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學會借力用力,借時用時,方可實現青雲之志

心理心靈捕手 發佈 2020-01-24T22:44:36+00:00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這麼大的一條魚掙脫了大海和地心的引力,化而為鵬,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高空,似一股勢不可擋的龍捲風,盤旋而上,直插蒼穹,鳥瞰大地。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這麼大的一條魚掙脫了大海和地心的引力,化而為鵬,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高空,似一股勢不可擋的龍捲風,盤旋而上,直插蒼穹,鳥瞰大地。「天之蒼蒼,其正色也,其遠而無所至極也」,大鵬鳥一時貪大,倉促上路,到了天上又騎虎難下,有幾許後悔和惆悵:「水之積也不厚,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其負大翼也無力。」大丈夫待時而動,無奈大鵬飛往南極天池的路上才發現時機並不成熟,風不夠大,飛得太慢,這樣不知會不會筋疲力盡,中途夭折:「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攢足了力量再上路,不會像今天這樣尷尬了。

莊子借大鵬鳥來諷刺不可一世之人,大鵬鳥一時貪大求功,悔之晚也,更何況力不如馬,飛不如鳥,走不如獸的云云蒼生?要學會借力用力,借勢用勢,借時用時,方可實現青雲之志。


「斥晏笑之曰:彼且奚適也?」小麻雀和小燕子看到大鵬鳥吭哧吭哧地在天空盤旋,便嘰嘰喳喳嘲笑道:「你如此折騰累不累啊?你打算去南極天池尋找白富美嗎?你的北海領地還不夠大嗎?還不夠你浮游的嗎?你看看我們倆,知足常樂,樹枝上騰挪閃躍,在草叢中追逐嬉戲,何等快活?夫復何求?」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莊子對於大鵬鳥和兩隻小雀左右開弓,各打五十大板,批評兩隻小雀頗為嚴厲些:「大鵬鳥沒有等到最好的風力和時機倉促上陣,就不是真正的逍遙,但它還知道後悔和總結,你這兩隻宵小之物,苟且一方,偏安一隅,鼠目寸光,自以為是,有什麼資格嘲笑大鵬鳥?」

莊子看來萬物都可以待時而化,魚可以化為鯤,鯤可以化為鵬,小麻雀也可以變成金麻雀,醜小鴨也可以化為白天鵝,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時機成熟,該轉彎的時候必須轉彎,不能溫水煮青蛙,不能留戀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生活不僅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沒有什麼不可能,沒有什麼不可以!

佛家修行從戒除「貪、嗔、痴」下手,大鵬鳥時機不成熟就扶搖高空九萬里,莊子認為是「貪大」;小麻雀和小燕子於蒹葭葦韋之間苟且自得,不知與時俱進,莊子認為是「貪小」。貪大抑或貪小,本質不二,都是「貪」,均為莊子所叱詬。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粒沙中有三千大世界;一人一宇宙,一物一太極。萬物有靈,一草一木的能量都不可小覷。能量存於有形之中,也存於無形之中,二者相得益彰不可剝離。故莊子說「泰山為小,毫末為大」。人性是有劣根的,我們都有自己的盲點和死穴所在,萬事萬物猶如太極圖裡面的陰陽魚,我們只看到了白的,卻看不到黑的,我們只看到物體有形的部分,卻看不到物體無形的部分。泰山有形的空間體積較大,但無形的空間體積一定很小;毫末的有形空間體積很小,但它所占有的無形空間很大。按照莊子「萬物一齊」的理論,每個人都頂天立地,并吞八荒,包舉宇內,六通四辟,上通下達,役使鬼神,無所不能!I can!just do it!

一世鉤沉,生命的軌跡一波三折,波譎雲詭,妄圖一蹴而就,一路康莊大道的想法註定是災難一場。紅塵中的每一次挫折與苦難,都是在歷練,是天地的不言之教,不言之美,闖過去,等待天時地利人和之際,再重整旗鼓,必定可東山再起。這可不是雞湯,是莊子的萬物一齊的點化與明示,莊子說「得吾道者,可以上為皇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不懂得待時而動,就只能一世縹緲,就是個吃土的命!

位卑人微,鮮為人知,不起眼的家奴伊尹,會弄點小菜,煲點鮮湯,一日得勢,得時,便雞犬升天,家奴成為了御廚,御廚尊升為相,完美演繹了魚化鯤,鯤化鵬的仕途生涯,因商湯王巨眼識英豪,伊尹一使勁輔佐了三代王朝。


那個百里奚,本是集中營裡面一個戰俘,待宰的羔羊,九死一生之際,抓住機會,為秦穆公所欣賞,一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夫,豈不快哉?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悅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于海.......種田的,搬磚的,賣鹽的,打魚的都可以與物遂化,與時俱進,頑石補天,身登青雲之梯,你還有什麼放心不下的?少一點憤憤不平,多一點耐心等待,每個人都是天成之才,每個人都是一塊幹大事的料。

他日若承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文章源自網絡,編輯冬至,尊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僅做傳播分享,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