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競逐商業航天 擁抱星辰大海

南海網 發佈 2021-09-18T17:28:11+00:00

9月18日至20日,2021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舉行,航天界的領導專家、精英翹楚齊聚椰城,圍繞「加快衛星應用產業發展,打造空間科技創新戰略高地」這一主題,共同探討海南文昌航天產業發展,讓文昌國際航天城再次成為矚目的焦點。

9月18日至20日,2021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舉行,航天界的領導專家、精英翹楚齊聚椰城,圍繞「加快衛星應用產業發展,打造空間科技創新戰略高地」這一主題,共同探討海南文昌航天產業發展,讓文昌國際航天城再次成為矚目的焦點。

文昌國際航天城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11個重點園區之一。建設文昌國際航天城是推動實施航天強國戰略、貫徹落實中央12號文件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精神的具體體現。

作為「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的主戰場,海南省委、省政府將建設文昌國際航天城列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先導性項目之一。《海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文昌國際航天城將瞄準國際標準,以航天科技為主導,重點發展航天發射及配套服務,航天高端產品研發製造,航天大數據開發應用,國際航天交流合作以及其他「航天+」領域,建設成開放型、國際化、創新融合的世界級商業航天城。

天和升空。樂凱供圖

商業航天迎來發展黃金期

伴隨航天技術的井噴式發展和太空力量的迅猛推進,航天產業正在成為當前經濟發展新的動力引擎。

2020年,包括政府航天投資和商業航天收入在內,全球航天經濟總量再創新高,達到3850億美元。

商業航天從傳統的通信、導航、遙感應用衛星領域,拓展到載人航天、空間探測、在軌服務等多個領域。越來越多的私營企業和風投公司正進入航天領域,行業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相比於國外成熟的商業航天模式,我國的商業航天仍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迅猛。2015年,被稱作是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元年,截至目前,國內已註冊商業航天領域公司達數百家。其中民營航天企業占比超過80%,主要集中在衛星應用和發射領域。

我國目前有四大航天發射場,前三個分別是酒泉、太原和西昌,它們或在大漠深處,或在大山腹地,而最新的航天發射場,選擇了南海之濱的海南。業內認為,海南文昌依託獨特地理優勢,加快構建全產業鏈格局。加強人才技術儲備,發展航天旅遊新業態,在建設自貿港與發展商業航天的時代藍圖下,已然成為競逐商業航天、擁抱星辰大海的理想之地。

縱觀未來5年,中國規劃發射衛星需求不低於3000顆,中科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電科、長光衛星、長沙天儀等科研單位和央企民企規劃的衛星發射需求成倍增加。

競逐商業航天文昌優勢凸顯

優勢一:獨特的低緯度優勢

文昌發射場位於北緯19度。在全球發射場中,僅有法屬蓋亞那航天發射場(北緯5度)和印度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北緯13度)緯度更低,更靠近赤道。

靠近赤道,發射衛星時可藉助接近赤道的較大線速度及慣性帶來的離心力,使火箭燃料消耗大大減少。

對比來看,與位於北緯28度的西昌發射場相比,從文昌發射場發射火箭,有效載荷將提高7.4%,可使中國現有的運載火箭有效載荷提高300多千克。

考慮到衛星的微型化發展,很多小衛星僅50千克重,那麼在文昌發射就比在西昌發射可以多送這樣的6顆小衛星上天。目前國內商業發射價格在12萬元至15萬元每千克,算算經濟帳是可觀的。

此外,火箭從文昌發射場發射後的夾角為19度,而從西昌發射後的夾角為27度,僅在校正夾角上,文昌發射場節省的燃料就可以讓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多運行3年。

而國內目前大多數衛星設計壽命不過8至10年,所以說,換到文昌發射,同等條件下衛星在軌運行壽命可延長三成左右。

優勢二:便捷的海運優勢

由於中國鐵路隧道直徑的限制,超過3.5米直徑的火箭無法通過鐵路運輸。而大推力火箭是建造空間站的首要前提,也是重返月球、登陸火星的必要條件。

我國目前設計製造的體型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胖五」,直徑達到5米。由於體型超標,始終無法運抵身處內陸的前三大發射基地。

正是有文昌航天發射場的新建,「胖五」通過海運來到文昌,於2016年11月3日完成了漂亮的升空首秀。集空間站、月球探測器和火星探測器等各類高大上發射任務於一體的「胖五」系列自此有了根據地。

從經濟上來說,與陸運相比,海運價格便宜也方便。除了國內市場,海南周邊國家包括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均有衛星發射需求。

