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清明才祭祖,農民偏偏要提前,為啥?專家不解,老農道出實情

三農專欄 發佈 2020-01-31T16:27:06+00:00

眾所周知,清明是春分後的一個節氣,也是24節氣之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寒食節曾經為我國一大「祭祀」節日,而寒食節在清明前1~3日,因此慢慢演化過來,也就有了「清明節祭祀」的習俗,二者也融合在了一起,也就有了一些地方的農民提前1~3日燒紙祭祀先輩的習俗了!


清明節將至,在我國有祭祀先祖的習俗。不過近來小編髮現,在農村,很多村民都會提前1-3日,很少會趕在清明節當日才去祭祀先輩,對於這種怪象專家不解,為啥農民要提前呢?為啥不在清明節當日祭祖呢?對於這個問題,老農指出以下幾點,道出了實情!

一、遵循先輩流傳下的習俗。

眾所周知,清明是春分後的一個節氣,也是24節氣之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寒食節曾經為我國一大「祭祀」節日,而寒食節在清明前1~3日,因此慢慢演化過來,也就有了「清明節祭祀」的習俗,二者也融合在了一起,也就有了一些地方的農民提前1~3日燒紙祭祀先輩的習俗了!

第二、工作太忙,只能提前祭祀先輩。

眾所周知,清明節放假三天,不過,由於假期與周末的關係,很難確定清明節後一天是否上班!倘若清明次日需要返程,那麼對於時間來說就比較緊湊了,因此,很多村民習慣了提前1~3日祭拜先祖!

第三、在很多地方的農村,清明祭祀有「燒紙錢」的習俗,倘若在清明當日「燒紙錢」的話,很多晚輩擔憂先輩不能及時收取,因此要提前1~3日,也是為了圖個心安!

不過,在農村俗話說「十里不同風」,有些村民還是會選擇在清明當日來祭祀緬懷先輩的。而對於提前幾日為好,村裡的老人告訴我,這主要還是看「寒食節」在那一日,畢竟寒食節有不生火的習俗,因此,避開這一日就好!

綜上所述,隨著清明節將至,不管是提前還是當日選擇去祭祖的村民,需要注意,這是一件很莊重的儀式,飽含了對先輩的思念和尊重,因此在穿著打扮上一定要肅穆莊嚴,不能太過輕佻!而且,選擇時間點,一般是在午後13~15點間,這主要是因為清明前後,尚有寒意,而且時常會有風!對於村民來說,祭祀先輩難免心生悲痛,也是為了身體健康著想!

更多三農信息,農村趣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對於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感謝大家的關注!

關鍵字: