帶動一大批人來中國經商,就被封為"歸化將軍";宋高宗時期,大海商蔡景芳,國外的貿易夥伴比較多,為朝廷帶來了近百萬貫的財政收入,被封為了"承信郎"。

並且宋朝的關稅很低。做生意當然以利為先,所要交的關稅越少自然掙的就越多,整個宋朝的關稅,基本都是維持在"十取其一",也就是百分之十,甚至在宋神宗時期,降低到"十五取一"。縱向對比一下,在對外貿易還算髮達的明朝,關稅為百分之二十。

保護外商的正當利益。宋朝致力於打造一個與外商和諧共贏的長期合作關係,因此很注意保護外商的積極性和他們的應得利益。宋朝規定,外商商品不用重複上稅,交一次就可以跑全國,並且官府還會優先加價採購,讓你不用去費心費力去推銷就能賺到更多錢。

保障全面,生活條件優越

為了儘可能地招攬外商過來做生意,宋朝表現出了開放包容的大國胸懷,尊重他們原來的習俗,盡力保證了外商的各項權利,甚至優待更甚於本國之人,主要目的就是讓他們安安心心和中國做生意。

允許長期留住。宋朝在當時可是經濟帝國、文化霸主,雖然沒有嚴格的國籍概念,但是隨便想來宋朝定居,也不是件簡單事。可是外商可以很輕鬆的就獲得長期居住權,甚至還出現了外國街,廣州、泉州等對外開放城市就有"蕃人巷",是往來外商的聚居區,並且由外商自己推選有名望的人自己管理,享有很高的自治權。

允許中外通婚。古代對中外通婚也不是不允許,但是有很多嚴格限制,宋朝就放得開一些了,特別是為了鼓勵外商在中國定居生活,是允許他們通婚的,只不過禁止他們將中國女子帶出中國,連同生的孩子也不能帶離中國,"諸蕃商人娶中國人為妻,及雇為人力,女使將入蕃者,徙一年,將國中生子孫入蕃者,減一等"。

安排子女教育。中國可以是個禮儀之邦,那麼多外商拖家帶口地過來做生意,我們自然要全面保障,他們的子女教育就是一個大事。在宋神宗熙寧年間,外商聚居地的廣州就大修學校,外商子女只要想讀書,想學習中國文化都可以進去上學。如果不想學中文怎麼辦,宋徽宗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沒關係,那就開辦國際學校,你們想學什麼就學什麼。

律法完善,打消後顧之憂

在宋朝,為了維護良好的對外貿易環境,國家的法律制度在保障外商享有正當權益的之外,甚至還更加偏袒,其根本目的就是讓外商踏踏實實在中國做生意。

保護私有財產。保障外商的生命財產安全,這個是最基本的條件,不然都沒人敢來,除此之外,宋朝通過立法表現出了更多的人性化關懷。如果是因海難等原因流落到中國,朝廷會給你路費送你回鄉,如果是在海上遇難,你的所有財貨都會被官府封存,並允許親屬前來領取,甚至還立法打擊虛報冒領。萬一在經商過程中遭遇意外,遺產的處理也有法可依,會讓你的隨同親屬依法繼承。

受到法律偏袒。古代的外商,都是穿山蹈海的猛人,雖然以追逐利益為根本,但也免不了因利益糾葛而觸犯法律,這樣就涉及法律制裁。對外商犯法,宋朝沿襲唐朝做法,"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就是同國外商的法律糾紛,你們自己玩,用他們自己本國的法律解決,如果是不同國家的外商或者是與中國人發生法律糾紛,那就按照中國的法律處理。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外商犯法都是大事化小,甚至涉及到中國人的,也是自己吃虧了事。

這些優待政策人性化地保障了外商各方面的利益,讓他們對來宋朝經商趨之若鶩,他們的力量也為宋朝成為當時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作出了貢獻。

宋朝在國家層面以商為重,尤其重視海外貿易帶來的巨大財富,所以才能建設起一個影響深遠的強大經濟帝國。宋朝的對外貿易政策也體現出很強的目的性,就是積極創造良好的經商環境,讓外商源源不斷地為宋朝輸送利益,在雙贏中獲得可持續發展。

並且宋朝的很多招商引資政策給後世的對外貿易帶來了很積極的影響,為後世對外貿易的發展創造了一個經典模式,這其中還體現了富有中國傳統的平等互利、和諧共贏的外交思想,讓世界在共贏的基礎上共同進步,至今仍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備註:文中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