此外,文昌發射場的射向覆蓋90度至175度,射向1000公里範圍內均為浩渺無垠的南海,墜落的殘骸不易造成意外,航區及落區安全性好。

優勢三:航天全產業鏈布局

2020年6月3日,海南自由貿易港文昌國際航天城掛牌,同時成立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一年多來,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蓬勃開展,「三橫五縱」路網工程、航天產業服務中心、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和配套項目加快建設,航天超算、長光衛星應用、清華大學文昌附中高中部等一批項目入駐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航天發射商業測控系統項目,計劃投資約7億元,打造以航天發射商業測控為主體、以航天產品研製、衛星數據應用、科創辦公等產業為輔的多元化、科技型、生態型產業集群;文昌航天衛星運營中心項目,計劃投資2.06億元,將建成以衛星數據接收站為中心,集衛星運控、數據生產、行業應用、人才交流為一體化的產業園區。

今年8月24日,天津星通九恆科技有限公司主導的「36天罡星群」項目在文昌國際航天城舉行掛牌儀式。據悉,這是我國首個將36顆遙感低軌小衛星用於自然災害和城市應急監測預警服務的項目。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日前,文昌國際航天城已有36家單位簽約落戶,近300家企業註冊入園,基本覆蓋了商業航天行業的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及地面設備製造、衛星應用及運營等完整產業鏈。

優勢四:航天技術和人才儲備

人才是航天事業起步的關鍵,也是文昌航天目前發展最大的「瓶頸」之一。為完善人才工作機制和政策支持,文昌市先後出台了《文昌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21—2025年)》《關於進一步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以及關於調整人才住房租賃補貼標準和購房補貼標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效顯著。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文昌市新增各類人才2986名,其中高層次人才57名,以退休返聘、短期服務等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15名,為打造文昌國際航天城提供強力的人才支撐。

與此同時,文昌國際航天城積極招引航天人才培養院所來文昌創辦分部,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海南分院、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分院、國際航天航空大學等項目正加快推進。

一位父親在給自己的女兒講解航天知識。阮琛供圖

海南推動文昌打造商業航天高地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會同商務部、海南省等制定了《關於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放寬市場准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以下簡稱《特別措施》),並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印發實施。《特別措施》中包括了一些國際前沿的領域,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商業航天。

《特別措施》提出:優化海南商業航天領域市場准入環境;支持海南建設開放型、國際化的文昌國際航天城;推動衛星遙感、北斗導航、衛星通信、量子衛星、晶片設計、運載火箭、測控等商業航天產業鏈落地海南;優化航天發射申報、航天發射場協調等事項辦理程序;支持在海南開展北斗導航國際應用示範等。

隨後,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就此提問。海南省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商業航天市場需求很旺盛,市場潛力巨大,海南文昌作為中國首個濱海低緯發射基地,發射成本最低,大直徑火箭運輸最便利,航路落區最安全,發射最高效,自貿港政策最優。《特別措施》提出支持海南建設融合開放的文昌國際航天城,推動商業航天產業不斷擴大開放開展國際合作,推動商業航天產業鏈落地海南,對助力中國商業航天蓬勃發展意義重大。

「海南省將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有關部委的支持指導下,加大對文昌國際航天城的支持力度。」該負責人說,海南將從空間規劃、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制度創新等方面全力支持建設融合、開放的文昌航天發射場,打造國際一流、市場化運營的航天發射場系統,建立符合我國國際商業航天產業發展特點的建設管理運用模式,積極鼓勵商業航天領域科技創新與應用,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商業航天企業重大項目布局海南,推動海南文昌建設成全國乃至全球的商業航天高地。

在國家航天局等有關單位指導下,海南省政府於2020年11月首次成功舉辦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300餘名專家學者、產業精英、駐華大使和國際組織代表共商發展大計,為文昌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建言獻策,社會各界反響熱烈。

眼下,海南堅持產城融合、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正全力推動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2021年,火箭總裝測試廠房、衛星總裝測試廠房等主導產業項目開工建設,遙感衛星應用產業綜合信息與服務平台完成可研編制;「三橫五縱」路網工程、產業服務中心、清華附中文昌學校二期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展順利;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等30餘家單位簽約落戶,園區內市場主體達1300餘家;航天城政務服務中心成立,累計承接省市審批事項60項,全面推行極簡審批,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為集聚航空航天領域優質資源,提升航天城影響力和知名度,發展航空航天產業,海南省政府隆重舉辦2021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活動。本次活動以「加快衛星應用產業發展, 打造空間科技創新戰略高地」為主題,旨在塑造國際化、專業化論壇品牌,構建國際交流合作基地,加快推動文昌國際航天城建設發展。

