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戀了,就要適當時及時叫停換人

青眼有加 發佈 2020-01-03T06:28:10+00:00

文/常燕 圖/常燕&網絡◐和親密無間的朋友有了分歧、存了很多東西的U盤被人無意間清除殆盡、身邊一些不友善不贊同的聲音時不時充斥著,心中的煩悶就離崩潰半步之遙。此時寒冬突然就來了,隨之是漫無邊際的頭痛欲裂。


文/常燕 圖/常燕&網絡



和親密無間的朋友有了分歧、存了很多東西的U盤被人無意間清除殆盡、身邊一些不友善不贊同的聲音時不時充斥著,心中的煩悶就離崩潰半步之遙。此時寒冬突然就來了,隨之是漫無邊際的頭痛欲裂。

今天不想再聽商志老師講abc,也不想再翻書,索性過一個吹吹空調,倒杯熱水,塞上耳機,為所欲為的下午。愛誰誰。

一直很喜歡那種高質量的聊天,談笑風生間智慧的火花四處亂濺,《曉松說》停播之後,沒有比竇文濤的《圓桌派》更合我口味的了。第三季圓桌派以「失戀」為話題,剖析社會各色人等對這生生不息的情愛離去時的最直觀的反應和心理。

梁文道的睿智和沉穩、蔣方舟的可愛與聰慧、李玫瑾的知性與優雅,當然依然還有竇文濤不「裝」和豁達,老中青三代聚齊,神侃各自的人生閱歷和獨特見解。

不覺,心情竟然好了。呃,莫不是因為別人都失戀了的緣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愛情。男女之間互生愛戀本是常事,愛的時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時恨不得時刻黏在對方身上,幸福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周圍的人被陪襯得如一顆顆大白菜,只有你是那朵最美麗的花兒。

戀愛不比結婚。不簽合同不蓋章,沒有太多契約精神。

儘管情到濃時山盟海誓,各種非你不嫁非你不娶,若違背誓言天打五雷轟,可一旦一方要走,另一方也無可奈何。畢竟被雷劈的機率太小了。


失戀有時候對人的摧毀是一種自信的摧毀,所以太多人被分手時不死心,心存幻想以為對方還會轉身回頭再次抱緊。

他(她)甚至還會傻傻的為對方做更多的事來爭取一點同情和機會,十足的可憐樣,但其實這個時候你做的越多,對方越是害怕,越會覺得那是一種變相的糾纏。

聽過看過太多因愛自殺的事件,那種「沒有你,我活著也沒有意義的執著」到底是不是一種心理畸形,每個人有自己的看法。

不否認這世界上有那種情種,可是我也不贊同分手時以死相逼。自殺,實質上是為了懲罰對方而毀滅自己。既然愛到那般境地,怎捨得懲罰他(她)呢?

主動提分手的一方受到的傷害並不亞於被分手的一方,對方受到的傷害反彈回來到自己身上,那種感覺更恐怖。可對一個愛你的人提分手,本質上也是對一個手無寸鐵的人開槍。可不愛了,又能怎麼辦呢?

愛情就是包裹著糖衣的彩色藥片,起初很美很甜,被誘惑放到嘴巴里,慢慢開始有苦澀感,有人無法忍受吐了出來,之後又慢慢忘記了那種苦,再次品嘗另一顆「糖豆兒」,不知道哪一天某一時刻心一狠吞了下去,婚姻就成了。

所以你看,「被分手」只不過是提分手的一方覺得苦了煩了厭了口中那顆「糖」,並不是因為你不夠好。


法國作曲家薩蒂的鋼琴曲《煩惱》,僅僅一分鐘的曲子,因失戀而作,演奏出了一種冰涼的孤單。

文濤說,失戀的時候,早上一睜眼,還以為對方還在,但可惡的大腦馬上彈跳出已經失去了的事實,一種活不下去的感受瞬間席捲全身。

我們的內心防禦機制就是這樣慢慢的建立起來了,最終能理解出:終其一生,我們永遠也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寄托在與另一個人的合作上。

但可悲的是,當我們有此意識後,就再也不可能奮不顧身的去愛了,那也是我們長大和成熟的過程,所以很多人後來就喜歡一個人待著。即便愛,也帶上了各種設防。初戀為什麼美好,就是因為它的純粹和徹底。

