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能成功的人,都有這3個思維方式

大童小逸y 發佈 2020-02-09T19:00:34+00:00

跑個40多分鐘,整個人就從混沌中清醒過來。 因為跑步、也因為閱讀,早就聞名村上春樹老師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01.

2018年中旬的時候,曾有每天早起跑步的經歷。那段時間工作繁忙,每天加班到9點,10點才能到家。幸好那個時間段只是忙工作,回到家做下任務安排後、洗漱完畢倒頭就睡。正好倒逼第二天早上早起,早起就去跑步。

跑個40多分鐘,整個人就從混沌中清醒過來。哪怕是早起,到公司上班也十分有精神。

如此看來,算是感受過跑步帶來的快感了。不過由於後期時間有所調整,跑步也就此中斷,說來也是一件憾事。

因為跑步、也因為閱讀,早就聞名村上春樹老師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直沒能閱讀這本書,也正好趁著此次漫長的假期,與其宅在家裡無所事事、倒不如看完它。

從昨晚就用電子書的方式開始看,結果看不了一章節就撐不住地昏昏欲睡。不知是看不下去困殆、還是真的睏了。

這不,今早吃完早餐,就投入到了閱讀當中,一鼓作氣就看完了它。


02.

《當我談跑步時我在談什麼》:這本書講述了村上春樹的寫作之路和跑步之路,更是他一切從頭開始的寶貴經歷。


作者村上春樹是日本著名小說作家,但其實他是在29歲才轉行去寫作,首篇《且聽風吟》即榮獲日本群像新人獎。正是因為吃此次獲獎,大大激勵了他的寫作之路。獲獎之後,他決心關閉經營已久的店鋪,毅然投入到寫作中。

旁人勸他僱人經營店鋪,也算給自己留條後路,到時候寫作不成,還能回來繼續經營店鋪。但是卻被他拒絕,他堅決關掉了店鋪,專心寫作。為了寫一部小說,他跑到北海道旅遊一個星期,最後完成長篇小說《尋羊冒險記》。

為了寫作、為了保持和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他開啟了"長跑之旅"。這一跑,就沒停過。比起大部分的長跑愛好者,村上春樹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了跑步,他輾轉多個城市,不斷挑戰。

從單純的馬拉松,再到鐵人三項賽~

但不管是寫作還是跑步,都是村上所熱愛的事情,不然不會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成為習慣。喜歡的事情自然而然可以堅持下去,而那些不喜歡的事情卻怎麼也堅持不下去。

寫作和跑步,對於村上春樹來說,都只不過是他所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正如他所言:


"按照喜歡的方式做喜歡的事,我就是這樣生活的。縱然受到別人阻止,遭到惡意非難,我都不曾改變。這樣一個人,又能向誰索求什麼呢?"


03.

看完這本書,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有這3點:

1.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雖然這句話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是真正能把這句話聽進去並且做到的人,少之又少。這句話聽起來很真理,但是做起來卻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而且大部分人不確定自己真的能做到。

而村上春樹是真正把這句話做到的人。29歲,關掉經營已久、且已經盈利的店鋪,毅然投入到陌生的寫作行當。一切,從頭開始。

為什麼村上春樹有勇氣這麼幹?他哪來的底氣?

儘管店鋪有盈利,但他也同樣有負債。他之所以敢與重新開始,只不過是因為:在他看來,29歲依然年輕,依然要有勇敢追夢的心,即便失敗,也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而且,他敢於專心一致地做一件事情。

大多數人都會為自己設限,覺得自己做不到。我在2018年設定2019的目標時,是能做到靠寫作月入3000。即便列下這一目標,我依然忐忑不安。我覺得自己可能不行,但僅僅只是在2019年初,我就實現了這一目標。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這句話是真理,更是實踐的指南針。


2.真正的自律不是苦難,而是依靠著喜歡堅持到底。

村上春樹說:人生來如此,喜歡的事兒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兒怎麼也堅持不了。

2019年是一個大肆宣揚"自律"的年頭,"自律給我自由"。但是很可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自律"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

很多人說早睡早起是一種自律、也有人說每天學習是一種自律、還有人說能堅持鍛鍊也是一種自律。

在村上春樹這裡,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寫作和跑步是自律。

但你若問他是否覺得這就是自律,他的回答可能是否定的。因為正如他所言,他所堅持的都是他所喜歡的,而不喜歡的都捨棄了。

對於那些自律的人來說同樣如此。

我有一個朋友m,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0點睡覺。但由於她是一名自由職業者,而且工作量不大,所以時間安排很自由。

她也曾因為作息時間的紊亂,數次進醫院。也正是因為這些經歷,才導致她早早過上了"老年人生活"。堅持久了,居然也慢慢從排斥到接受,最後到喜歡。

其實我們所做的、所能堅持下來的,無一不是因為喜歡。因為喜歡才是內驅力,才是源源不斷的動力。


3.痛苦可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

村上春樹從29歲開始寫作和跑步,哪一項都非一日之功,哪一項都需要時間和精力去精雕細琢。

就拿跑步來說吧:


在他後期參加鐵人三項賽時,首次參加才進到游泳池,就被競爭對手故意擠到了水裡,最後沒法只能選擇了放棄。

但是他並不甘心,後來他找了多個游泳教練指導他游泳,可惜沒有一個靠譜的教練。後來,他見太太從不會游泳到精通,才挖掘出了太太背後的教練,這才學會了鐵人三項賽時的游泳技術。

時隔4年,他再次踏上鐵人三項賽,才終於榮獲成功。

這些經歷和磨難,其實村上春樹都可以選擇放棄或忽視,但是他沒有。而是從哪裡摔倒,最後又從哪裡爬起。

對於我們常人來說,大部分遭受失敗的經歷,都會避免再次失敗的經歷。因為失敗既不光彩,也不快樂,能帶來的只有痛苦。

但是對於少數人來說,痛苦的失敗也是一種磨難。

只有經過不斷的磨難,最後的我們,才能成為更出色的人。

正如村上春樹所舉:16歲對著鏡子全裸觀察自己的不足,足足寫下了20來項關於身體外表的不足。


他此舉只不過是希望把自己當成藝術品一樣雕琢,而他的後半生,也正為此拼盡全力、堅持到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