文昌國際航天城

招商引資支持政策八條

(簡化版)

吸引鼓勵類產業企事業單位落地,連續三年給予返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100%

鼓勵航天主導產業發展,按合同額獎勵最高500萬元

支持企事業單位入園,辦公場所3年免租金

優化產業用地基準地價,主導產業可按不低於相對應土地用途現行基準地價的60%確定

設立海南航天產業引導基金,單個企事業單位支持金額最高1億元

支持高新技術項目建設,單個項目獎勵金額最高100萬元

鼓勵以商招商,對成功引進約定項目的企事業單位最高獎勵100萬元

推行無償代辦幫辦政務服務,優先保障重點領域企業員工的住房

看規劃

6.3萬畝航天城打造創新融合示範區

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主要包括起步區、航天發射及配套區兩部分。其中:起步區規劃面積1.8萬畝,是航天城的先行發展示範區。起步區可以為航天發射及配套區提供創新研發、產品研製、會議交流、生活配套等支持;航天發射及配套區規劃面積4.5萬畝,是國際航天發射中心,主要布局重型運載火箭產業、新一代運載火箭及商業航天發射及相關配套產業,輔以航天文化旅遊等產業。

目前,航天城已編制完成《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概念性規劃》《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概念性規劃》2個概念性總規和《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城市設計》以及《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智慧園區和通信基礎設施規劃》《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航天大數據產業集群規劃(2019-2035)》《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產業規劃》等3個專項規劃,並於2020年實質性啟動起步區建設。

計劃到2025年,國際一流、對外開放、創新融合的航天城先行示範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基本確立「產城融合、藍綠滲透」城市格局;加速創新融合及航天相關產業落地投產;各項基礎設施基本建成。

到2035年,全面建成國際一流、對外開放、創新融合的航天城先行示範區;建成「生態、創新、文化、幸福、智慧「的文昌國際航天城;創新融合及航天相關產業集聚效應充分顯現,經濟效益顯著。

看政策

航天城發布11條政策鼓勵科技創新

今年4月24日,慶祝「中國航天日」之際,文昌國際航天城發布了11條關於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真金白銀鼓勵科技創新。

11條政策具體包括——

設立航天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持落地航天城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開展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創業活動,培育發展航天產業,提升航天城自主創新能力。

鼓勵入園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對首次認定通過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總計50萬元獎勵;對再次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給予10萬元獎勵。

鼓勵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對省外遷入航天城的高新技術企業,符合海南自貿港產業發展方向、航天城主導產業發展方向,且高企資格在有效期內並承諾5年不遷出的,經海南省科學技術廳確認公布,一次性給予50萬元獎勵。

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對於進入海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的企業,每年給予研發費用補貼,按上年度研發費用增量的30%進行獎勵,最高為10萬元,培育期為3年。

鼓勵企事業單位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及管理。對企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等給予不同金額的獎勵。

自主智慧財產權科研成果轉化獎勵。企事業單位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成果在航天城落地轉化和產業化,一次性給予20萬至100萬元不等的獎勵。

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實施國家、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對承擔有配套經費要求的國家科技計劃(專項)、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的單位,給予其項目自籌資金部分30%的配套支持,最高為300萬元。

科研平台研發設備採購補貼。在航天城註冊的衛星研製、火箭研製、衛星應用、航天大數據等重點發展領域企事業單位,設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科研平台的,給予評定後新採購科研平台設備40%的經費補貼,最高為500萬元;設有省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創新平台等科研平台的,給予評定後新採購科研平台設備30%的經費補貼,最高為200萬元;鼓勵航天城內企事業單位共享科研儀器、設備、設施等,按照年度結算額的5‰,給予設備提供方補貼,最高為10萬元。

科技創新團隊項目資助。對滿足海南團隊全職引進獎勵標準,在航天城內註冊並經海南省人民政府認定,且項目資金投入不低於1000萬元的團隊,採用後在享受海南高層次人才團隊獎勵的同時,給予1:1 配套獎勵。

鼓勵創新創業載體建設。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管理運營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科技創新載體。

強化科技服務機構服務。支持省內科技服務機構或其分支機構幫助航天城引進及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對於輔導和引進高新技術企業的服務機構給予現金獎勵。

(文字來源: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上海華略智庫等,李飛整理)

原標題:海南文昌:競逐商業航天 擁抱星辰大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