當然也有一種失戀比較血腥,最終形成了報復類的犯罪。今兒這心情,不提。

任何事情運用的好,壞事也能變好事。文道說,失戀可以讓人學會很多正面的東西,比如他寫作,寫著寫著就走上了一個高度,最後發現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摩羯座的冷酷我不懂,但文道說的對。

竇文濤說,要說失戀帶來的正面影響就是減肥。茶飯不思,黑白不分。但他又說,人要務實一點,東方不亮西方亮。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但其實事兒擱到誰身上,誰痛。明明他講到自己大學的初戀時眼圈都紅了。

芸芸眾生,情緒的苦惱是個很大的問題。不說,不代表沒有。

成年人,誰不曾在暗夜飲泣過?誰不曾輾轉反側後悔錯過了過往種種?一地雞毛的現實越發刺激著那段清純如水的感情愈加清晰,能怎麼辦呢?往前走唄,啥辦法。


繼續回到戀愛。李玫瑾老師深度解讀:戀愛到底是什麼?

她說,戀在情感當中是一對一的情感,愛比戀多。真正的戀能成功的不多,它可以不成婚姻。我就是打心底喜歡你,看到你快樂我就特別快樂。

我們大多數的戀愛其實算不得真正的戀愛,最多是一種交朋友的情感方式,所以有人一分手就可以馬上轉身愛上別人。任何好感都可以從交朋友開始,自然而然的往前走,愛是付出是包容,很多人把愛理解為我要占有你,其實那是一種很狹隘的觀點。

我們最經常聽到的話題,分手後還能和對方做朋友嗎?

最糟心的一個答案是,不能,若還能做朋友,說明彼此沒有深愛過。

多氣人,就這答案到現在還是很多人衡量深沒深愛過的尺子,唯恐和愛過的人成了朋友就被標註為沒有深愛過對方。也不知道給出這答案之人的腦袋是不是曾被豬親過了。

深沒深愛過,自己心裡沒點數嗎?還要拿別人的尺子量你自己?二貨。分手後無法做朋友,其實只是時間問題。多年之後再遇見,一切過往都已釋然,可不就自然成了朋友嗎?

古有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泊與祝英台的千古絕唱,不比如今,戀愛的時代背景變了,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失戀,社交共享的工具,讓人時常有一種斬不斷離不開的感覺。

更有甚者,直播自殺。把自我的感受和網際網路的投射捆綁在一起,所以很多人的失戀就成了一種表演。

殊不知,那是內心的自我建設出了問題。當事人自認為那是一個有必要擴散的東西,其實那就是自我視角的問題。都那麼忙,誰整天操心你失戀那點破事?

都只不過是自我膨脹罷了。可這種感覺一出來,外邊的東西就進不去了,內心的情緒無限膨脹,不訴說,不發泄,不哭,不鬧,不尋死覓活都得憋炸了不可,所以這個時候別人的視角給到你的時候,一句話可能就點醒了你,你會突然發現事兒其實沒那麼大。

相反,那甚至都不算個事。就像我們生病做手術,為什麼我們能忍過去?因為我們知道一切都會好起來,只是時間問題。失戀也是。升華,頓悟。還自殺嗎?趕緊洗洗睡吧。


說到底,人都有一種很深的執著。

把所有的東西寄托在一個人身上,時間、金錢、感情,所有能給的都給徹底了。這種感情是最可怕的,他(她)付出的越多,戀愛的成本就越高,乾淨抽身的可能性就越小。

男人覺得養了對方,最後落得人盡財失,必定糾纏;女人認為青春耗盡,人老珠黃一無所有,心有不甘。我總得圖點啥這種心理就成了一方糾纏不休的起源,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撕破臉皮,唾沫星相見。

細細想來,每一段戀愛都會有成長和收穫,你總不能期望分手時女孩子把吃你的東西吐出來還你,男孩子分你一半家產才算公平吧?

緣分很奇妙,上天安排一次相遇已是排除橫亘在你我之間幾十億人的萬難,給曾給予你溫暖和愛的人以尊嚴,也是給自己的體面。買賣不成仁義在,你說呢?

無論男女,越自信越能獨處,越不自信越離不開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再親密的關係也有分開的那一天,遇到了就認真愛,臨了了就好好揮手道別,前方不遠處或早有佳人等候。

不敢用哭紅的雙眼再看你,那就留一個瀟洒的背影,走吧。

*作者︱常燕:筆名三郎,鹿邑西城中學教師,喜歡閱讀、痴迷古文化。「青眼有加qyyjtcq」專欄作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